宋朝以“文盛武衰”著称,大家都知道,太祖皇帝统一天下后,深怕后世武将篡权,于是采取了“扬文抑武”的政策。因此,宋朝很难出现像前朝那样的旷世良将。然而,“很少”并不等于“没有”,尤其是南宋,依然涌现了一些不凡的将领,其中岳飞和韩世忠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大诗人陆游曾说过:“堂堂韩岳两骁将,驾驭可使复中原。”这句话表达了他对这两位名将的极高评价。
尽管韩世忠的声誉不如岳飞那般显赫,但他的战功和才能丝毫不逊色于岳飞。韩世忠自18岁参军起,便在军中打拼,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过人的胆略,从一个普通士兵成长为一方元帅。这样的人物,岂是没有真本事就能轻易做到的?
谈到打仗,韩世忠一生戎马,参与了无数场战斗,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擅长以少胜多。刚入伍时,韩世忠凭借出色的战功升任小队长,手下不过十几名士兵。然而,韩世忠并未因为兵力有限而沮丧,反而在自己的“小官”岗位上兢兢业业,一心一意打好每一场战斗。
有一次,宋军攻打西夏城池,由于敌人的防守过于坚固,攻势陷入了僵局。韩世忠看情况不对,便毫不犹豫地带着自己手下的几名士兵亲自爬墙突入敌阵,竟然在敌军将领未反应过来之前,一举斩杀了敌将并将其首级扔出城外。宋军士气大振,瞬间鼓足干劲,最终顺利攻占了西夏城。
宣和三年,宋军在燕山南大败,整个局势急转直下,士气跌至谷底,士兵们一见敌军就四散而逃。在这种情况下,韩世忠带着不到五十人的骑兵执行巡逻任务,却偶遇金国两千骑兵。面对这种兵力对比,士兵们瞬间恐慌,认为今天必死无疑。但幸运的是,他们的队长正是韩世忠,一个以少胜多的能手。
韩世忠冷静指挥,首先振臂高呼:“慌乱,必死矣!”然后,他迅速指挥部分骑兵占领高地,同时派出数十人组织起附近逃散的宋军,并将他们重新集结成阵。韩世忠自己也亲率几名骑兵深入敌阵,指挥部队集中力量砍杀敌方的旗手。很快,金军的旗帜纷纷倒下,这让后方的金兵误以为敌阵已乱,纷纷开始撤退。见状,韩世忠迅速指挥骑兵下冲,斩杀金兵百余人。经过这一战,韩世忠的威名传遍了金国,成为敌军谈之色变的对手。
而韩世忠真正名扬天下的战役,莫过于黄天荡之战。这场战役充分展示了他以少胜多的军事才能。在金兵南下,攻占建康等要地时,赵构担心自己性命不保,决定避居海上。而韩世忠却坚持要守住江淮,死谏赵构不要轻易逃跑。尽管赵构最终还是选择了逃跑,韩世忠带着仅剩的八千人坚守镇江。
在与金军的大战中,韩世忠利用金兵不擅水战的弱点,成功在江中与金兀术展开激战,不仅打败了金军,还俘获了金兀术的女婿,甚至差点取了金兀术的性命。最终,金军因无法突破宋军的防线,被迫退入黄天荡,而这条水道是死胡同,韩世忠派兵死守,准备将金军困在其中。然而,由于汉奸的出卖,宋军的战船被烧毁,未能继续追击,金兀术成功带领残兵撤退。
尽管没能彻底消灭金军,但韩世忠以八千人抵挡十万金兵,并差点活捉金兀术,依然赢得了历史的青睐。他的忠勇精神,世人皆知,连秦桧也曾对宋高宗称赞:“臣尝语世忠、俊,陛下倚此二大将,譬如两虎,固当各守藩篱,使寇不敢近。”然而,宋高宗和秦桧心中却有自己的算盘,并未充分信任韩世忠,导致他虽然英勇,却始终未能得到应有的重用,最终只能感叹命运多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