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自古以来就有着长达2300年的建城历史,而如今,我们揭开这一历史谜团的关键正位于浑南的上伯官地区。
在浑南上伯官的考古发掘中,科学家们发现了战国时期的青桩子城址,这一遗址也是沈阳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城址之一。该城址与被称为候城的最早建成的城市几乎处于同一时期,但其规模却显得更为宏伟。
青桩子城址在战国时期的地位举足轻重,成为长城沿线的一个军事要塞。其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山区与平原的交汇处,恰好扼守着浑河沿岸的交通要道,有着战略性的重要性。
在这片遗址中,考古学者们出土了大量的军事器具,包括箭镞、青铜短剑的配重器等,足以证明当时的战争准备和军事活动的频繁。此外,还发现了至少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钱币,包括战国燕国的“明化”、秦代的“半两”及汉代的“五铢”等,这些发现充分表明,在大将秦开于战国燕昭王十二年(公元前300年)建立辽东郡时,沈阳地区的土著民族早已在这里定居繁衍。
同时,考古团队还出土了大量的陶壁,这些陶壁是用于祭天仪式的,代表了当时丰富的祭祀文化和庞大的社群活动。此外,考古发现的一块长达50多厘米的板瓦则提示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复杂,显示出这一地区可能存在着大型官署建筑。
种种考古发现共同表明,在战国时期,浑南的上伯官地区很可能是“沈阳”这座城市的中心,如今这片遗址为理解沈阳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线索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