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日军用新战术占领村庄,却不见人影,贺龙评价“班门弄斧”
迪丽瓦拉
2025-09-10 18:04:03
0

1939年9月24日,驻扎在正定、行唐及灵寿的日本步兵独立31大队和伪军守备队共约1500人,联合向陈庄展开了突然袭击。陈庄虽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镇,却多次成为日军轰炸的目标。这个异常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好奇:日军为何如此看重这个地方?

陈庄位于鲁柏山区的西侧,距离灵寿约100公里,属于晋察冀边区较为繁华的集镇。这里不仅是我军的机关、学校和团体的聚集地,也是日军想要摧毁我军后方的关键目标。日军此番进攻的目标正是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地方,意图破坏我们的后勤补给线和指挥系统。

早在9月初,我军便获得了日军进攻的情报。聂荣臻司令员与关向应政委通过信函通知八路军120师358旅旅长张宗逊,日军正在调动兵力准备进攻陈庄,要求我军做好防守准备。接到这一信息后,张宗逊立即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和讨论对策。

在会议上,张宗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日军从灵寿进攻陈庄的主要路线是通过慈峪镇,其他道路需要绕行。因此,他们很可能会选择这条主干道。”经过充分讨论,张宗逊决定将各部队布置在北谭庄至岔头一线的山脊上,形成一个包围圈,等待敌军进入设下的陷阱,然后对其进行歼灭。

9月25日清晨,远方传来了炮火的轰鸣声,侦察员报告称,日军已经从灵寿方向接近。敌军在抵达慈峪镇后立即发起了猛烈攻击,炮火声与机枪声此起彼伏。由于我军在此地区仅部署了四分区五团的一部分兵力,兵力较为薄弱,张宗逊指示部队边打边退,引诱敌军深入。敌军迅速占领了慈峪镇,并向北霍营进军。

“敌人已到东西伍河!”张宗逊冷静地分析道,“敌人正朝我们布设的伏击点逼近,继续保持待命状态。”然而,尽管从中午等到了黄昏,敌军始终未按计划进入包围圈。张宗逊决定继续等候,直到第二天中午,敌军依旧没有任何动静。

下午4点,侦察员传来消息:“敌军已经从北霍营和东西伍河撤退,重新回到慈峪镇。”与此同时,四分区五团也报告称:“慈峪镇的敌军已撤回灵寿。”张宗逊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敌人设下的迷惑计,他立即召集了会议,大家一致认为,日军极可能借撤退之举转移我方的注意力,为下一步进攻做准备。

果不其然,27日清晨,军区司令部的电话报告:“敌军主力约1000人正向陈庄进发,只有少数敌人仍在守卫慈峪镇。”张宗逊深知敌人可能是通过撤退来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必须谨慎应对。

贺龙师长在电话中对张宗逊说道:“敌军虽然采取了突袭和迂回战术,但这不过是模仿我们的作战手段。敌人此次进攻绝不会在陈庄停留太久,你们应当抓住时机,消灭敌人。”张宗逊自信地回答:“请放心,我们一定完成任务。”

张宗逊迅速部署兵力,决定将主力二团、716团以及一支队沿主要道路向陈庄进发,另外一部分兵力继续埋伏在白头山、北谭庄南侧的阵地,密切监视慈峪镇敌人的动向。津南自卫军紧随其后,各部队迅速行动。

不久后,消息传来:“敌军已经占领陈庄。”然而,陈庄的情况出乎敌人意料——街道上空无一人,墙壁上到处张贴着“打倒日本侵略者”的标语,整个镇子显得寂静而死寂。敌军四处搜寻,仍未发现有任何人或重要资源。原来,张宗逊早已指示将机关、学校等设施迅速转移,以保障群众的安全和资源的保存。

随着天色渐暗,张宗逊开始担忧敌人是否会改变战术。经过一番深思,他决定调整部署:二团和716团占领陈庄东侧的磁河两岸高地,监视敌人的逃跑路线;一支队的三营则前往陈庄以南的长峪,堵截敌人可能的逃脱路径。调整后的方案获得贺龙师长的批准,部署迅速展开。

夜幕降临时,一支队与抗大二分校在陈庄外围展开扫射,迫使敌军无法安稳休息。激烈的战斗断断续续,持续至次日清晨。突然,侦察员大喊:“敌军正在烧房子!”大家判断,敌人可能准备撤退,张宗逊随即指示部队全力投入战斗。

上午8点,战斗全面打响。一支队在七祖院遭遇敌军,初步判断敌人可能通过大路撤离。然而半小时后,独一旅传来报告:“敌军主力已越过磁河,正在向南部小路撤退。”

“我们判断可能错了?”张宗逊深思片刻,立即召集指挥员商议。大家一致认为,敌人或许在伪装撤退,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决定加派兵力封堵陈庄以南。

一个小时后,侦察员返回报告:“敌人已改变方向,沿磁河南岸的主要大路向东逃去。”张宗逊终于松了口气:“敌人已经进入我们的包围圈。”

敌军撤退迅速,在冯沟里一带遭遇了我方716团的猛烈反击,战斗迅速升级。增援部队及时到达,打击了敌人的尾部。

716团一营的阵地位于一个突出的山包上,犹如一道天然屏障,彻底阻断了敌人向东的逃窜。敌军反复发起冲锋,但都被我军顽强挡住。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四点,敌人终于被我军击退。

此时,敌军已无路可退,部分敌人试图爬向山顶,但在我军猛烈火力下,数百敌人被击毙,其余敌人则被迫突围。虽然少部分敌人成功逃脱,但很快便被其他部队拦截。夜幕降临时,周围的村民纷纷为我军送来了食物和水,战士们补充了必要的物资,准备发起夜间反攻。

第二天,敌人发现自己已无路可逃,只能拼命爬向鲁柏山。山顶没有任何掩护,敌人在这里遭遇了我军猛烈的火力攻击,损失惨重。最终,敌人爬到山顶时,几乎丢失了所有的重武器。

然而,当敌人从山背后下山时,发现自己再度被五团和民兵围住。敌人这时才意识到,自己又一次陷入了我军精心布置的包围网。

由于缺乏粮食和弹药,敌人不断请求空投支援。中午时分,敌机投下了补给,但大部分物资散落在我军阵地上,敌人几乎未能得到任何实质性帮助。

贺龙师长做出了决策:“敌人已无力支撑,正是发动总攻的最佳时机。”下午,五连的战士首先冲上了鲁柏山,随后后续部队加入战斗。枪声、呐喊声震耳欲聋,我军战士英勇无畏,敌军士气崩溃,绝大部分敌人被消灭,仅有少数人逃入偏僻山沟,最终被我军游击队和民兵一一抓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诸... 诸葛亮在许多人心中几乎成了一位神话般的人物,智慧超群、才能卓越,协助刘备建立了蜀汉,堪称蜀汉的伟大功...
原创 为... 1940年,年仅18岁的袁竹林为了能够找到一份生计,毅然离开了丈夫和年幼的女儿,跟随一名负责招工的本...
凯特与戴安娜从未谋面,却又紧密... 在英国王室的历史长河中,凯特·米德尔顿与戴安娜王妃虽然从未有过直接的交集,但两人的命运却仿佛被一条无...
原创 诸... 读过《三国演义》或者《三国志》的朋友们都知道,诸葛亮总是手握一把鹅毛扇。这个独特的习惯常常让人困惑,...
原创 爸... 三国时代最惨的孤儿是谁?不是父母双亡的赵云,也不是早年流浪的刘备,而是那个爸爸被张飞砍了脑袋、妈妈被...
“打卡”明代状元试卷,2460... 在山东青州市博物馆,展出着一件稀世国宝——400多年前明代状元的殿试卷。高考临近,预约“打卡”状元卷...
原创 刘... 最近,关于刘邦与樊哙的关系引发了众多讨论,许多人都认为他们之间的情谊如同亲兄弟一般深厚。然而,让人震...
原创 周...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女性掌握了清朝的实际权力,她是以手腕果断、行事严肃著称的慈禧太后。她那张消...
原创 大... 大明朝史:明宪宗为何钟情于万贵妃?这个女人的故事堪称传奇 提到万贵妃,许多人或许耳熟能详。她最广为...
原创 清... 清朝时期,最显赫的一个机构非内务府莫属。这个机构主掌着皇帝一生的日常起居、饮食起居,甚至连一些私密事...
原创 白... 白起,战国时期秦国的著名大将,封号“武安君”,他的身上常被贴上三个标签:战神、杀神、冤枉。他的故事充...
原创 如... 如果从春秋战国时期算起,楚国历时五百多年,其疆域覆盖中国南方,是当时唯一能够与齐国、晋国、秦国相抗衡...
让精美的石刻会说话 大足区宝顶山石刻景区,游客在游览参观。(资料图片)记者 罗伟 摄/视觉重庆 5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
原创 朱... 很多人可能觉得编纂一部朝代史是一项十分简单的任务,似乎随意一做就可以完成。然而,这种看法显然是片面的...
原创 成... 当我们提及蒙古帝国以及成吉思汗时,脑海中浮现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他们的军事威力。确实,他们征服了广袤的欧...
原创 清... 清朝的疆域广袤,横跨千山万水,面积超过1300万平方公里。为了有效治理这片辽阔的土地,清政府建立了完...
走进博物馆,读懂一座城(文化中... 古都今昔一眼千年,历史细节可感可触 走进博物馆,读懂一座城(文化中国行) 本报记者   施  芳...
原创 西...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各位乘坐鹦鹉螺号,跟随我一起遨游在知识的浩瀚海洋中。 邓通,西汉时期汉文...
5000多年前的水网长啥样?(... 早期文明考古发现水利功能效益最全面的良渚遗址水利工程—— 5000多年前的水网长啥样?(美丽中国)...
南海沉船遗址:解码“海丝”文明... 新华社海口电(记者周慧敏 李玥)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6号展厅“深蓝宝藏——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