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2年,契丹的皇帝耶律德光派遣使者前来后晋,质问关于后晋招纳吐谷浑一事的情况。面对契丹方面的强大压力,后晋的高祖石敬瑭感到极大的忧虑,并因此忧郁成疾,最终在这一年六月去世,享年五十一岁。石敬瑭有六个儿子,按理说应该由他的儿子继承皇位。然而,在石敬瑭去世后,他的儿子们并未登基,而是由他的侄子石重贵继位。那么,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一、石敬瑭的六位皇子
根据史书记载,石敬瑭有六个皇子,分别是石重英、石重信、石重乂、石重进、石重杲和石重睿。尽管前几位皇子年龄较大,但他们在父亲石敬瑭起兵期间相继去世。长子石重英在父亲起兵时,正担任右卫将军。得知父亲起兵的消息后,石重英试图躲避,在一户百姓家中藏匿,甚至躲进了井里。然而,最终他被后唐军队发现,并被杀害。其他几位皇子,如石重信和石重乂,分别因范延光叛乱而惨遭杀害。石重信年仅20岁,石重乂年仅19岁。他们的早逝使得石敬瑭所剩的继承人越来越少。石重进和石重杲也因夭折而不再。最终,在石敬瑭去世时,唯一存活的皇子仅有年仅五岁的石重睿。
二、石敬瑭的托孤之愿
尽管石敬瑭在临终时的唯一皇子只有五岁,但他依然希望儿子能继承皇位。在重病之际,石敬瑭召见了宰相冯道,并在床榻上命人将六皇子石重睿带到他面前。石敬瑭让儿子向冯道行礼,接着让宦官将皇六子抱至冯道怀中。石敬瑭虽然没有明确言辞,但他的意思十分明了:他希望冯道能够辅佐年幼的石重睿继位。然而,事情的发展却未按石敬瑭的意愿进行。在石敬瑭去世后,朝廷讨论继位问题时,多数人认为当时局势复杂,建议立年长的亲王来稳定政权。景延广,时任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掌握着禁军力量,他主张由石敬瑶继位。冯道虽为宰相,向来以圆滑著称,他很快便改变立场,支持石重贵继位。最终,石敬瑭的遗愿未能实现,皇位由其侄子石重贵继承。
三、石重贵的身世与称帝
石重贵于914年出生在太原的汾阳里,他的父亲石敬儒曾在李存勖麾下担任骑将,是石敬瑭的兄长。石敬儒早逝,年幼的石重贵便由叔父石敬瑭抚养。石重贵自幼性格谨慎,行为端正,深得石敬瑭的宠爱,常随石敬瑭外出任职。石敬瑭起兵后,石重贵奉命镇守太原,但他在并州并未得到显赫的名声。随着石敬瑭的其他儿子陆续去世,石重贵的地位逐渐上升。他先后被任命为开封尹,后来又加封检校太傅,封郑王,增食邑三千户,接着升任检校太尉,并最终成为中书门下平章事。石敬瑭去世时,石重贵已年满28岁,显然比年仅五岁的石重睿更具优势。石重贵登基后并未对年幼的石重睿加害,但他却将后晋政权推向了灭亡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