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历史上“窝囊王朝”,没出过名将,没打过胜仗,仅存15年就灭亡
迪丽瓦拉
2025-09-10 19:31:57
0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有的王朝兵强马壮,文武双全;有的虽短命,却出过几位硬气人物。

唯独有这么一个朝代,不仅从未打赢过一场像样的仗,连一个能叫得响的将领都没有,全靠一个人表演撑场子,结果活活撑了十五年就崩盘了——它就是王莽的新朝。

别看王莽上位时声势浩大,靠着装贤装孝装正直,一路“演”上皇位,可他一坐稳龙椅,手一挥搞改革,立马把全国各阶层都得罪了个遍。

最终兵败如山倒,连哭天都救不了这个“窝囊王朝”。

接下来,咱们就好好扒一扒这段“惨烈得滑稽”的历史大戏。

新朝的起点就是终点

王莽这个人,说是古代最大的“政治演员”毫不为过。他出身汉室外戚王家,本没什么实权,但他懂得怎么做人设。

年轻时在朝中当官,一边孝顺母亲,一边低调持家,对待兄弟亲族照顾周到,俨然一副谦谦君子模样。

最关键的是,他还特别擅长利用名声包装自己,经常把俸禄分给贫士,还自称“恭俭礼让”,一时间在朝中口碑爆棚。

公元前8年,王莽趁叔父王根病重,获得了大司马的高位,算是权倾朝野。可惜成帝一死,哀帝即位后另立丁、傅两家为外戚,为了避嫌,王政君让王莽辞职回封地静养

可他哪是去静养的?他是去苦练“第二季剧情”的。

到了公元前2年,哀帝病死,王政君重新掌权,便把王莽召回朝廷,并赐封“安汉公”,相当于给他下一步“篡位”铺好了台阶。

公元1年,9岁的中山王刘衎被立为汉平帝,王莽以摄政身份全面掌权。表面上他还装得很有分寸,但私下里,他已经开始给自己安排“禅让”剧本。

他一方面处处打压平帝生母卫姬家族,把皇亲国戚都拒之门外,连儿子王宇因为私通卫氏想替他们说句话,都被他亲手逼死。

另一方面,他让自己女儿嫁给平帝,一边当岳父,一边摄政,把国家牢牢攥在手里。

到了公元6年,平帝病重,王莽又下狠手,把这个“女婿皇帝”毒死,然后另立2岁的刘婴做傀儡皇帝,自称“摄皇帝”。

直到公元9年,他终于完成大结局,让刘婴“禅让”,改国号为“新”,自己登基称帝。整个过程如剧本精心铺设,演得天衣无缝,但也正是这个登基,开启了新朝“迅速溃败”的倒计时。

王莽改革惹怒了谁?

刚一称帝,王莽就开启了他那“复古理想主义”的改革大业。

手一挥,颁布了两大惊世政令——“王田令”和“私属令”,试图效仿《周礼》重建礼制社会。听起来挺宏大,操作起来却把天下人得罪了个遍。

“王田令”最核心的一条:天下土地一律归国家所有,农民按人头分地,多占者交还。这一下可把地主阶级吓得原地炸裂。

那些拥有上千亩良田的大户人家哪能答应?别说主动上交,连听都不愿听。

“私属令”更绝,规定奴婢不再允许买卖,统统改叫“私属”。奴婢制度虽然落后,可在当时,几乎每家大户都靠奴婢维持生产生活。王莽这一刀切,直接把他们的“人力资产”归零了。

改革不光触动富人利益,还给普通百姓加了新担子。各地郡县为了响应朝廷,开始强制执行“丈量田亩”、“核定口数”,动辄逼得人家破人亡。

有些人地都没拿到,先交了赋税,有些地方甚至连收成都被官吏先“划拉”走,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而商人阶层也没逃过这一劫。王莽规定盐、铁、酒必须归官营,还要统一货币,结果市场流通一度崩盘,货币贬值,物价飞涨,百姓手里的铜钱成了废纸,买米都买不起。

政策理想得很,操作现实却惨不忍睹。地主骂他“乱我田产”,商人骂他“断我财路”,老百姓骂他“比强盗还狠”。甚至就连当初支持他上位的旧朝贵族们,也开始暗中反对。

到了地皇元年(公元20年),南阳、山东、湖北一带爆发饥荒,百姓饿死无数。王莽却不去赈灾,反倒在宫里研究“占卜图书”,忙着搞祭天仪式,还说“哭天能感动神灵”。

朝野上下群情激愤,全国进入准暴动状态。

新政尚未施行五年,全国已是一地鸡毛。

一场没赢过仗的王朝怎么垮的?

一个朝代的命运,从来都离不开军队。而王莽这个“窝囊王朝”的最致命软肋,就是没有一员能打的将军,连场像样的仗都没打过。

新朝军队最大的败绩,就是公元23年的昆阳之战。当时绿林军、赤眉军接连起义,王莽命王邑、王寻统率30万大军,前去围剿昆阳(今河南叶县)起义军

当时昆阳城中只有万余义军,可王莽却下达死命令:一鼓作气歼灭,不得留情。

王邑自恃人多,居然在昆阳外围修起高台,准备观战“顺利平乱”。谁知起义军夜袭军营,一战击溃中军大帐,数万新朝兵马死于乱军之中。

王寻阵亡,王邑弃军而逃。

这场战役直接让新朝失去华中大片地区,义军乘胜直逼长安。王莽一看局势不对,居然在宫殿设坛祭天,自领百官号啕大哭,求天开恩,硬是哭了三天三夜。

哭完没啥用,他又搞起“奖励哭声大赛”,谁哭得最像样、诵读祭文最动情,就赏官职。几天下来,竟有五千人因“哭功卓著”被封为郎官,活活把一场国难整成了朝廷选秀。

最终,起义军攻破长安,赤眉军杀入皇宫,王莽躲进偏殿,被杜吴一刀斩首,尸体被割舌、枭首示众,脑袋挂在宛城城门上示众三天。

百姓争相唾弃他的头颅,有人还把他的舌头割下当街嚼烂,说是“让他别再胡说八道”。

至此,这个从未打赢过仗、从未培养出一个名将的“窝囊王朝”,正式宣告终结

从公元9年到23年,短短15年,一个曾声称要“重现周礼”的改革帝国,被赤眉军、绿林军和广大农民起义彻底终结,历史写下了冰冷的批语:“最没存在感的政权。”。

参考资料

王莽新朝:一个人的皇朝.刘德增.《春秋》2022年06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夏朝都亡了,商朝频繁迁都究竟躲... 商朝老换地方,难道是在躲谁呢?夏朝都没了。考古发现:他们躲的可不是洪水。 大家都知道,商朝是中国历...
原创 刘... 刘邦的经历令人印象深刻,他并不是一个拥有显赫背景的高官或名将,也缺乏突出的才能。然而,他却能够最终掌...
原创 中... 谈及中国的历史,我们首先要面对的一个关键问题便是中国现代人的起源。 上世纪80年代,基于现代人类基...
斟鄩之谜:潍坊与二里头,谁更有... 老版本的《竹书纪年》写道:“太康住在斟鄩,后来羿也住了进去,桀还是住在那里”。《史记》的《夏本纪》部...
原创 “... 历史开讲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对于清朝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其辉煌与衰退的历史,...
文化中国行|走进博物馆,读懂一... 最近,北京的博物馆格外热闹。首届北京博物馆季从5月18日持续至10月8日。端午假期,围绕“文物告诉你...
原创 三... 好的,下面是对文章的改写版本,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保持原有的语义: --- 许褚是曹操麾下的第一猛...
从杜甫“迷弟”到草堂守护者 从杜甫“迷弟”到草堂守护者 杜甫草堂人潮如织。图据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成都市浣花溪公园 图据成...
原创 刘... 三国时期的蜀汉虽是在魏、蜀、吴三国之中实力最为薄弱的一方,但它却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人物,其中最为人知...
原创 东... 自古以来,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充满了复杂的博弈。中国封建王朝时期,政府面临着许多危机,而在无法有效解...
原创 关... 关羽的威名传世,成为许多后人称颂的“武圣”。《三国演义》中的描述,尤其是他单枪匹马斩杀颜良的故事,令...
原创 为... 由于某些人对李世民的评价极高,许多持反对意见的人开始对李世民的成就提出质疑,这种做法其实是完全没有必...
原创 三...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诸葛亮一直是中国智慧的象征。我们经常听到“当代小诸葛”来形容那些...
原创 “... 历史的篇章揭开了东亚的崛起 如果我们要挑选世界上最强大的地区之一,东亚毫无疑问会稳稳占据前三名的位置...
原创 中... 在明朝,为了纪念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特意雕刻了秦桧等四名奸臣跪拜的雕像,直到今天,这一景象仍然存在。而...
原创 秦... 咱今天来聊聊秦始皇,这位历史上超有名的人物。大家都知道他统一六国,可牛了!但你们有没有好奇过,秦始皇...
原创 清... 这是一组珍贵的旧照片,展现了清朝时期旗人贵族女性的风采。习惯于清宫剧中的形象,或许许多人都误认为旗人...
《三国志·战棋版》该出四队还是... 哈喽大家好啊,今天和大家聊一下队伍数量的问题,是应该只出四队,还是六七队甚至连城防那队都拉满呢? 队...
原创 古... 在许多影视作品中,我们常会提到“免战牌”这一概念,但实际上,历史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物品呢?答案是显而易...
原创 曹...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曹操的形象常常被描绘成奸诈狡猾、权谋深沉的典型反派。然而,如果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