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他是慈禧最忌惮的人,对大清忠心耿耿,慈禧却对他欲杀之而后快
迪丽瓦拉
2025-09-11 05:01:24
0

在许多人眼中,曾国藩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历史人物。他对大清帝国忠诚至极,但却在慈禧太后的统治下遭遇了致命威胁,慈禧甚至想要置他于死地。与此同时,曾国藩又是一位非常精于政治谋略的人物,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多次政治博弈中避免了身陷险境。

慈禧太后要铲除曾国藩的主要原因,正是为了加强对政治和军事的掌控,从而巩固自己的权力地位。曾国藩作为汉人,凭借其领导的30万湘军,在太平天国起义之后迅速控制了江南地区,并在多个省份建立了庞大的势力。虽然曾国藩一度表示有意削减湘军,但清廷依然对他的军权心存不满,尤其是对慈禧而言,在咸丰皇帝去世后,她的权力非常脆弱,因此,她四面出击,先后铲除权臣肃顺,并通过各种手段削弱恭亲王和摄政王的权力,而接下来,她的目标便是曾国藩。

在平定太平天国期间,慈禧便多次对曾国藩进行打压,尤其是在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周边,慈禧利用自己的人脉,成功组建了江南和江北两个阵营,试图将湘军的功劳收为己有。她还安排冯子交等人驻守镇江、扬州等地,时刻监视着曾国藩的嫡系部队,企图以此方式控制湘军。尽管曾国藩察觉到这些动向,心中也感到不安,但他依旧保持沉默,选择忍耐。

直到1868年,慈禧任命马新贻为两江总督,直接把曾国藩从该职务中撤下,这一举动终于触发了曾国藩的愤怒。马新贻上任不到两年,便在一次阅兵时遭遇了刺杀,而刺杀者张文祥的身份引起了广泛猜测,许多人认为背后推手是曾国藩。1869年8月22日,马新贻在江宁府阅兵时被刺杀,张文祥被捕后遭受了极其残酷的刑罚,最终死于非命。尽管张文祥没有透露背后主使,但由于其遭受的极刑,外界普遍怀疑曾国藩与此事相关。

马新贻的死并非毫无原因,他在任期内大力调查太平天国遗留下来的金银去向,这一敏感话题涉及到了众多复杂的利益纠葛,必然会得罪曾国藩一派,进而导致他在任上频频遭遇阻力,最终丧命。清廷对马新贻遇刺后进行了调查,并作出回应,称此事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严查幕后黑手。

同一时期,天津爆发了教案事件。当地民众对天主教会在法国庇护下的传教行为极为反感,爆发了大规模暴乱,致使多名法国人丧生。慈禧认为曾国藩在处理中不力,遂派遣李鸿章接手这一事务。这一事件不仅让曾国藩颜面尽失,也加剧了他与清廷之间的矛盾。最终,曾国藩短短一年便卸任两江总督,并在随后的不久后去世。

实际上,曾国藩与慈禧的权力斗争早已悄然开始。曾国藩在裁撤湘军时,曾被慈禧召见,担心他会因此心生不满,威胁到她的统治。为了让慈禧放心,曾国藩裁撤了近两万湘军,保留三万,且将其最得力的弟弟曾国荃调回老家务农。这一举动反映了曾国藩深知慈禧内心的不安,因此做出了适度的妥协,也因此赢得了她的信任。

曾国藩的死,最终获得了清廷的高度认可,他被追赠“文正”谥号,这不仅是对他个人政治贡献的认可,也象征着他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曾国藩的狠厉手段,使得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在湖南组建湘军时,他如何独立作战,还是他在平定太平天国时的屠城行动,都无不展现了他非凡的政治手腕和果断执行力。

他以严苛的手段训练军队,表现出了极高的军事指挥才能。曾国藩精于细节,注重实战,在每一项军事部署中,必定从最基础的细节入手,确保一切措施无懈可击。他的治军理念注重“硬实力”,并且深知军队的战斗力才是稳定政权的关键。

曾国藩不仅在政治上无情果断,在个人修养方面也相当严格。他自知并非天赋异禀,因此不断修身、改正自己的缺点。在仕途上,他不轻言放弃,而是一直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推动自己的工作。曾国藩的一生致力于为清朝王朝尽忠,他始终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这也使他赢得了朝廷的信任。

然而,尽管曾国藩忠诚于清朝,但其深知自己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晚清王朝续命而已。他的一生虽有许多辉煌成就,却终究未能像孔子、王阳明那样成为真正的圣人。在某种意义上,他注定只能成为“半个圣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唐... 尉迟恭是唐朝初期一位非常出色的将领,尽管他在历史上可能没有其他名将那样的辉煌表现,但他在帮助秦王李世...
美丽的秦汉四校 (图片由AI生成) ■西咸新区秦汉第四学校 八(1)班杨晨鑫 秦汉第四学校,如一颗璀璨闪耀的新星,...
原创 张...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刘备、关羽和张飞之间的深厚情谊,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从那一刻起,三人结拜为...
原创 《... 谋士,指的是为君主或权臣出谋划策、提供智力支持的人,通常以智慧为核心,帮助统治者实现霸业。历史上,许...
明代公务员的班味怎么比我还重 每天早上闭着眼睛 按掉第八次“稍后提醒”闹钟, 睡眼惺忪地被人群推上早高峰地铁, 在陌生人腋窝的前后...
巨龙巡游珠玑巷 25日,承载着千万广府人乡愁记忆的第五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在广府祖地韶关南雄珠玑巷隆重开幕,约800...
“明清鼎革一百年”系列:东亚动... 在传统史料中,壬辰战争常被一笔带过,但若把目光真正投向四百多年前的战场,便会发现它绝非寥寥数语能够概...
原创 五... 五代十国:外侮都从内讧招,一波才了一波摇 李璟寻改封李景遂为齐王兼诸道兵马元帅,燕王李景达为副。李...
原创 为... 萧司令员,135师违抗军令,孤军冒进,钻入敌人包围圈了!参谋长解方拿着电报急匆匆走进了第四野战军第1...
原创 清...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发布了退位诏书,这标志着清朝这一延续近三百年的封...
原创 道... 清代的道这一职务已经有许多学者进行过研究,尤其是一些御史撰写的相关文章。但每当谈到这个话题时,总会引...
文化新观察|不止是打卡!从展览... 北京故宫午门展厅中,一对曾陈设于帝王宫廷中的“掐丝珐琅太平有象”,正静静接受观众们的目光洗礼。虽在一...
潜山城管以“让三尺”促治理“进... “让他三尺又何妨”,清代桐城六尺巷的千古美谈,蕴含着“秉公、明理、尚和、守纪”的深厚底蕴。如今,潜山...
原创 彭... 1930年5月14日,红五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成功将修水县城围困得水泄不通。那时,部队刚刚取得平江县...
原创 天...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皇帝,其中大多数都是继承父亲的皇位,他们的施政方式大多雷同,许多皇帝也表现得平庸或昏...
中非治国理政交流对话会在多哥举... 本报约翰内斯堡11月25日电 (记者杨讴)洛美消息:中非治国理政交流对话会24日在多哥首都洛美举行。...
原创 清... 大家好,我是「历史解码者」!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却忽...
原创 秦... 战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将领,如王翦、王贲父子,蒙恬与蒙毅兄弟,赵奢、廉颇、...
湮没在史海的中华民族壮举悲歌 ... 传统史书将世代繁衍于庆阳、平凉一带的共工氏、白马鲧与流向西南一带的驩兜氏、三苗族,称为“四恶”或“四...
原创 曹...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汉室面临灭亡的危机。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为魏王,最终篡位建立魏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