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人的辫子有多脏?
“古老而神秘的东方古国,男子都梳着长辫,其梳洗卫生状况令人堪忧,让我终身难忘。”“连老鼠闻到都会恶心。”麦罗德曾这样形容过清朝人的辫子。
那么,麦罗德究竟是什么人呢?话说在晚清光绪年间,一位英国传教士名叫麦罗德来到了中国。除了从事传教工作,他还游历了中国,深入了解这个国度的风土人情。麦罗德在天津、山东、河南等地的旅行中,目睹了许多民间生活的状况,并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回到英国后,他将这些内容写成明信片,并将其出售给没有来过中国的英国人。当时的英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神秘且独特的,但其中也有不少批评,尤其是对中国男性的卫生习惯感到震惊。
麦罗德在自己的传记中详细描述了当时中国一些农村地区男性的生活状态。他写道,直隶、河南、山东等地的男子普遍将头发盘在头顶上,基本上终年不梳洗,只有在夏季时才会到河里清洗一下身上的污垢和梳理长辫。冬天则因为气温寒冷,头发基本不洗,而是利用一种叫做“篦子”的梳头工具把头发盘起来。每当他们盘辫时,辫子中总会掉落皮屑、灰尘甚至是虱子。更为恶心的是,这些辫子的气味让人难以忍受,远远地就能嗅到那股腐臭味。
在麦罗德眼中,清朝女性裹小脚,男性的长辫又脏乱不堪,甚至藏有虱子。即便相距甚远,也能感受到一股刺鼻的异味。
这种情况与当时的社会习惯息息相关。当时中国社会大部分人都处于贫困状态,清理头发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对许多穷苦百姓来说,花费如此多时间在头发上是一种奢侈,甚至连一个月洗一次头都成为了难以实现的目标。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曾提到,平民百姓的头发大约一个月才洗一次,而且通常要用鸡蛋、香皂等简单物品来清洗。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头发清洗的成本确实太高,尤其是穷人,根本没有能力负担这些费用。因此,头发长时间得不到清洁,成了细菌和污垢的温床。到了炎热的夏天,由于汗水的积聚,头发散发出的气味令人无法忍受,远远地就能闻到臭气。更有一些人甚至几个月才洗一次头,严重影响了个人卫生。
对于清朝的贵族阶层来说,他们洗头的频率较高,且有专人照料。贵族们在洗头时使用的是加入香料的猪苓,而普通百姓可无法享受这样的奢华待遇。因此,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清朝的辫子有多脏,恐怕是难以想象的。
麦罗德还写道:“那些生活优渥的富人,由于频繁更换衣物和梳理头发,身上很少有异味。而普通百姓无法像富人那样时时打理自己的头发,他们为了谋生每天辛劳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去清理自己的发辫。因此,头发上的味道非常浓烈,近距离闻去,会有一种让人恶心的老鼠窝味。”
在麦罗德来到中国之前,另一位名叫奥古斯塔斯·弗雷德里克·呤唎的英国人也曾对清朝人的发辫进行过评价。他表示:“多年间,欧洲人一直认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荒谬、最古怪的民族;他们的剃发、蓄辫、奇装异服以及女性的畸形脚,常常成为漫画家创作题材的来源。”
对于发辫的接受度,甚至在明末有一位书生因为看到清兵蓄辫、穿奇装异服,认为自己受到了莫大的侮辱,甚至因此自杀。那位书生感到,自己亲眼目睹了满洲“夷族妖装”,违背了圣人的教诲。若他多活几年,必定会为清朝“金线鼠尾”剃发令的推行感到更加屈辱。这项剃发政策,令中国人痛苦挣扎了300年,甚至有很多人因此丧命,也使得西方人对中国人的卫生状况产生了更为严重的偏见。
参考文献:
1. 王晓天,剃发蓄辫剪辫子——关于辫子的历史
2. 陈国峰,在历史的吊诡处——话剧《辫子辫子》创作谈
3. 奥古斯塔斯·弗雷德里克·呤唎(英),《天平天国革命亲历记》
4. 蒋良骐(清),《蒋氏东华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