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他是张居正最寒心的学生,却救了张居正全家性命,神预言明朝兴衰
迪丽瓦拉
2025-09-11 06:31:42
0

在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关注按钮,方便您进行评论、讨论和分享,并且能带给您独特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他是张居正最寒心的学生。张居正生命垂危时,曾与他关系深厚的许多朋友都选择了回避,只有他在关键时刻伸出了援手。他便是于慎行。

尽管作为一位少年才俊,于慎行在官场中却经历了无数挫折,最终与老师张居正的关系破裂,走向了不愉快的结局。那么,为什么他会被称为张居正最寒心的学生?又是怎样的一段故事,让他在危难时刻救了张居正全家人的性命呢?

于慎行出生在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的洪范镇谢庄村。后来,他成为了明朝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以及诗人。他历经四十多年的职场生涯,虽然三度因各种原因被罢职,但他依然被视为职场中的另类。究竟,于慎行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才能让他在人生的曲折中走到今天?

于慎行的父亲早年有着不凡的才华,在十七岁时便通过举人考试,之后多次担任知州职务。虽然官职高升,父亲却始终保持着清廉的作风,深受百姓的敬爱。与此同时,于慎行的母亲来自名门望族,成长在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便接受了极为良好的教育。

在这样优越的家庭环境下,于慎行不断努力,尽力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成为了一个非常出色的人才。尽管家境富裕,但他身上看不到丝毫的娇惯与横暴,反而对贫苦人民充满同情。从小便立下志向,决心将来成为那个能够拯救贫苦百姓的英雄。

在父母的影响下,于慎行对儒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礼义廉耻深深根植于他的心中,这使他逐渐成长为一个气宇轩昂的公子。他年纪尚轻,却展现了惊人的才智。在面对年长老师的挑衅时,于慎行总能从容应对,令人不得不为之折服。

有一次,年仅八岁的于慎行站在烈日下,好奇地驻足观看外面一位老人正在修房,老人随口说道:“磨砖砌地。”没想到小小的于慎行立刻脱口而出:“炼天补石!”老人大吃一惊,随即感慨万千。正是这种天赋,再加上家庭的熏陶,让他在十七岁时便成为举人,二十四岁时考中进士,仿佛上天特别眷顾他一样,一路光明。

取得进士身份后,于慎行被选为庶吉士,之后又被任命为翰林编修。在万历初年,他被提拔为修撰,成为皇帝的日讲官。在当时,只有资深的翰林院学者才能担任此职,像于慎行这样年轻便成为日讲官,可谓是百年难遇,也足以说明他才华横溢。

然而,随着张居正的“夺情”事件的发生,于慎行的官场生涯迎来了转折,最终他决定回到家乡,结束与朝廷的纠葛。

万历五年,张居正的父亲去世,按照当时的规矩,不论职位高低,都必须回家守孝三年,三年后方可复职。然而,面对东南沿海倭寇的威胁,以及正在进行的变法,朝廷急需有能力的官员维持政局,张居正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这一角色。

张居正非常清楚,三年后若自己返回朝廷,可能会失去职位。因此,在内心的挣扎后,他决定为父守孝的同时,采取了非常规手段。他在暗中指使下属向朝廷申请“夺情”,这一行为在当时的礼仪文化中几乎是触犯了大忌。

而作为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于慎行,自然对张居正的做法感到失望,渐渐疏远了他。原本张居正认为于慎行会支持自己,但却没想到于慎行公开表示反对,这使得两人之间产生了难以调和的裂痕。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不满张居正的人——例如吴中行和赵用贤等人,他们将张居正弹劾,但张居正凭借权势,将他们打压下去。值得一提的是,只有于慎行在这两人被关押期间,前往监狱探望了他们,这一举动深深刺痛了张居正。

张居正无法忍受于慎行的反对,当面质问他。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于慎行写信回应:“子吾所厚,亦为此耶?”而于慎行则解释道:“正以公见厚故耳。”

张居正看到回应后十分失望,原本视为珍宝的学生竟然公然反对自己。自此,张居正开始在朝廷上针对于慎行施压,迫使他不得不以病为由,请求返回家乡。

尽管张居正心中后悔,在于慎行离开期间再次邀请他回朝廷,但于慎行婉拒了这一请求。六个月后,张居正去世。此时,张居正生前的政敌纷纷打算对他进行弹劾,而于慎行顶住压力,为自己的老师辩护,并且还嘱托下属照顾张居正八十高龄的母亲和后代,足见他对老师的深深尊敬。

此后,神宗任命于慎行为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再度召他入阁处理事务。尽管此时的于慎行已身患重病,但他仍然勉强进京,最终在京城的官邸去世,享年63岁,赠太子太保,追封文定。

在这16年间,虽然因病无法再参与政务,于慎行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文学创作中。他的作品为后世研究明朝的政治、军事、宗教等领域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与冯琦和公鼐并列为“万历前期山左三家”,于慎行不仅在文学上有所建树,也推动了当时山左诗坛的发展。他是明朝不可多得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学家。即便身处官场波涛汹涌的漩涡中,他始终保持着自我,不为任何团体所左右,坚持自己的道义立场,成为了朝廷中的一股清流。

纵使一生波折起伏,职场沉浮,他却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对明朝的衰亡感到深深惋惜,只留下了遗憾的句子:“吾不能报国,然而争不为长。”

为了符合平台规则,若您想成为我的铁粉并第一时间接收新文章推送,请与我保持更多互动并点击“关注”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经过无数次的浴血奋战,我们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国家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牺...
世界首次!广饶傅家遗址实证史前... 戳上方蓝字 关注东营文旅 新华社济南6月4日电(记者邵琨)我国科学家凭分子遗传学证据确认,山东广饶傅...
原创 蜀... 在《三国》这部经典历史小说中,关羽作为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被描绘得忠诚于君主,友善待人,自信且略显傲...
原创 中... 第一名 韩信 韩信位居第一的原因在于,他的战绩无可匹敌,后继者无一能超越他。尽管有人贬低韩信,说...
原创 “... 出生于1950年代的这一代中国人与其后的年轻一代相比,深刻地经历了社会主义的各项改革与建设过程,目睹...
原创 曹... 三国时期,除中原各路军阀争斗外,少数民族政权的势力也不可忽视,尤其是在三国鼎立后,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原...
原创 五... 五代十国时期,后晋节度使安重荣曾言:“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这句话直接揭示了当时局势的混乱...
原创 朱... 蓝玉是明朝的重要开国功臣之一。他的军旅生涯起初是从常遇春麾下开始的。在那个时期,蓝玉担任管军镇抚,凭...
原创 7... 人的一生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变数,尤其当面对权力与利益的诱惑时,人的内心和行为往往会发生微妙的变化。这些...
《说唐》中的李元霸有多强,为何... 《兴唐传》中,罗成一记梅花七蕊挑伤李元霸,裴元庆战李元霸不分胜负,鱼俱罗以一记转马刀劈了李元霸首级。...
梁诚究竟出生于何时? 文/袁帆 梁诚,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外交家,出生于广东省番禺县黄埔古村。1875 年,作为第四批留美幼...
原创 北... 咱们看古装剧的时候,经常会听到朝廷赔银子、割地盘,感觉好像丢点地也没啥大不了。但你知道吗,北宋当年丢...
佛山东华里古建筑群可以预约参观... 东华里古建筑群在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片区启动三旧改造,其间历经18年的...
五代罗家将最强十人:罗艺第七,... 在隋唐演义系列中,罗家将是个名声赫赫的将门家族,罗家枪也是一路威震天下的枪法。 自从靖边侯罗艺开始,...
原创 一... 绍兴九年七八月之间,金朝的主战派右副元帅完颜宗弼(金兀术)发动了一场政变,残忍地诛杀了众多主和派的官...
穿越二十四节气|芒种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 元代文人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写道:...
原创 魏... 咱今儿聊聊三国里的猛将魏延,要是他单挑曹魏的五子良将,那得是啥战绩?这事儿啊,还得从诸葛亮对魏延的评...
原创 赵... 咱今天聊聊宋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讲赵匡胤死后,他弟弟赵光义是咋对待三位嫂子的,这事儿啊,真挺让人唏嘘的...
原创 中... 自古以来,历史文献及众人都普遍认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有着五千年的悠久传承。然而,随着近代考古学的不断进步...
原创 颜... 在《三国演义》里,关羽斩颜良这一段那可是相当精彩。但咱细究起来,当时关羽杀颜良,多少有点 “出其不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