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日甲午战争导火索,彻底改变东亚格局,东学党起义是怎么回事?
迪丽瓦拉
2025-09-11 06:33:43
0

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充满痛苦的历史,而在回顾甲午战争的背景时,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描述:因朝鲜半岛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王国向清朝请求援助,而日本则借机派兵进入朝鲜,最终引发了甲午战争。那么,究竟什么是“东学党起义”?为何这场朝鲜半岛的民变能够成为甲午战争的导火索?东学党起义的结局又是如何的呢?

所谓“东学党起义”,这个名字来源于发动起义的东学党。东学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朝鲜半岛,由出身于朝鲜东南部庆州的崔济愚在1860年创立。崔济愚创立东学的初衷,主要是为了抗衡西方传入的天主教和西方文化,因此他将其命名为“东学”。东学融合了儒家、佛教、道教等中国传统思想以及少量天主教元素,提倡人人生而平等。这个理念在当时的朝鲜半岛得到了大量民众的认同,尤其是在日本和欧美列强的不断渗透下,传统社会的危机感逐渐加深,东学因此迅速扩大了其影响力。

然而,这种迅速壮大的势头也引起了朝鲜王国及其贵族阶层的警觉和不安。于是,在1864年,朝鲜王朝当局以“左道惑民”的罪名处死了崔济愚。尽管如此,崔济愚的弟子崔时亨继续传扬东学的理念,力图复兴这一运动。随着日本对朝鲜的渗透加剧,东学党在当地掀起了更为激烈的反抗情绪,形成了“讨倭斥夷”的旗帜。然而,1893年,东学党再次遭遇朝鲜官方的强力镇压,内部裂解,分为主张武力反抗的南接派和主张与朝鲜官方合作的北接派。

1892年,赵秉甲被任命为朝鲜全罗道古阜郡的郡守。在此期间,他通过横征暴敛、低价收购劣质大米上交国库等方式牟取暴利,引发了民众的强烈不满。最终,在1894年2月15日,约2000名东学信徒在全琫准的领导下,发动了起义,占领了古阜郡衙门,并夺取了武器库,组建了自己的军队。

赵秉甲迅速逃离,但朝鲜官方派遣的800名兵力很快被东学叛军击败。接下来,东学叛军攻占了泰仁和白山等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并在白山整编军队,最终形成了1.3万人的军队,提出了“逐灭倭夷,尽灭权贵”的口号。朝鲜官方不得不派遣两路大军前往镇压。由洪启熏指挥的部队配备了刚刚进口的美式装备,实力不容小觑。

但在1894年4月6日的黄土岘战役中,东学叛军几乎全歼了金文铉的部队,金文铉带领少数亲信逃入全州城。洪启熏的部队虽然于4月7日抵达全州,但看到东学叛军势如破竹,便不敢出战,反而再次向朝鲜王廷求援。东学叛军则继续向周围扩展,势力越来越大。

4月18日,洪启熏终于接到了援军到来的消息,于是决定出城迎击东学叛军。然而在4月23日,东学叛军再次发动猛烈反攻,重创了洪启熏的部队,缴获大量美制弹药和大炮。此后,东学叛军势如破竹,迅速占领了朝鲜半岛南部的大部分地区。

4月28日,东学叛军攻克全州,朝鲜半岛南方的各道很快发生暴动,半岛局势陷入混乱。全琫准一度准备北上攻占首都汉城,但内部意见分歧,使得这一计划未能实现。此时,朝鲜王国政府深感危机,立即向清朝请求援助。清朝派遣军队进入朝鲜半岛,但日本迅速得知了这一消息,并准备趁机出兵。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便逐渐展开了对外扩张,而征服朝鲜半岛成为其核心目标之一。1875年,日本借口补充淡水强行靠近朝鲜江华岛,并与朝鲜签订了不平等的《江华条约》。此后,日本对朝鲜事务的干预日益加深,与主张维护朝鲜与中国传统关系的旧党发生激烈冲突。1882年,朝鲜京军士兵发动兵变,日本以此为借口入侵朝鲜,迫使清朝派兵进行干预。

然而,在1890年前后,日本经济危机加剧,国内呼声高涨,迫切需要借助朝鲜半岛的资源解决经济问题。因此,在东学党起义爆发后,日本看到了一个借口,迅速派兵进入朝鲜半岛,并最终挑起了甲午战争。6月6日,清朝军队抵达朝鲜牙山登陆,而日本则在6月2日决定出兵,并迅速增兵。

在中日两国军队进入朝鲜时,东学党起义已经接近尾声。尽管如此,日军并没有撤兵,而是以改革朝鲜内政为由,继续施压朝鲜王廷。7月23日,日军发起进攻,杀害了朝鲜王妃闵妃,并迫使国王李熙将权力交给亲日派,成立亲日内阁。

两天后,日军突袭清朝战舰济远号和运兵船高升号(即丰岛海战),正式挑起了甲午战争。此时,东学党起义虽然已走向平息,但起义中的领导者全琫准始终将日本视为最大的敌人,并希望清军能够打败日军。然而,甲午战争爆发后,清军接连失败,最终退出了朝鲜半岛。

全琫准意识到,东学叛军必须独自面对日军的压力。此后,他调整了战略,寻求与南北方东学党联合。在9月14日,他与崔时亨进行了会谈。10月16日,经过联合的东学叛军开始了第二次起义,并发布了强烈的檄文,谴责日本侵略和亲日派卖国。虽然东学叛军人数众多,但由于缺乏足够的军事装备和经验,他们最终在围攻公州时失败,且遭受了重大伤亡。

经过几次激战后,东学叛军撤退到了论山,但日军迅速追击并占领了该地。随后,东学叛军被迫分散,采用游击战术继续抵抗。然而,最终朝鲜半岛的局势发生了根本变化,东学党起义失败,几乎所有参与叛乱的人员都遭到屠杀。全琫准和崔时亨先后被捕,并在1895年和1898年被亲日当局处决。东学党起义至此宣告彻底失败,也标志着朝鲜半岛历史的一次重要转折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唐... 尉迟恭是唐朝初期一位非常出色的将领,尽管他在历史上可能没有其他名将那样的辉煌表现,但他在帮助秦王李世...
美丽的秦汉四校 (图片由AI生成) ■西咸新区秦汉第四学校 八(1)班杨晨鑫 秦汉第四学校,如一颗璀璨闪耀的新星,...
原创 张...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刘备、关羽和张飞之间的深厚情谊,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从那一刻起,三人结拜为...
原创 《... 谋士,指的是为君主或权臣出谋划策、提供智力支持的人,通常以智慧为核心,帮助统治者实现霸业。历史上,许...
明代公务员的班味怎么比我还重 每天早上闭着眼睛 按掉第八次“稍后提醒”闹钟, 睡眼惺忪地被人群推上早高峰地铁, 在陌生人腋窝的前后...
巨龙巡游珠玑巷 25日,承载着千万广府人乡愁记忆的第五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在广府祖地韶关南雄珠玑巷隆重开幕,约800...
“明清鼎革一百年”系列:东亚动... 在传统史料中,壬辰战争常被一笔带过,但若把目光真正投向四百多年前的战场,便会发现它绝非寥寥数语能够概...
原创 五... 五代十国:外侮都从内讧招,一波才了一波摇 李璟寻改封李景遂为齐王兼诸道兵马元帅,燕王李景达为副。李...
原创 为... 萧司令员,135师违抗军令,孤军冒进,钻入敌人包围圈了!参谋长解方拿着电报急匆匆走进了第四野战军第1...
原创 清...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发布了退位诏书,这标志着清朝这一延续近三百年的封...
原创 道... 清代的道这一职务已经有许多学者进行过研究,尤其是一些御史撰写的相关文章。但每当谈到这个话题时,总会引...
文化新观察|不止是打卡!从展览... 北京故宫午门展厅中,一对曾陈设于帝王宫廷中的“掐丝珐琅太平有象”,正静静接受观众们的目光洗礼。虽在一...
潜山城管以“让三尺”促治理“进... “让他三尺又何妨”,清代桐城六尺巷的千古美谈,蕴含着“秉公、明理、尚和、守纪”的深厚底蕴。如今,潜山...
原创 彭... 1930年5月14日,红五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成功将修水县城围困得水泄不通。那时,部队刚刚取得平江县...
原创 天...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皇帝,其中大多数都是继承父亲的皇位,他们的施政方式大多雷同,许多皇帝也表现得平庸或昏...
中非治国理政交流对话会在多哥举... 本报约翰内斯堡11月25日电 (记者杨讴)洛美消息:中非治国理政交流对话会24日在多哥首都洛美举行。...
原创 清... 大家好,我是「历史解码者」!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却忽...
原创 秦... 战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将领,如王翦、王贲父子,蒙恬与蒙毅兄弟,赵奢、廉颇、...
湮没在史海的中华民族壮举悲歌 ... 传统史书将世代繁衍于庆阳、平凉一带的共工氏、白马鲧与流向西南一带的驩兜氏、三苗族,称为“四恶”或“四...
原创 曹...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汉室面临灭亡的危机。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为魏王,最终篡位建立魏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