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黑白说历史。
噫!今天若提起三国猛将,定会有人把吕布视为第一。这种说法,大部分来自茶馆说书人的口舌,或者是演义作家的虚构笔墨。
然而,翻开陈寿的《三国志》,你会忍不住笑出声——吕布的威风,不过是纸糊的老虎,一戳即破,难以经得起史实的考证。
吕布:画皮下的虓虎
罗贯中的笔下,“三英战吕布”的戏码可谓热闹非凡,仿佛是一场英雄的巅峰对决,但在史册中,却根本找不着这场激烈的战斗。吕布?不过是董卓麾下的反复无常之人。他今天投靠丁原,明日就弑杀丁原;一边称董卓为父,转眼又毫不犹豫地背叛他。陈寿在《三国志》中形容他为“轻狡反复”,已算是给了他一点面子。而关于虎牢关一战独战群雄、濮阳城外以一敌六的事,根本是后来的说书人加油添醋的作品。
史书中唯一记载的“英勇”战绩,是他与郭汜单挑并刺伤其臂。而郭汜不过是董卓余孽的二流人物,这种程度的战绩,实在不足以称其为“无双”。更可笑的是,陈寿在称赞吕布“虓虎之勇”的同时,毫不掩饰地补充了“无英奇之略”。这就像是在夸奖屠夫刀快,却又嫌他切肉不分肥瘦。最终,吕布困死下邳,连他的匹夫之勇也成了笑谈。
关羽:青史淬炼的万人敌
再看看关云长,在史书中,他的事迹如铁笔刻就,句句扎实有力。曹操帐下的程昱、郭嘉等名将,竟也一致叹息:“关羽、张飞,皆万人敌!”需要强调的是,这“万人敌”四字,绝不是街头斗殴的吹嘘,而是在战场上千军万马中斩将取首的真本事。
在白马坡前,关羽斩颜良,陈寿描述得明明白白:“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这一战中,袁绍的诸将“莫能当者”,并非因为不敢,而是因为根本挡不住他!
有些后来的学者总以为这场战斗是荒唐之言,认为是小说家臆想的情节。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陈寿是极为谨慎的历史学者。如果此事有所虚假,裴松之的注释中早就会写得清清楚楚。可笑的是,今天的人们宁愿相信戏台上的花枪,竟然不肯相信史书里真实的刀光。
英雄与草莽
吕布的勇,是在瓦舍酒楼里赢得喝彩的勇;他刺郭汜、夺赤兔马、抢徐州,活脱脱一副绿林豪杰的做派。关羽的勇,却是能够让曹操产生“欲迁都以避其锋”的深深畏惧。威震华夏四字,岂是轻易能写成的?
至于军略,吕布虽然手握并州狼骑,然而终究目光短浅,看到眼前的利益便钻营,遇到危险便退缩。关羽则稳坐荆州,练就水师,北拒曹仁,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若不是孙权背盟插刀,许昌城头恐怕早已悬挂汉家旗帜。
陈寿的评价相当辛辣:“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与此相对,关羽被评为“有国士之风”。何为国士?正如泰山崩于前而面色不改,纵使千万人阻挡,他也无所畏惧。
结语
哎!演义作家总喜欢给草莽英雄披上金甲装,赋予他们不属于他们的光辉。而历史这面镜子,总会无情地照出这些画皮下的败絮。
无论吕布的方天画戟如何耀眼,终究比不上关羽青龙刀上的寒光。那寒光里,映照的才是华夏真正的威名。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英雄记》)
在你看来,正史中的吕布与关羽,究竟谁强谁弱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友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