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穷状元,殿试时在考卷上写8字,皇帝看后落泪:状元就他了
迪丽瓦拉
2025-09-11 14:07:55
0

在中国古代,无数学子奔赴科举的考场,但科举不仅要求聪明才智,更需要家族的背景和财富的支持。

对许多人来说,尽管他们有着不凡的天赋和坚定的信念,却因为家境贫寒而难以获得真正的机会。

在这样一个以门第为尊的时代,真正从寒门走出的状元屈指可数,但在清朝末年,却有一位状元,他的出身和经历与众不同。

他出身贫困农家,却才学出众,参加科举屡屡考中,进入了最终环节——殿试。

殿试上,他在考卷上写下8个字,不禁令各位考官深受感动,就连皇帝看了之后也不禁落泪,随后钦点:

“状元就他了。”

但他被皇帝钦点为状元后,生活却依旧清贫,堪称史上最穷状元

他究竟是谁?为何他写的8个字让皇帝落泪?又为何成为状元后生活依旧清贫?

出身贫困

1865年,四川资中的一个贫困农家,骆文廷迎来了自己的儿子,他给儿子取名为骆成骧

骆文廷虽是农民,但却曾中过秀才,他始终认为,孩子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改变父辈的命运。

因此,尽管家中贫寒,骆文廷还是坚持供儿子骆成骧读书,他卖掉了家里几乎所有值钱的东西,将骆成骧送进了锦江书院

锦江书院位于成都,这座古老的学府素来是名门学子的摇篮,也是无数寒门学子梦寐以求的求学之地。

进入书院后,骆成骧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贫穷而感到羞愧,相反,他通过不懈的努力,凭借惊人的记忆力和过人的才情,迅速崭露头角

在这座书院里,骆成骧遇到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谢泰来,谢泰来与骆成骧的家境同样贫困,父母亲身负重担,没能给予他太多的生活保障。

谢泰来与骆成骧互相激励,共同进步,成了彼此最坚定的支持者,书院里的日子虽然艰苦,但两人之间的友谊却在这些日常的困境中愈加深厚

每当谢泰来因为贫困而感到沮丧时,骆成骧总会鼓励他,不允许他放弃,他们共同度过了一个个漫长的夜晚,互相讨论诗文,探讨学问

有一次,谢泰来出了一副对子,带着一些自嘲的情绪:

至穷无非讨口。”

这话的意思是最穷不过是去乞讨要饭,但骆成骧却并不认同好友的悲观,他豪气地对出下联:

不死终得出头。

这句话不仅是对谢泰来的回应,更是骆成骧心中坚韧信念的真实写照,即使面对着生活的困顿,他依然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

科举风雨

骆成骧的努力很快得到了回报,14岁时,他便在资州的州试中崭露头角,凭借着自己的出色表现,取得了秀才第一的好成绩

这个成绩虽然不能立刻改变他的命运,却为他打开了通往更高学府的大门,随后,他被推荐至尊经书院深造。

这里的学术氛围十分浓厚,不仅有系统的经学教育,还有许多志同道合的学子,在这里,骆成骧不仅学业蒸蒸日上,思维也逐渐开阔起来

但即便如此,科举的道路依然充满荆棘,在经历了州试的顺利后,骆成骧参加了乡试,并最终名列第三,成为举人

但真正的挑战仍然在前方等待着他——会试,会试是通往更高层次科举的关键,是决定是否能够参加殿试的唯一途径。

骆成骧满怀信心,准备向着这个目标发起冲击,命运却给了他一次沉重的打击。

在他第一次参加会试时,由于种种原因,他的表现并没有达到预期,最终他名落孙山,未能入选。

这对骆成骧来说显然是个很大的打击,他曾经那么努力地准备,几乎将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考试中,却在关键时刻失败了。

更令他难过的是,由于他入京赶考花费了所有盘缠,已经没有路费回家了,也就是说,他被困在了京城。

幸好在朋友的帮助下,他进入了八旗官学教书,用教书育人的工作维持生计。

这个时期,骆成骧通过大量的阅读与思考,进一步加深了自己对经学的理解,特别是在政治时局和改革问题上的独到见解,也让他在京城的学术圈中小有名气

两年后的再次会试,骆成骧凭借着更加成熟的学识和对时事的深入理解,在这次考试中脱颖而出,成功考取进士。

这意味着骆成骧可以参加殿试,也可以见到这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光绪帝了,殿试当天,骆成骧和许多进士满怀期待地走进皇宫。

殿试感动皇帝

清朝光绪帝即位后的这一年,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状况可谓危机四伏。

鸦片战争以来,清朝与列强的差距日益扩大,国家的衰败已显而易见,面对内忧外患,光绪帝内心急切渴望通过改革来挽救国家的困局

在他的心中,只有通过一场深刻的变革,才能为清朝带来生机,于是,光绪帝在殿试时提出了以“变法”为主题的策论题。

他试图通过这一考题,筛选出具有政治远见和改革思维的人才,但在那场殿试中,众多进士纷纷以锦绣文章作答,内容大多空泛修辞

光绪帝早已厌倦了这些陈词滥调,他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位敢于直面时弊,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的人才。

就在众多文章中,骆成骧的答卷突然间吸引了他的目光,骆成骧的文章,与那些千篇一律的“辞藻华丽”不同。

他并没有仅仅停留在书面上的修辞,而是深入分析了清朝当前的政治局势,提出了许多触及问题根源的意见。

他的策论中指出,国家的危机并非单纯的军事败北,更多的是制度的腐化和社会的沉沦

为了真正恢复国家的元气,骆成骧提出了包括政治改革、军事整顿和民生救治等方面的全面方案,力求从根本上扭转清朝的困境。

骆成骧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方案,而是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

他认为,最迫切的便是改变腐败的官僚体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同时建立健全的财政制度,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国家财政赤字问题。

在军事方面,他提到必须对现有的满洲军队进行现代化改造,提升战斗力,同时加强与外部世界的合作,引进先进的军事科技

而在文化教育方面,骆成骧也强调改革科举制度,培养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实际人才,而不仅仅是以经典诗书为唯一标准的“书生”。

最为触动光绪帝的,还是骆成骧在文章末尾写下的那八个字:

主忧臣辱,主辱臣死。

这八个字来源于《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本是范蠡对勾践的忠告,用来表达臣子对君王的忠诚与责任。

光绪帝在那一刻却被深深打动,不禁落泪因为这八个字触动了光绪帝内心最深处的愤怒与无奈

在当时,光绪帝所面临的困境,外有列强压迫,内有腐败政治,国家的命运已经岌岌可危,而他作为一国之君,却几乎无力改变这一切。

骆成骧的忠诚与勇气,给了光绪帝一种久违的慰藉,他仿佛看到了一位心怀天下的贤臣,能够洞察国家的危机并勇敢地表达自己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为了表彰骆成骧的卓越才智和忠诚,光绪帝当场钦点:

“状元就他了。”

正是在这一瞬间,骆成骧被钦点为状元,这位出身寒门的学子,终于凭借自己的才学和忠诚,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清廉一生

尽管骆成骧在光绪年间通过科举考试成功摘取状元桂冠,成为当时社会瞩目的焦点,但他的生活并未因荣耀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拒绝了许多来自朝廷的优渥职位和丰厚待遇,生活依旧清贫,始终坚守着自己对清廉的承诺。

对于他来说,仕途并不是一切,真正重要的是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和智慧,改变国家和社会的命运。

而他选择的道路,便是投身于教育事业,深知知识的力量是改变命运、重塑国家的关键。

当时的清朝要想摆脱内忧外患的困境,必须要培养一批具有实际能力、能够应对变革和挑战的人才。

但当时的科举制度和传统教育体制依旧固守旧有模式,培养出来的多数是空谈古文的儒生,缺乏实际的国政能力和现代化的思维

骆成骧痛心于这一现象,他认为,国家未来的希望寄托在新一代的教育之上,于是,他决定深入到基层,投身到教育事业中,为后世培养更多实用的人才。

骆成骧在家乡创办了几所学校,设立了自己的讲习所,致力于普及学识与教育。

为了能让更多贫困的孩子能够接受到教育,骆成骧不仅自己倾尽所能提供资金,还通过发动当地富商和学者的支持,为学校和学生捐款

他不仅关注基础教育,还着眼于高等教育的发展,骆成骧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和四川高等学堂的教职工作。

这两所学校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培养了大量的现代化人才。

骆成骧的授课风格并不拘泥于传统的经书诗文,而是根据时代需求,加入了现代科学、政治理论及西方先进的思想与技术。

他常常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们讨论时局,思考国家如何走向强盛,而不仅仅是让学生们背诵死记硬背的经典名句。

在他任教期间,骆成骧的教育工作风格也逐渐赢得了学生们的敬重和爱戴。

辛亥革命后,骆成骧曾先后担任过不少官职,但面对金钱和权力的诱惑,他始终保持着清廉自守的原则,也被称为清朝最穷状元。

在当时的中国,骆成骧这样的教育家,成为了少数几位以教育改变社会、改变未来的杰出人物之一。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为提高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文中部分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明...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宋朝常常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最弱的朝代。不同的朝代通常会有特定的形容词,比如秦朝被称为...
原创 古... 大约在4700年前,当黄帝与蚩尤展开激烈战斗时,古埃及人开始了金字塔的建造工作。这一过程持续了几千年...
原创 希... 德黑兰是中东地区仅次于埃及开罗的第二大城市,拥有近1700万人口,自1796年起一直作为伊朗的首都,...
原创 民... 那些尘封在岁月里的老物件,每一件都承载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它们经过岁月的洗礼,依然保持着独特的韵味...
原创 九... 封建时代的王朝,为了增强防御能力,常常利用地形建造坚固的防御工事,而每座城池更是会设立坚固的城门,并...
原创 老... 回忆是对时间最好的致敬。大家好,我是历史君,今天继续带大家回顾一些老照片。 九十年代,我国的经济和社...
原创 此... 贾府祭祀宗祠时,举行了一场重要的家族礼仪。这场祭祀活动对家族的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排序和责任,体现了家...
原创 西... 1936年12月,张学良与杨虎城联合在西安发动了兵谏,扣押了蒋介石,这一事件史称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
原创 打... 2015年,英国牛津大学的历史学教授彼得·弗兰科潘在其著作《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中,重新揭示...
日本关东军在苏联有多惨?冻死当... 文|星海 编辑|星海 《——【·前言·】——》 1945年8月9日,苏联向日本宣战,并迅速发动了...
花脚大仙分享:《观天下——大明... 《观天下——大明的世界》系列19 南京博物院特展 花脚大仙分享 南京博物院“观天下——大明的世界”特...
原创 朱... 其实,优秀的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会面临需要改进和调整的时候。一旦出现问题,制度就应该进行改革、...
原创 末... 在清朝末年,出现了很多令人瞩目的历史人物,其中有太平天国的第一位女丞相,也有满清最后一位太监。今天我...
原创 越... 昨儿半夜窝在沙发上看历史纪录片,看到梁武帝萧衍第四次从同泰寺被“赎”回宫那段,手里的薯片都停了——这...
原创 历... 《木兰诗》中曾写道: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对于许多...
原创 八... 1944年,八路军炮兵班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遭遇了约200名日军,而他们手里仅有一门没有炮筒的山炮。眼...
原创 朱...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时期,虽然有许多皇帝登基,但像明太祖朱元璋这样传奇的帝王并不多见。朱元璋不仅经历...
为什么梁山好汉不姓赵? 嘿,各位姓氏文化的爱好者们!今天咱们来聊一个《水浒传》里隐藏的“姓氏冷知识”——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
原创 晚... 在清朝的宫廷中,后宫佳丽成千上万,各具美丽,然而其中有一位女子,她的美貌和气质却与众不同,令人一生难...
原创 无... 朱棣迁都北京这一历史事件,一直以来都充满争议。有人认为这是一个英明的决策,能够强化国家的力量;而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