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半夜窝在沙发上看历史纪录片,看到梁武帝萧衍第四次从同泰寺被“赎”回宫那段,手里的薯片都停了——这哪儿是出家修行,分明是把朝堂当菜市场,自己当压轴大菜,明码标价等着大臣们“买单”呢!
你想想那场景,老皇帝穿着僧袍盘腿坐在佛堂里,底下一群一品大员穿着紫袍,哭丧着脸跟和尚们商量“赎金”。第一次要一亿,第二次直接翻番要两亿,最后一次更绝,在庙里住了快四十天,硬生生熬到大臣们扛不住,连国库都动了才肯出来。搁现在,这不就是老板变着法儿让员工“自愿”捐款吗?还得说是为了“公司福报”。
我之前总跟朋友笑说“南朝四百八十寺”是他烧钱烧出来的,现在才反应过来,烧的根本不是他自己的钱。有回跟做财务的闺蜜聊起这事儿,她拍着桌子说“这就是典型的账外资金回笼啊”——大臣们平时哭穷藏的私房钱,他这么一闹全给逼出来了,名义上捐给佛寺,最后还不是变相进了国库。
最有意思的是第二次“赎身”,史料里说大臣们凑钱凑得快卖房子了。你能想象那画面不?尚书令揣着家里祖传的玉佩去当铺,太守把小妾的首饰盒都翻空了,回头还得对着同泰寺的方向磕头,说“谢主隆恩”。这操作比现在某些PUA大师高明多了,打着“信佛积德”的旗号,干着“奉旨敛财”的活儿,一套组合拳下来,大臣们有苦说不出。
对了,这老皇帝还特会装样子。第一次出家回来,居然下旨说以后祭祀不用猪牛羊,改用面做的替代品。我当时差点笑喷,合着您让大臣们掏真金白银的时候不心疼,让神仙“吃素”倒挺上心。后来看史料才知道,大臣们集体反对,他才松口——毕竟得罪神仙事小,得罪这些“提款机”事大啊。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达摩祖师跟他的对话。他兴冲冲问自己建寺造塔有多少功德,达摩说“没啥功德”。换现在就是老板炫耀自己做了多少慈善,结果被高僧怼“全是表面功夫”。当时他肯定脸都挂不住,只是没想到转头就用更狠的法子捞钱,这前后反差也太打脸了。
有人说他是真信佛,我倒觉得他是把佛当“招财猫”了。四次舍身换回来四亿多钱,这数字放现在没法直接比,但想想当时建康城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生活费也就几吊钱,这简直是天文数字。最后侯景叛乱的时候,那些被他坑过的大臣没一个愿意出兵救他,也是活该——你把人家当韭菜割,还指望人家给你挡刀子?
前两天刷到有人说“历史都是套路”,我还不咋信,现在越想越觉得在理。梁武帝这招“舍身赎身”,跟现在某些商家先涨价再打折的套路,本质上没区别。都是用一个冠冕堂皇的由头,让你心甘情愿掏钱。
不过话又说回来,能把皇帝当“生意”做的,古往今来也就他这么一位了。最后被饿死在宫里的时候,不知道他会不会后悔,当初要是真专心信佛,而不是把佛堂当收银台,结局会不会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