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元前230年开始,秦国攻灭韩国,直到前221年灭齐国,历时10年。秦国先后征服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彻底结束了中国自春秋时期以来,长达500余年的诸侯割据局面,秦朝也随之建立。然而,仅仅十余年后,秦朝便陷入动乱,陈胜和吴广率先举起了反抗的大旗。这场动乱的扩大,虽然表面上是由农民起义引发的,但背后却离不开六国旧贵族的推动。尽管如此,这些贵族并未能如愿复国。最终,刘邦战胜了项羽,建立了汉朝。那么,汉朝建立后,战国七雄的那些贵族们命运如何呢?
事实上,秦末参与复国行动的六国贵族,绝大多数在秦末动乱和楚汉战争中丧生或遭遇重创。秦国的贵族首先遭遇秦二世的打击,紧接着,项羽进入咸阳后,几乎摧毁了秦国的宗室。楚汉战争结束后,存活下来的其他各国贵族,实力也大幅削弱。一部分早早归顺了汉朝,在新的政权中获得了丰厚的职务,而大部分则被迫迁移到关中地区,为汉朝的皇帝守陵,过上远离政治中心但富贵安逸的生活。还有一小部分贵族,为躲避追杀而隐姓埋名。
虽然六国旧贵族的力量大幅下降,但他们依旧没有完全消失。在汉朝建立后,他们几乎未再能掀起波澜。然而,经历了两百年的变迁,六国贵族的后裔,最终通过一些意外的转折成功复国。
在秦末的农民起义中,参与复国行动的六国贵族其实不算太多。主要是那些没有被秦始皇强行迁至咸阳的贵族。随着秦朝的灭亡,项羽实施分封,封出了十八王,其中六国贵族后裔占了三分之一。具体包括西魏王豹、韩王成、代王赵歇、胶东王田市、齐王田都和济北王田安,此外,楚怀王也被尊为义帝。项羽在楚汉战争中,对于六国后裔的态度是以镇压为主,辅以少许的支持。他先是将楚义帝迁至长沙郴县,再暗中命令部下将其处死;随后,他废除韩王成并镇压齐王田荣。项羽的打击,也使他失去了许多宝贵的同盟,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经过长时间的战争,六国贵族基本所剩无几。刘邦继位后,对于这些贵族后裔采取了“以威慑并适当利用”的策略。刘邦趁项羽杀害楚义帝之机,举行了义帝的丧礼,公开指责项羽,并联合五个诸侯起兵,占领了彭城。他击败魏王豹,斩杀赵王歇,并追杀赵王,最终捉拿齐王田广,稳定了齐地。
在楚汉战争中,六国贵族的后代经历了几次惨烈的变故。丧命的三位王子包括齐王田荣、楚王熊心和韩王成。战败身亡的有魏王豹、赵王歇和齐王田广。两位因相互残杀而死的分别是济北王田安和胶东王田市。至于齐王田都的下落,则无从得知。唯一进入汉朝的六国贵族后裔是韩王信的后代,虽然他们的实力已经大大削弱,但他们依然拥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
刘邦在解决了齐、韩、赵贵族的军事力量后,逐渐加强了对六国贵族的控制。他先是派使者召齐王田横入京威胁他,如果不来,便将出兵讨伐。田横最终选择自杀,避免了汉高祖的进一步追杀。韩王信的后代虽然在政治上遭遇打压,但他们的军事力量逐渐消失。最终,刘邦消除了所有六国贵族的军事威胁。
为了确保对六国贵族的控制,汉朝继续沿用秦朝的政策。在汉初,刘敬提出建议,主张将齐国及其他六国贵族后裔迁至关中,以此来削弱他们在原籍地的势力,并增强关中的军事力量。自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开始,汉朝多次将六国贵族迁入关中。史记记载,这些迁徙总数达到万户之多。此外,在高祖十年和惠帝七年,也进行了类似的大规模迁徙。
尽管六国贵族在政治上的影响力基本消失,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在经济上仍旧富有,甚至一些人仍能在汉朝得到显赫的职位。韩王信的后裔,如韩颓当和韩婴,在汉朝建立后成功归顺,并获得了显赫的爵位。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时,韩颓当因战功被封为弓高侯,而韩婴则成为了襄城侯。他们的后代也在汉朝政坛上活跃,并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尽管六国贵族在汉朝并未完全消失,但他们的势力却在不断衰退,最终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湮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