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皇帝病重,叛军杀入皇宫来夺皇位,可皇帝却连声叫好:不是他就行
迪丽瓦拉
2025-09-11 20:03:17
0

一、他是谁

明朝建立后,曾面临一次致命的危机——“土木堡之变”。当时的明英宗,因过度信任宦官王振,导致他仓促决定亲征,甚至连后勤粮草和军饷都未准备妥当。这种鲁莽行为几乎等同于玩笑。最终,明英宗因自己的错误判断付出了惨痛代价,被敌人俘虏,瓦剌军趁机向大明的京城发起进攻。

这一事件,实际上是决定大明命运的关键时刻!京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朝廷上下无一不为皇帝失踪而心急如焚。国无君主不行,而此刻皇帝竟然被瓦剌军囚禁,在这动荡的局势下,恰恰是于谦挺身而出!

当时,不少大臣主张立刻迁都,甚至有一位大臣以星象为依据,宣称迁都是上天的旨意。于谦闻言愤怒至极,严词回击:“京都乃是国之根本,一旦迁都,天下必将震动!南宋便是前车之鉴!任何人敢说迁都之言,必诛!”

于谦的话犹如雷霆万钧,顿时让所有人沉默。此言一出,也拉开了明朝北京保卫战的序幕。由于土木堡之变的惨败,明朝精锐几乎全军覆没,然而于谦依然能够带领全城百姓齐心协力抵抗,最终成功保卫了都城。

然而,瓦剌掌握了明英宗,皇帝问题必须要解决。许多人建议立明英宗的幼子为新皇,但于谦当机立断予以驳斥,他清楚此时不能冒险让一个幼帝继位,这无疑是自取灭亡。因此,朱祁钰(景泰帝)即位,史称明代宗。

这一切证明,于谦在大明生死存亡的关头,凭借两次力排众议的果断行动,挽救了整个王朝。那么他是谁?他就是大明的恩公!若没有于谦的果断和智慧,大明恐怕会变成一个短命的朝代,甚至迁都南京也无法避免“南北朝对峙”的局面。

二、明英宗要回家

在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被瓦剌俘虏,起初他被视为一枚棋子,毕竟他的命运直接影响大明的未来。然而,瓦剌军已经逼近北京城,这时,明朝竟然出现了一个新皇帝,这使得明英宗突然变得毫无价值。

那么,杀了他吗?这也不行。毕竟明英宗是“太上皇”,若真杀了他,等于和大明朝彻底决裂,二者再无和解可能。因此,瓦剌方面决定暂时将他软禁,维持现状。

一年后,明朝似乎已经将明英宗遗忘,根本没有任何行动。瓦剌方面为了与大明缓和关系,同时希望利用明英宗恢复利用价值,便派人告知明朝,可以接回明英宗。

这使得明代宗大为不悦,尤其在大臣王直坚持要求接回明英宗时,代宗心情复杂,他说道:“当初我根本不想做皇帝,非要逼我,现在到底是怎么回事?”

于谦则急忙安慰道:“万岁,当前大明安定如磐石,是否接回明英宗与否,毫无关系。”于谦这一表态,使得代宗安心,毕竟如今大明的局势几乎完全依赖于谦的稳重与决策,因此代宗终于同意接回明英宗。

于是,明英宗终于得以返回京城,此时他已是太上皇。按照常理,明英宗应因自己曾做出的荒唐决定,深感愧疚,应该安安静静地过余生。然而,明英宗却依旧不甘心,随着时间推移,他渐渐有了重夺皇位的打算。

三、明代宗:不是他就行

公元1456年,明代宗病重。由于他没有子嗣,便考虑拥立襄阳王朱瞻墡的儿子为继承人,但这一提议激怒了大将石亨。石亨本是于谦提拔的,却早已视于谦为敌,认为他是自己权力的障碍。于是,石亨联合宦官曹吉祥等人,密谋重新让明英宗复位。

这一密谋最终被于谦得知。面对这种变故,令人惊讶的是,于谦选择了沉默。

为何于谦选择默许明英宗重新登基呢?答案非常明确:于谦是忠诚于大明的,他从未想过借用天子的名义行使权力。明英宗复位,关乎的是朱家内乱的家事,不同于当年他为大明出面推举代宗的情况。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当明英宗复位后,进入皇宫的第一句话竟是:“是不是于谦要取代朕?”这句话反映了他对于谦的忌惮,代宗听到后,轻松地松了一口气,补充道:“好!只要不是于谦要取代我就好。”他显然不再顾忌朝廷权力的更替,随即安心地去世。

明英宗复位后,随即爆发了“夺门之变”,于谦被迅速捕获,并因谋反罪被处死。大明的恩公于谦就此丧命,他留下的《石灰吟》成为他清白的见证。

其实,正是于谦功高盖主,让明英宗和代宗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代宗临终时的那句话,已揭示了他对于谦的深深忌惮,而明英宗复位后依然无视民意,残忍地处决于谦,显示出他对于谦的恐惧。无论如何,于谦的死,彻底揭开了一个深刻的政治教训,也成为了明朝的痛。

就像崇祯帝临终时所说:“文臣人人可杀。”于谦是否该死,历史自有因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朱... 朱元璋的崛起故事从一个放牛娃、农民、小和尚,到最后成为一国之君,花费了至少十五年的时间。这条道路充满...
原创 太... 1856年2月,湘军向武昌城发起了猛烈的攻击,企图一举攻下这一战略要地。面对这场严峻的挑战,太平军的...
原创 她... 在清朝历史上,皇太后有几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嫡母皇太后。这种皇太后是最有权威的掌权者,因为在成为皇太后...
原创 蒙... 大家好,欢迎来到“史书上说了啥”,今天我想与大家一起探讨蒙古西征的历史。蒙古西征是指自蒙古建立国度以...
原创 李... 在历史的长河中,帝王之家争夺帝位、兄弟阋墙的惨剧屡见不鲜。即便是在大唐盛世,也无法避免这场血腥的悲剧...
原创 清... 在中国历史上,皇权之争常常引发血腥的政治斗争,萧墙祸起的惨案屡见不鲜,即便是出身显赫的天潢贵胄,也无...
原创 文...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讨论的核心议题是《三国演义》中的情节与历史背景之间的差异。历史上并没有记录赵云与文...
原创 唐... 在757年二月,正值唐朝与安史叛军在北方激烈对抗之时,南方却爆发了另一场波及朝廷的大动荡。唐肃宗借助...
原创 三... “三国时期的六大猛将被普遍认为是‘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他们都因强悍的武力而被称为‘武力...
原创 他... 提到“三国平头哥”这个称号时,很多人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张飞的身影——那位在长坂坡一声怒吼吓退曹军百万...
原创 谁... 元末明初,朱元璋,这位从贫寒的放牛娃一路奋斗,经过漫长的征战,最终创立了大明王朝。这段历史已经成为许...
原创 汉... 蔡琰,字文姬,陈留郡圉县(今河南省杞县)人,东汉末年与三国时期的才女之一,文学家蔡邕的女儿。她以博学...
原创 大... 洪武三十年,朝廷与民间传来一则震动四方的消息:开国功臣郭英因私自养家奴150人,且其中五人因私刑致死...
原创 诸... 在《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中,庞统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被乱箭射杀,刘备不得不紧急召集诸葛亮等人北上入川,...
原创 晚... 类别:历史,内容:在欣赏了众多晚清时期的黑白照片后,大家是否见过经过彩色修复的老照片呢?今天,我想和...
原创 刘... 张飞和马超,两位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不仅各自有着令人敬畏的武力,还曾在战场上多次交锋。总体来看,两人...
原创 关...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刘备亲自率领大军向汉中发起进攻,曹操则派遣夏侯渊和张郃前来迎战,双方展开...
原创 那... 虎落平阳难立锥 刘备,48岁,走过了大半生,最终却仍未找到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他在曹操的追击下四处逃...
原创 许... 许褚在汉中之战中被张飞刺伤,这场战斗结束后,巴蜀地区进入了一个暂时的修整期。此时,关羽也在荆州开始发...
原创 同... 历史上的华雄,原为董卓帐下的都督之一。他在阳人之战中参与抵挡孙坚的进攻,大将胡轸指挥吕布、华雄等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