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皇帝病重,叛军杀入皇宫来夺皇位,可皇帝却连声叫好:不是他就行
迪丽瓦拉
2025-09-11 20:03:17
0

一、他是谁

明朝建立后,曾面临一次致命的危机——“土木堡之变”。当时的明英宗,因过度信任宦官王振,导致他仓促决定亲征,甚至连后勤粮草和军饷都未准备妥当。这种鲁莽行为几乎等同于玩笑。最终,明英宗因自己的错误判断付出了惨痛代价,被敌人俘虏,瓦剌军趁机向大明的京城发起进攻。

这一事件,实际上是决定大明命运的关键时刻!京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朝廷上下无一不为皇帝失踪而心急如焚。国无君主不行,而此刻皇帝竟然被瓦剌军囚禁,在这动荡的局势下,恰恰是于谦挺身而出!

当时,不少大臣主张立刻迁都,甚至有一位大臣以星象为依据,宣称迁都是上天的旨意。于谦闻言愤怒至极,严词回击:“京都乃是国之根本,一旦迁都,天下必将震动!南宋便是前车之鉴!任何人敢说迁都之言,必诛!”

于谦的话犹如雷霆万钧,顿时让所有人沉默。此言一出,也拉开了明朝北京保卫战的序幕。由于土木堡之变的惨败,明朝精锐几乎全军覆没,然而于谦依然能够带领全城百姓齐心协力抵抗,最终成功保卫了都城。

然而,瓦剌掌握了明英宗,皇帝问题必须要解决。许多人建议立明英宗的幼子为新皇,但于谦当机立断予以驳斥,他清楚此时不能冒险让一个幼帝继位,这无疑是自取灭亡。因此,朱祁钰(景泰帝)即位,史称明代宗。

这一切证明,于谦在大明生死存亡的关头,凭借两次力排众议的果断行动,挽救了整个王朝。那么他是谁?他就是大明的恩公!若没有于谦的果断和智慧,大明恐怕会变成一个短命的朝代,甚至迁都南京也无法避免“南北朝对峙”的局面。

二、明英宗要回家

在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被瓦剌俘虏,起初他被视为一枚棋子,毕竟他的命运直接影响大明的未来。然而,瓦剌军已经逼近北京城,这时,明朝竟然出现了一个新皇帝,这使得明英宗突然变得毫无价值。

那么,杀了他吗?这也不行。毕竟明英宗是“太上皇”,若真杀了他,等于和大明朝彻底决裂,二者再无和解可能。因此,瓦剌方面决定暂时将他软禁,维持现状。

一年后,明朝似乎已经将明英宗遗忘,根本没有任何行动。瓦剌方面为了与大明缓和关系,同时希望利用明英宗恢复利用价值,便派人告知明朝,可以接回明英宗。

这使得明代宗大为不悦,尤其在大臣王直坚持要求接回明英宗时,代宗心情复杂,他说道:“当初我根本不想做皇帝,非要逼我,现在到底是怎么回事?”

于谦则急忙安慰道:“万岁,当前大明安定如磐石,是否接回明英宗与否,毫无关系。”于谦这一表态,使得代宗安心,毕竟如今大明的局势几乎完全依赖于谦的稳重与决策,因此代宗终于同意接回明英宗。

于是,明英宗终于得以返回京城,此时他已是太上皇。按照常理,明英宗应因自己曾做出的荒唐决定,深感愧疚,应该安安静静地过余生。然而,明英宗却依旧不甘心,随着时间推移,他渐渐有了重夺皇位的打算。

三、明代宗:不是他就行

公元1456年,明代宗病重。由于他没有子嗣,便考虑拥立襄阳王朱瞻墡的儿子为继承人,但这一提议激怒了大将石亨。石亨本是于谦提拔的,却早已视于谦为敌,认为他是自己权力的障碍。于是,石亨联合宦官曹吉祥等人,密谋重新让明英宗复位。

这一密谋最终被于谦得知。面对这种变故,令人惊讶的是,于谦选择了沉默。

为何于谦选择默许明英宗重新登基呢?答案非常明确:于谦是忠诚于大明的,他从未想过借用天子的名义行使权力。明英宗复位,关乎的是朱家内乱的家事,不同于当年他为大明出面推举代宗的情况。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当明英宗复位后,进入皇宫的第一句话竟是:“是不是于谦要取代朕?”这句话反映了他对于谦的忌惮,代宗听到后,轻松地松了一口气,补充道:“好!只要不是于谦要取代我就好。”他显然不再顾忌朝廷权力的更替,随即安心地去世。

明英宗复位后,随即爆发了“夺门之变”,于谦被迅速捕获,并因谋反罪被处死。大明的恩公于谦就此丧命,他留下的《石灰吟》成为他清白的见证。

其实,正是于谦功高盖主,让明英宗和代宗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代宗临终时的那句话,已揭示了他对于谦的深深忌惮,而明英宗复位后依然无视民意,残忍地处决于谦,显示出他对于谦的恐惧。无论如何,于谦的死,彻底揭开了一个深刻的政治教训,也成为了明朝的痛。

就像崇祯帝临终时所说:“文臣人人可杀。”于谦是否该死,历史自有因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秦... 将士们的英勇与战功无疑是国家的荣耀,但战争带来的伤害和创伤,往往会在他们的生命中留下深刻的痕迹。秦琼...
原创 为... 曹操为什么不自称皇帝?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分裂成三国,魏、蜀、吴三方势力各自崛起,争夺中原之地。那...
原创 帝... 公元547年,东魏与南梁的战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双方的二十万大军在彭城展开了激烈的对决。此时,东魏的...
原创 沮... 三国时期的谋士是当时历史中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仅是智勇双全的政治人物,也是那个时代独特的历史底色...
原创 王... 她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拥有昭君出塞这一传世佳话,但背后却隐藏着她凄凉的一生,这段历史至今仍令人感...
原创 刘... 刘备最著名的儿子是刘禅,民间传说中的扶不起的阿斗。赵云这样无敌的武将,在曹军阵营中冒死七进七出救过他...
原创 毛... 毛主席曾在《论持久战》中深刻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他认为,日本之所以敢于侵...
原创 大... 关于朱元璋为何选择大明作为国号,历史上一直存在诸多争议与不同的观点。许多学者提出了各自的理论,其中三...
原创 如... 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框架下,曹操如果成功刺杀董卓,对他自己来说可能意味着巨大的灾难,甚至可能在当...
原创 蒙... 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在重庆钓鱼城去世,这一事件被认为挽救了整个伊斯兰世界,而钓鱼城也因此被誉为上...
原创 隋... 隋炀帝杨广把江山折腾得千疮百孔那会儿,天下就跟开了锅似的。从将军到和尚,谁都想在这乱世里捞个皇帝当当...
张良向刘邦提出归乡,出城后与韩... 文|星海 编辑|星海 《——【·前言·】——》 汉朝刚刚建立,张良却选择辞去权力,隐退山林,令人...
原创 当... 1997年,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电影《泰坦尼克号》让无数观众为杰克和露丝的悲恋泪如雨下。电影中的歌曲...
原创 明...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盛大的朝代,然而它的辉煌最终没能延续,最终走向了衰败。许多历史学者探讨过明朝衰亡...
原创 假... **前言**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玄武门之变像一出充满悬念的戏剧,至今令人唏嘘不已。试想,如果那...
中古时期的财产刑|新京报中文学... “中古时期法制变迁的曲折过程显示,古代中国的法制文明不仅有连续性与统一性这一主流,还有断裂性与变异性...
原创 斯... 二战结束后,朱可夫的迅速失势在苏联政坛,许多人认为,与他在胜利阅兵上取代斯大林检阅三军的事件密切相关...
原创 夺... 公元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从年仅七岁的周恭帝手中接过皇位,建立宋朝。这一政权...
为研究晋国历史提供实物资料 山... 今天,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西窑东周贵族墓发掘资料,该墓地的发掘为研究晋国、东山...
原创 慈... 在紫禁城深宫的历史长河中,慈禧太后的生活常被外界视为充满权谋与神秘。但在她五十岁那年,一段鲜为人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