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有几位人物的名声无可争议,其中最为奸诈的非“曹操”莫属。他被人称为“奸雄”,在那个充满纷争的时代,曹操用一己之力书写了一段充满谋略与阴谋的传奇;最聪明的当然是诸葛亮了,他不仅能做到“决胜千里”,还被誉为无所不能的“发明家”。《三国演义》中的“诸葛弩”和“木牛流马”便是他的代表作,而他创造的“地雷”、“孔明灯”、甚至“馒头”等,都是历史上独具一格的智慧产物;至于最擅长装扮形象的,则无疑是“刘备”,他的“摔阿斗”、“哭荆州”等事迹,深刻体现了他在社交与政治中的巧妙表现。
这三位似乎代表了三国时期不同的成功人物,各自拥有着鲜明的特点和极大的影响力。然而,尽管他们三人均在历史上留下了赫赫战功,但若要论谁在三国时期最成功,毫无疑问,那个人是“司马懿”。司马懿的成功,集合了曹操的奸诈、诸葛亮的聪明与刘备的“装”,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他都可以被视为三国最为成功的一个。
如果说曹操和刘备是从白手起家的人物,那么司马懿则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白手起家”。曹操虽起家贫寒,但有家世背景和拥护者的支持,在起兵时便有不少文臣武将投效;刘备在起步时便有关羽和张飞两位虎将。然而,司马懿却没有这般好运。他一开始并没有背景,也没有太多势力,只是在曹操麾下担任小官,直到曹操亲自发现了他,才有了崭露头角的机会。即便如此,司马懿仍未能安稳,反而在曹操眼皮底下度过了数十年,身处险境,若非有一定的“奸诈”,恐怕早已命丧黄泉。
即使司马懿终于等到曹操去世,进入了曹魏的政权核心,但他依旧面临着数次险境。曹真、张郃,后来还有曹爽、曹芳等人,都曾成为司马懿的对手。尽管如此,司马懿通过无数的起伏沉浮,终于在曹魏政权中“熬”出了头,逐渐掌控了大权。相较曹操的奸诈,司马懿的“奸诈”更加深沉,手段也更加高明。
至于“装”这一点,虽然刘备常被认为是三国中最擅长伪装的人物,一个“哭诸葛”让“卧龙”重出山,一个“假摔儿子”感动赵云,赢得了所有将士的忠心;还有“哭荆州”把鲁肃哭得心软,最终为刘备赢得了南方的支持。刘备的“装”无疑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然而,司马懿的“装”也不逊色于刘备,甚至可说更加精妙。自从与曹操相识那一刻起,司马懿便开始了他漫长的“装”之路。当曹操察觉到司马懿具有“狼顾之相”时,便毫不犹豫地对儿子曹丕说道:“司马懿非凡人,未来必将对曹氏家族产生重大影响。”这番话显示了曹操对司马懿的警觉,也意味着司马懿的生命时刻面临威胁。司马懿身处曹操阵营多年,始终装作忠心耿耿、勤勤恳恳,最终骗过了曹操。
即使曹丕继位之后,依旧派人监视司马懿,司马懿也能装作毫无野心,忍耐数十年,直至曹爽、曹芳等人相继掌权。甚至在曹爽因病倒下之时,司马懿装作患病中风,最后成功躲过了致命的陷害,最终反败为胜,掌握了曹魏的政权。司马懿可以说是把“装”这一手艺练得出神入化,正是这数十年的“装”,为他赢得了生存和权力。
诸葛亮无疑是三国中的智者,他的谋略令敌人闻风丧胆,能够屡屡为蜀汉立下赫赫战功。诸葛亮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显著成绩,政治手腕也无可挑剔。然而,诸葛亮的智慧在碰到司马懿时,未能占到优势。尽管诸葛亮凭借六次出征祁山,展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但因为地理条件和蜀汉兵力的不足,始终未能成功统一中原。可以说,尽管他聪明异常,司马懿在更大的战略眼光上却更为高明。
司马懿的成功之道在于“守”,而非单纯的进攻。曹魏的战力并不差,但司马懿深知“大汉江山”的命数已尽。面对诸葛亮屡屡的进攻,司马懿并未选择与之硬碰,而是采取稳守的战略,耐心等待蜀汉的内耗。在蜀汉众多将领相继去世,刘备在白帝城去世后,蜀汉的实力大幅削弱,正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典型局面。而司马懿则凭借坐视敌人自乱阵脚,最终稳稳掌握了局面。
通过多年的“坚壁清野”,司马懿不仅拖垮了诸葛亮的攻势,还最终在五丈原耗尽了诸葛亮的精力,使得蜀汉的丞相无力再战,最终因病逝世。可以说,司马懿的战略眼光和智慧,不仅仅比诸葛亮的“善攻”更为高远,也最终证明了他在三国历史中的独特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