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重磅!拍卖会捡漏丰臣秀吉手书, “本能寺之变”重大历史发现
迪丽瓦拉
2025-11-25 00:31:46
0

在日本战国历史的研究中,“本能寺之变”无疑是包裹着最多谜团的历史悬案。织田信长为何身死?明智光秀为何谋反?最大受益者丰臣秀吉,是否在幕后扮演了推波助澜、甚至早已知情的角色?这些问题困扰了史学界与历史爱好者长达四百余年。

2025年11月,随着一份关键历史文件的重见天日,关于丰臣秀吉“知情不报”甚至“阴谋弑君”的假说,遭到了史料证据的强力反驳。东京大学史料编纂所近日宣布,购得一封丰臣秀吉(当时名为羽柴秀吉)在“本能寺之变”次日写下的亲笔信。这份信件的内容显示,直至事变发生的第二天,秀吉仍不知信长已死,并在信中誓言效忠“上样(信长)”。这一发现被认为是近年来日本战国史研究中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式成果。

据东京大学史料编纂所副教授村井祐树透露,该信件并非出土于古墓或尘封于世家仓库,而是他在今年10月通过在线拍卖偶然发现并购得的。据了解,中国名人信札收藏家、古籍公众号主理人家民也有参加该件藏品的拍卖,但最后因预算不支而放弃。

经过专业鉴定,信件书写于“雁皮纸”上,这是当时日本贵族与高阶武士通用的高级信纸。信末附有羽柴秀吉独特的花押(签名),且笔迹与秀吉当时的专属佑笔(秘书)笔迹完全吻合。

信件的落款日期为“天正十年六月三日”。这一日期在历史坐标上具有极度敏感的意义,就在前一天,即天正十年六月二日(1582年6月21日),明智光秀在京都发动兵变,包围本能寺,导致一代枭雄织田信长葬身火海。

这份信件是一封典型的“劝降信”或称为“起请文”(誓约书)。收信人是上原元将(又名上原元祐),此人身份特殊,乃是当时与秀吉敌对的中国地区霸主——毛利氏家族重臣、毛利元就的女婿。

在信中,正在备中高松城(今冈山县)前线指挥作战的羽柴秀吉,为了策反这位毛利方的大将,开出了极具诱惑力的政治筹码。秀吉在信中明确承诺:只要上原元将愿意背叛毛利氏、归顺织田军,他将向“上样(织田信长)”请命,授予上原备后国(今广岛县东部)的统治权,并颁发正式的“朱印状”(盖有大名印章的公文)作为凭证。

秀吉甚至在信中豪言壮语地保证:如果备后国未能顺利划归上原麾下,他将把备中国(今冈山县西部)内价值两万贯的领地,任由上原挑选作为补偿。

长期以来,关于本能寺之变存在多种阴谋论。

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认为,羽柴秀吉虽然远在前线,但早已通过忍者或间谍网络得知、甚至预判了明智光秀的谋反计划。阴谋论者指出,秀吉在事变后以惊人的速度与毛利氏讲和,并在此后短短数日内完成了史称“中国大返还”的急行军,杀回京都讨伐光秀,这种反应速度过于“完美”,仿佛早已写好了剧本。

然而,这封写于事变次日(6月3日)的信件,为秀吉提供了有力的“心理不在场证明”。

第一,对信长生死的认知:秀吉在信中反复提及“上样(信长)”,并承诺从信长处获取“朱印状”。如果秀吉当时已知信长身亡,断然不会、也无法以一个死人的名义去许诺未来的领土封赏。这表明在6月3日写信时,秀吉的主观认知中,织田信长依然活着,且仍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

第二,政治操作的逻辑:东大副教授村井祐树指出,秀吉在信中展现出的态度是“大言不惭”的。他此时尚未完全攻下备中、备后两地,却已开始慷慨地许诺割让这些领土。这种倚仗信长威势进行空手套白狼的政治博弈,完全建立在织田政权稳固的基础之上。

研究团队综合各种史料推断,关于本能寺之变的消息,极有可能是在秀吉发出这封信后的当天深夜(3日晚)至次日凌晨(4日晨)之间,才通过快马急报传达到秀吉军中。

这封信件还揭示了当时战场形势的微妙变化。

当时,秀吉正率军水淹备中高松城,与毛利辉元的主力部队对峙。虽然织田军占据优势,但毛利氏仍有强大的抵抗能力。信中提及的受降对象上原元将,驻守在距离高松城不远的日幡城。作为毛利家的亲族重臣,他的倒戈对毛利军心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共立女子大学教授、织丰政权研究专家堀新分析认为,这封信件证明了在得知本能寺之变前,秀吉对毛利氏的瓦解工作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上原元将的倒戈几乎已成定局,且秀吉开出的条件之优厚(割让备后一国)令人咋舌。这暗示了秀吉急于在军事上取得决定性胜利。

然而,历史充满了戏剧性。就在信件发出后的数小时或半日内,信长的死讯传来。

这一突发事件迫使秀吉必须立刻改变战略。他必须在毛利氏得知信长死讯之前,迅速达成停战协议,以便抽身回京争夺天下。

此前史学界一直惊叹于秀吉与毛利氏讲和速度之快(6月4日即达成和议)。新发现的这封信件为此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正是因为秀吉手中握有“上原元将倒戈”这张即将生效的王牌,或者说毛利方内部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裂痕,才使得毛利方在谈判中处于劣势,不得不接受秀吉提出的苛刻条件(包括清水宗治切腹),从而让秀吉得以迅速脱身。

可以说,这位上原元将虽然在后世历史上默默无闻,但他在那个特定的时间点,作为秀吉的一枚棋子,间接促成了“中国大返还”的顺利启动。遗憾的是,随着信长身死,秀吉许诺给他的“备后国朱印状”永远无法兑现了。实际上,在6月4日秀吉与毛利达成和议后,这封誓约书的内容也就自然作废了。

针对此次发现,日本史学界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广泛讨论。

村井祐树(东京大学史料编纂所 副教授):“这是在本能寺之变发生后极短时间内发出的文书,是了解秀吉在这一历史空白期动向的极珍贵史料。它生动地描绘了一个不知道主君已死、依旧依仗信长威信、强势对敌进行策反的秀吉形象。这不仅否定了阴谋论,更凸显了秀吉在局势突变前一刻的自信与狂妄。”

堀新(共立女子大学 教授):“这是一个非常微妙的时间点。秀吉开出的条件破格得离谱,说明他对战局的掌控欲。这封信的发现,让我们不仅要重新审视秀吉的行动,更要重新评估当时毛利氏内部的脆弱性。上原的背叛意图,可能是秀吉能够从容撤军的重要筹码。”

“本能寺之变”改变了日本的历史走向。如果信长不死,日本的统一或许会提前,丰臣秀吉正是抓住了信长暴毙后的权力真空,凭借“中国大返还”和随后的“山崎之战”,一举奠定了天下人的地位。

长久以来,人们惊叹于秀吉的运气与能力,也因此滋生了无数关于他“早在局中”的猜测。这封新发现的信件告诉我们,此时的秀吉,并非一个深沉阴鸷的篡位谋划者,而仍旧是一个为了主君信长的天下布武,在前线极尽智谋、甚至不惜大言恫吓的忠诚将领。他的命运,是在几个小时后才被彻底改写的。

历史的魅力,往往在于这些细节的修正。这封书信将于2026年2月7日起在茨城县立历史馆首次对公众展出。届时,公众将有机会亲眼目睹这件见证了日本战国时代最惊心动魄转折点的纸质文物,感受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被... 9.13事变发生之后,江苏省委的第一书记江渭清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打倒,一度处于家中赋闲的状态。某天,...
原创 襄... 前言 说到关羽在襄樊的败北,很多人都会感到惋惜,尤其是对糜芳的背叛深感不满,认为这位小舅子临阵反水,...
原创 浅... 自从二战结束之后,以美国为首的驻日盟军便从日本政府手中接管了日本,开始了为期6年的改造。期间中国因为...
原创 北... 自从第一个国家的诞生开始,所有新成立的国家都面临着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都城的选址。这不仅关乎地理位...
原创 世... 从人类几千年的历史来看,战争和征服几乎是常态。许多民族,如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等,曾经征服过欧洲,...
原创 此... 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多看似平凡的人物,往往因为一时的决策或行动,能够改变整个历史的走向。孟达便是其中之...
原创 文... 历史上有一位人物,名叫阿桂,他不仅是一位常胜将军,还是一位几乎不识字的勇猛战士。关于他,有一部古装喜...
原创 正... 大家都知道太史慈是江东的第一武将,甘宁屈居第二。但这是《三国演义》中的排名,毕竟在小说中,罗贯中塑造...
独家重磅!拍卖会捡漏丰臣秀吉手... 在日本战国历史的研究中,“本能寺之变”无疑是包裹着最多谜团的历史悬案。织田信长为何身死?明智光秀为何...
原创 秦... 在朝鲜平壤市区牡丹峰脚下,一座名为“汉乐浪郡侯官墓”的古迹静静矗立。这座公元1-2世纪的汉代砖室墓,...
原创 嘉... 嘉庆帝的第二任皇后钮祜禄氏,与慈禧太后不同,尽管她曾有过让自己儿子继位的想法,但她并不敢违背嘉庆帝的...
原创 梁... 水泊梁山的故事广为人知,许多人都被其中108位好汉的义气所感动。对这些英雄来说,武艺高强虽然重要,但...
原创 或...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三国时代无疑是一个充满智慧和谋略的时期。而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司马懿作为一个...
原创 蒋... 老蒋退守台湾时,不仅带走了大量财富和国宝,还特别带走了几位国民党高官的妻子。对于这些太太的名字,蒋介...
原创 纣... 首战即决战,关键一战决定命运。 历史上的武王伐纣并不像电视剧中描绘的那样发生过多次战斗,实际上只有一...
原创 在... 玄武门事变发生之前,李世民的地位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首先,李世民是李渊的儿子,因此在李渊...
原创 为... 在《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常常被描绘成一个心胸狭隘、嫉贤妒能的人物。书中他与诸葛亮不断斗智斗勇,最终因...
原创 朱... 朱元璋所生活的时期,正是元朝末期。那时,政治腐败、贪官横行,百姓的生活极其贫困,社会动荡不安。朱元璋...
原创 吴... 在三位将领中,韩信最强,其次是白起,最后是吴起。那么,为什么说吴起最弱呢? 吴起生活在战国时期,而战...
原创 黄... 在黄埔军校的第一期学员中,涌现了大量后来在敌我双方阵营中都极具影响力的名将。其中有一些学员在军事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