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独立第95师搞“密集冲锋”,为啥威胁最大,也死得最惨?
迪丽瓦拉
2025-09-12 19:33:34
0

1948年的辽沈战役中,塔山阻击战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场战斗。在这场战役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场面便是蒋军的“密集冲锋”——这一场面经常出现在相关影视作品中,成为了历史的象征。

回过头来看,我们今天再看这样的冲锋镜头,可能会觉得它是非常愚蠢的行为。毕竟,暴露在火力密集的炮火与机枪面前,简直就像是送死。然而,若仔细观察电影《辽沈战役》中的描绘,还是能够领悟到一些当时的背景与情形。

首先,要知道在蒋军进行这种密集冲锋之前,塔山的阵地已经经历了数日的血战。前沿工事已经损坏,守军的人员也有了不小的伤亡。在此情境下,蒋军的密集大队列登场了。其实,这种大方阵的场面多为电影艺术的夸张表现,真实的战斗中,并非如此。电影里也确实表现出了这种变化。

蒋军的进攻阵型如何?从第4纵队司令员吴克华的回忆文章中可以得知,冲锋队伍按类型分配:一个队全员端着冲锋枪,另一个队则是轻机枪集结,所有队伍均使用自动武器。特别是那些头戴大盖帽的军官,像是打了“刀枪不入护身符”的红枪会头目一样,往往在队伍前头奔跑,勇猛拼命。他们甚至把尸体堆砌成临时工事,在前沿阵地一步步推进。这种凶猛的攻势,几年来难得一见。

从这些描述来看,“一个队冲锋、再一个队冲锋”的策略显然不同于电影中的大方阵。这些大方阵不是真正的冲锋队,而只是电影对蒋军密集阵形的一种艺术夸张表现。

再回到实际的战术部署,独立第95师的作战策略由督战官罗奇的回忆得知,目标是“发挥传统,保持荣誉”,采用波浪式冲锋方法,集中使用轻重机枪来掩护步兵进攻,同时要求步兵携带足够的手榴弹,注重近战。一旦第一波攻击失败,随即发动第二波,以这种方式进行轮番冲击,最终务必拿下塔山。

实际上,独立第95师的战术是组织多个增强火力的冲锋队,依靠炮火支持,采用密集波浪式的队形,进行不断的轮番冲击。值得注意的是,冲锋队并非只是硬拼,既然能够用尸体作为临时掩体,那自然还有其他可利用的掩体,因此不必非得暴露在敌火力范围内。现实中,单纯依靠机枪火力来消灭这些冲锋队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要蒋军保持足够的火力强度、冲击强度以及后续兵力,他们仍有可能推进。

在电影中,虽然蒋军的密集冲锋遭遇了重大损失,但最终还是成功突破了我军的前沿阵地。而在这场战斗中,我军的守备部队也遭受了不小的损失。

事实上,这与当时的真实情况是吻合的。在塔山阻击战的第一天,蒋军投入了3个师进行主攻,另有2个师作为预备队。在这一天,我军的前沿阵地一度被突破,减员达到1048人,这是塔山阻击战中我军唯一一次单日减员超过千人的情况,而这一数字占到了4纵全体减员的三分之一。

如果蒋军能够维持如此强大的攻击力度,对我方防线的威胁将会非常巨大。然而,这样的攻势对于蒋军来说并不具备持续性,因为他们的资源主要集中在我军前沿阵地。如果我军能够利用炮火封锁蒋军纵深并投入预备队进行反击,那么蒋军以高昂代价获得的成果将难以维持。

值得庆幸的是,4纵具备强大的火力支援与预备队,因此在10月13日,尽管蒋军的独立第95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随着我军的反击成功,最终将敌人逼退。

独立第95师的指挥官朱致一对此也大为震惊,他表示:“部队冲锋上去,几乎没有抬起头的机会,这种情况在华北战场上从未遇到过。”这说明,独立第95师的表现确实受到了重创。

值得注意的是,独立第95师之所以采取这种密集冲锋战术,除了整体战术安排外,还与双方阵地的距离有关。当时,双方阵地相隔较近,最远的约有1000米,最近的甚至只有几十米。在多个小高地的掩护下,蒋军的部队可以从高地后方进行集结。在这种情况下,一旦蒋军以密集阵形展开波浪冲锋,只需冲过几百米,就能抵达我方前沿阵地。因此,在炮火支援下,蒋军通过不顾伤亡的密集冲锋,确实能够快速突破。

然而,我军的4纵并非一般部队,其兵员素质与武器装备都很出色。尽管塔山阵地并不适合防御,但我军依旧在前线修筑了复杂的工事,并且获得了强大的炮火支援。蒋军的冲锋,除了以上因素,还得依赖军官和骨干士兵的作战经验,因此在战斗的第一天,蒋军的进攻最为猛烈。

但随着高级指挥官和老兵的损失,以及士气的下降,蒋军的后续进攻明显减弱。在10月14日及之后的战斗中,虽然蒋军继续猛烈进攻,包括发起夜袭,但给我军带来的压力逐渐减轻。随着锦州的解放,蒋军的东进兵团也暂时放缓了进攻。

在塔山阻击战中,蒋军的独立第95师无疑是最为凶猛的一支部队,也给我军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但与此同时,这支部队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根据当时东进兵团的将领回忆,这个师的三个团最终只剩下三个营。而根据蒋军的战斗记录,这一表述其实是对实际情况的简化:独立第95师的第283、第284团的连排班长几乎全军覆没,而第285团的情况稍好,最终这支部队被缩编成了四个营。虽然这些数字听起来不如暂编第62师只剩下一个团惨,但综合来看,独立第95师的损失仍然是最为严重的。

此外,由于在4纵前线遭遇了极大损失,独立第95师的武器装备损失惨重。据战后补给清单,损失了大量的枪支、机枪、迫击炮等装备。这也反映出独立第95师在这场战斗中遭遇了巨大的人员与装备损失。

显然,蒋军不仅付出了惨重的人员代价,连带装备也损失巨大。而督战官罗奇也不得不在向上级汇报时,除了批评第54军侦察失误外,还对第62军攻击不力提出指责,认为正是这种因素导致了独立第95师的惨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正... 大家都知道太史慈是江东的第一武将,甘宁屈居第二。但这是《三国演义》中的排名,毕竟在小说中,罗贯中塑造...
独家重磅!拍卖会捡漏丰臣秀吉手... 在日本战国历史的研究中,“本能寺之变”无疑是包裹着最多谜团的历史悬案。织田信长为何身死?明智光秀为何...
原创 秦... 在朝鲜平壤市区牡丹峰脚下,一座名为“汉乐浪郡侯官墓”的古迹静静矗立。这座公元1-2世纪的汉代砖室墓,...
原创 嘉... 嘉庆帝的第二任皇后钮祜禄氏,与慈禧太后不同,尽管她曾有过让自己儿子继位的想法,但她并不敢违背嘉庆帝的...
原创 梁... 水泊梁山的故事广为人知,许多人都被其中108位好汉的义气所感动。对这些英雄来说,武艺高强虽然重要,但...
原创 或...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三国时代无疑是一个充满智慧和谋略的时期。而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司马懿作为一个...
原创 蒋... 老蒋退守台湾时,不仅带走了大量财富和国宝,还特别带走了几位国民党高官的妻子。对于这些太太的名字,蒋介...
原创 纣... 首战即决战,关键一战决定命运。 历史上的武王伐纣并不像电视剧中描绘的那样发生过多次战斗,实际上只有一...
原创 在... 玄武门事变发生之前,李世民的地位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首先,李世民是李渊的儿子,因此在李渊...
原创 为... 在《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常常被描绘成一个心胸狭隘、嫉贤妒能的人物。书中他与诸葛亮不断斗智斗勇,最终因...
原创 朱... 朱元璋所生活的时期,正是元朝末期。那时,政治腐败、贪官横行,百姓的生活极其贫困,社会动荡不安。朱元璋...
原创 吴... 在三位将领中,韩信最强,其次是白起,最后是吴起。那么,为什么说吴起最弱呢? 吴起生活在战国时期,而战...
原创 黄... 在黄埔军校的第一期学员中,涌现了大量后来在敌我双方阵营中都极具影响力的名将。其中有一些学员在军事生涯...
原创 蜀... 今天我们要聊一聊刘备这位曾靠卖草鞋起家的英雄。刘备在建立了蜀汉小朝廷后,将国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刘禅。...
故宫里的大缸,有啥用处? 去故宫博物院参观时,你有没有注意到里面的大缸?据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周乾介绍,这些缸其实大有用处:它们...
原创 妲... 说起来妲己这号人物,大伙脑子里第一反应准是《封神演义》里那长着狐狸尾巴的妖妃吧?挖比干心、造炮烙刑,...
原创 王... 公元295年,晋惠帝在位时,洛阳的武库发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面对这场灾难,实际掌控政权的张华首先...
原创 咸... 提到咸丰皇帝,我们不得不提到两个女人,她们分别是慈禧和慈安,这两位皇太后在中国历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文博有意思丨故宫里的大缸,有啥... 中新网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 上官云)去故宫博物院参观时,你有没有注意到里面的大缸?据故宫博物院研...
原创 谁... 在台海问题上,中国多次强调,台湾是中国的内政问题,然而一些国家仍喜欢插手其中,借此寻求存在感。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