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史书的记载,蒙古创建的铁骑部队展现出可怕的战斗力。他们从狼群的捕猎方式中汲取灵感,将其运用到军事战术中,创造出多种阵型和战斗方式。蒙古铁骑曾一度横扫整个欧亚大陆,但有一个小城却令他们痛苦不已,久攻不克,难以攻陷。
提到《射雕英雄传》,这部电视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许多观众在观看时,可能留意到其中一幕:蒙古军队多次攻打郭靖驻守的襄阳城,却始终未能攻破,显示出郭靖的武勇和襄阳城的坚固。然而,历史资料中记载着一座比襄阳更为坚固的小城,它便是位于中国西南的钓鱼城。尽管蒙军将该城围困长达20年,却始终未能攻陷,而钓鱼城不仅坚若磐石,还给蒙古军队造成了巨额损失!注意,不要把它与钓鱼岛混淆。
公元1234年,蒙古军队消灭金国后,目标将目光投向宋朝,谋求将这片肥沃的土地纳入麾下。因此,蒙古在水战方面相对逊色,他们选择从淮河和长江一线攻击襄阳,试图通过攻陷襄阳打开南宋防御线的缺口。然而,襄阳早有准备,加之其作为当时中国最为坚固的城池,令蒙古军队屡次进攻都遭遇惨重的失败。几次进攻后,蒙古军队不得不作罢,但他们心中的猛兽本性始终不会就此罢休,期待着未来的机会。
在对抗难以攻克的南宋时,蒙古暂时将目光转向西方,发动了第二次西征,收获颇丰后,又再次转向南宋。此时,他们决定暂时放弃襄阳这一棘手的目标,采取绕道策略,南下西藏攻下大理,再通过四川重庆打开进入中原的道路。很快,蒙古便征服了大理全境,并占领了四川的大量城市,时任蒙古大汗甚至想着能够在三个月内解决南宋的局面。然而,就在他们逼近重庆边缘的小城钓鱼城时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阻碍,进攻 halted 了下来。
不愿就此接受失败的蒙古大汗蒙哥亲自赴前线督阵,而此时的钓鱼城坐落在险峻的悬崖之上,城墙由坚硬的大石块筑成,内外分为两城。在蒙古军讨伐大理之际,钓鱼城的守军就已开始加固城墙,并筹备丰厚的粮草和武器装备,因此面对蒙古大军的攻击,钓鱼城岿然不动。后来在蒙哥亲自带队发动进攻时,遭遇飞石袭击而重伤身亡,由此,更使得钓鱼城的守军战士们众志成城,不再有投降的念头。在粮草和军备都充足、士气高涨的情况下,钓鱼城在蒙古铁骑长达20年的围困之下,竟然保持坚守,未曾陷落,实在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
或许这正是华夏民族所秉持的伟大精神所在。钓鱼城的坚持虽然无法挽救南宋最后的灭亡,却承载着华夏民族不屈斗争的精神与智慧。“鸟之将死,尚有一鸣;国之将亡,尚需一战”,钓鱼城的军民正是如此。在南宋最后一位皇帝陆秀夫背负着逃海之前的一个月,钓鱼城竟被内奸出卖,沦陷于元军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