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有两种主要的传承制度,分别是父亲传给儿子,和兄弟相继。据历史记载,尽管兄终弟及的继承方式较为罕见,但在古代中国的历史中仍然有不少实例。在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指挥官孙策去世时,江东六郡并没有传给他的儿子孙绍,而是交给了他最年长的弟弟孙权。那么,孙权又是如何对待兄长孙策的子嗣的呢?当时的江东局势又是怎样的呢?
孙策育有一子孙绍和三位女儿,让我们来详细看看他们的命运。孙策去世时,孙绍年仅约11岁,正值那个战乱纷争的时期,群雄割据,各地诸侯为争夺地盘而斗争。如果将江东的重任交给孙绍,不但可能引发内部混乱,也可能让敌对势力乘机而入。因此,将江东的治理权交给19岁的孙权,显然是更为稳妥的选择。此外,孙权的统治基础主要依赖于孙策的老部下,如周瑜。他们不仅是同事,还是亲密的姻亲关系。因此,孙权虽然掌握权力,但对于兄长孙策的后代孙绍却未必完全信任。随着孙权地位的不断稳固,孙绍的生活环境也可能越来越艰难。
时间推移至公元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并追封其父孙坚为武烈皇帝,然而孙策仅被追谥为长沙桓王。孙权选择不追封孙策为皇帝,因为那样会为孙策的后代争夺皇位提供合法依据。因此,孙策未能成为皇帝,孙绍也没有获得王侯的封号,只是得封吴侯。然而,令人感到不快的是,孙权将孙绍的爵位从吴侯削改为上虞侯,甚至连吴侯之位也被废除,孙绍的处境更是令人怜悯。
孙策的三个女儿则分别嫁给了顾雍的儿子顾邵、陆逊,以及朱治的儿子朱纪。从表面上看,这几位联姻对象似乎出身不俗,但她们的命运却依然坎坷。顾邵英年早逝,孙策的女儿不得不早早成为寡妇;陆逊在晚年受到孙权的猜忌,最终也遭遇了不幸,而朱纪虽嫁入朱家,却未获太多的尊重。值得注意的是,关于陆逊的婚姻,历史上有过争议,有观点认为他迎娶的其实是孙策的长女,因陆逊是在孙策的长女寡居后才与之成婚,尽管这种说法在正史中尚无确实记载。
至于孙策的孙子孙奉,其结局更是悲惨。经历数代的东吴,最后由孙皓登基,而孙奉却被孙皓所杀。这一事件表明,尽管孙策的后代身处险境,民间对他们仍怀有同情之心。总的来说,孙策的后人在江东的生活并不如意,这样的处境或许让人觉得孙权对前任的兄长有些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