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高燧:给朱棣下毒,给朱高炽使绊,挣扎了30年,靠两大原因善终
迪丽瓦拉
2025-09-12 22:03:01
0

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名字时常被提起,那就是明成祖朱棣的第三子——朱高燧。这个人可不简单,活跃于权力斗争的中心,经历了许多惊天动地的事件。他不仅曾策划毒死自己的父亲朱棣,还和二哥朱高煦联手设陷阱给大哥朱高炽制造麻烦,在权力的漩涡中艰难挣扎了30年之久。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个权谋深沉、心机重重的家伙,竟然能平安度过晚年,并未像他的二哥朱高煦那样落得一个惨淡的结局。

朱高燧,字子厚,生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是朱棣和徐皇后的第三子。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镇守北平,凭借靖难之役成功夺回皇位,成为明朝的第三任皇帝。而徐皇后则是开国功臣徐达的女儿,她贤惠大方,与朱棣感情深厚。作为家中排行第三的儿子,朱高燧从小便受到宠爱,上面有朱高炽、朱高煦两位哥哥,以及两个姐姐,虽为小儿子,却得到了不少的宠幸。

史书记载,朱高燧常常跟在母亲徐皇后身边,表现得规规矩矩,善于讨母亲的欢心。朱棣对子女的要求很高,既要求他们精通四书五经,又要练习骑马射箭。朱高燧虽然天资聪颖,但并不满足于表面功夫,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尤其是书法,写得一手好字,经常在母亲面前展示,获得了不少的赞誉。不过,他也因此自信过头,常常与哥哥们争论,甚至敢与父亲朱棣顶撞。朱棣虽然欣赏他的才华,但对他过于张扬的性格却并不认同,认为需要好好磨练他的脾气。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成为建文帝。新皇帝一上任便展开削藩举措,朱棣因此感到极度威胁。在谋士姚广孝的鼓动下,朱棣决定起兵造反,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开战之前,朱棣派朱高燧与两位哥哥前往南京参加朱元璋的周年祭,朝廷中有大臣如齐泰、徐辉祖曾建议扣留三兄弟,但建文帝心软,未予采纳,结果三人平安回到北平。

靖难之役中,朱高炽留在北平守城,而朱高煦和朱高燧则随朱棣上战场。那时,朱高燧年仅16岁,但在战场上毫不逊色,屡次立下战功。尽管他未必像朱高煦那样显眼,但也凭此赢得了不少将士的赞赏。

1402年,靖难胜利,朱棣成功夺位,年号永乐,朱高燧也随之从藩王之子晋升为皇子。永乐二年(1404年),朱棣开始分封儿子们:朱高炽为太子,朱高煦封为汉王,朱高燧则被封为赵王,封地位于彰德,即现在的河南安阳。不过,朱棣并未立刻让他去封地,而是让他留在北京处理政务,显然对他充满了信任。史书中记载,“寻命居北京,诏有司,政务皆启王后行”,意思是朱高燧需要在北京参与政务决策。

在北京期间,朱高燧的心态逐渐发生了变化。由于他受到宠爱,他开始逐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行事也变得更加随意,甚至和朱高煦走得极近,两人一起针对大哥朱高炽。永乐五年(1407年),母亲徐皇后去世后,朱高燧失去了她的制衡,变得更加放肆,屡次在父亲朱棣面前诋毁朱高炽,称其身体虚弱、能力不足,暗中支持朱高煦取而代之。虽然朱高炽得到了不少文官如解缙、杨士奇的支持,勉强保住了太子之位,但他始终生活在提心吊胆之中,东宫内也时常有人遭到陷害。

永乐七年(1409年),朱高燧因一些不当行为被揭发,朱棣勃然大怒,将他身边的长史顾晟处决,并剥夺了他的官服。若非朱高炽替他求情,朱高燧可能早已被贬为平民。后来,朱棣为他更换了新的长史赵亨道和董子庄,并要求他悔过自新。虽然朱高燧表面上变得更加谨慎,但他心中的野心却并未消退。

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五月,朱棣病重,消息传至赵王府,朱高燧决定趁机策划一场政变,图谋毒死父亲,并伪造传位诏书,意图废除朱高炽,自立为帝。他召集了几名亲信,包括护卫指挥孟贤、钦天监王射成、内侍杨庆等人密谋。然而,这个计划最终泄露,朱高燧的内线高以正将消息泄露给了王瑜,王瑜立即将消息报告给朱棣。虽然朱棣病得重,他还是立刻召见王瑜,听到此事愤怒至极,立刻命锦衣卫前去捉拿涉事之人。

锦衣卫夜袭孟府,搜出了伪造的诏书,朱棣在病榻上将这份诏书扔在朱高燧面前,怒吼:“这是你干的?”朱高燧吓得面色苍白,跪倒在地,颤抖不已。正当气氛紧张之际,朱高炽赶到求情,表示这一定是下属擅作主张,朱高燧并非主谋。朱棣心头略感平静,出于父子之情,最终决定宽恕朱高燧,只是将他软禁在赵王府。

从此,朱高燧的政治生涯基本结束,虽然他仍能在表面上继续维持赵王的身份,但他再也没有参与朝政。随着宣德年间的到来,朱高燧渐渐放弃了争夺权位的念头,安心治理封地,直到宣德六年(1431年)去世,享年50岁。朱瞻基为他停朝三日,并给予“简”的谥号。

朱高燧能够善终,既因为朱瞻基的宽厚仁政,也因为他自己放弃了继续争权的念头。经历过权力的搏杀后,最终选择了退步,他的家族得以安宁,自己也未遭惨烈的结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蒋... 老蒋退守台湾时,不仅带走了大量财富和国宝,还特别带走了几位国民党高官的妻子。对于这些太太的名字,蒋介...
原创 纣... 首战即决战,关键一战决定命运。 历史上的武王伐纣并不像电视剧中描绘的那样发生过多次战斗,实际上只有一...
原创 在... 玄武门事变发生之前,李世民的地位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首先,李世民是李渊的儿子,因此在李渊...
原创 为... 在《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常常被描绘成一个心胸狭隘、嫉贤妒能的人物。书中他与诸葛亮不断斗智斗勇,最终因...
原创 朱... 朱元璋所生活的时期,正是元朝末期。那时,政治腐败、贪官横行,百姓的生活极其贫困,社会动荡不安。朱元璋...
原创 吴... 在三位将领中,韩信最强,其次是白起,最后是吴起。那么,为什么说吴起最弱呢? 吴起生活在战国时期,而战...
原创 黄... 在黄埔军校的第一期学员中,涌现了大量后来在敌我双方阵营中都极具影响力的名将。其中有一些学员在军事生涯...
原创 蜀... 今天我们要聊一聊刘备这位曾靠卖草鞋起家的英雄。刘备在建立了蜀汉小朝廷后,将国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刘禅。...
故宫里的大缸,有啥用处? 去故宫博物院参观时,你有没有注意到里面的大缸?据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周乾介绍,这些缸其实大有用处:它们...
原创 妲... 说起来妲己这号人物,大伙脑子里第一反应准是《封神演义》里那长着狐狸尾巴的妖妃吧?挖比干心、造炮烙刑,...
原创 王... 公元295年,晋惠帝在位时,洛阳的武库发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面对这场灾难,实际掌控政权的张华首先...
原创 咸... 提到咸丰皇帝,我们不得不提到两个女人,她们分别是慈禧和慈安,这两位皇太后在中国历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文博有意思丨故宫里的大缸,有啥... 中新网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 上官云)去故宫博物院参观时,你有没有注意到里面的大缸?据故宫博物院研...
原创 谁... 在台海问题上,中国多次强调,台湾是中国的内政问题,然而一些国家仍喜欢插手其中,借此寻求存在感。最近,...
原创 原... 虽然蜀国在初期人才济济,但到了后来,几乎陷入了无人可用的困境。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刘备在发动...
原创 他...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英雄猛将,能够被称为猛将的也许并不多,像项羽和吕布这些人物,就让人十分佩服。然而,今...
原创 历... 太子是皇位继承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当然,太子权势过大,又会引起皇帝的忌惮和不满,所以有不少太子没...
原创 明... 俗话说,自古高手多藏于民间。他们表面看起来平凡普通,其实身怀绝技。比如华佗,大家都知道他是神医,能够...
原创 此...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许多人物和故事常常被尘封在古老的文献里。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人物—...
原创 日... 日本历史上曾有三位初代将军建立了幕府政权:源赖朝、足利尊氏和德川家康。然而,与源赖朝和德川家康那种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