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午门献俘:大清帝国最高光的时刻,清军打遍亚洲无敌手的佐证
迪丽瓦拉
2025-09-12 22:32:33
0

熟悉明清历史的人应该对“午门”一词不陌生。在许多影视剧中,常常看到皇帝怒不可遏,下令将犯错的大臣或得罪自己的官员拖到午门斩首。事实上,这种情节并不符合历史真实,反而显示了编剧对历史的误解。所谓“午门”实际上就是皇宫的正大门,正式名称为“正阳门”,只有在皇帝参加非常重要的场合时才会启用。怎么可能在这种庄严的大门前随便处决犯人呢?这不仅不符合历史,也违背了当时的礼仪,简直是给皇帝带来晦气。其实,如果当时真的要杀人,往往是选择去菜市口进行,而时间则会选在午时三刻。午时三刻的选择有着特殊的原因,那时阳气最盛,能压制过多的阴气,从而减少不吉之事的发生。所以,午门外并不是随便就能处死人的地方,相反,它承担着一种极为荣耀的政治任务——午门献俘礼。

午门献俘礼是一种朝廷向公众展示军事胜利的仪式,尤其是在胜利后俘获了敌方首领,便会把他们带到午门前“展览”,以彰显大清帝国的军功,同时震慑那些对帝国心怀不轨的敌人。整个献俘礼有着严谨且庄重的流程,极其隆重。在明朝万历年间,朝鲜战争时期,明军确实也曾举行过类似的献俘仪式,展示过一批日军俘虏,虽然其中的主角大多是中低级别的军官,含金量相对较低,但仍然算是一种展示军功的方式。真正使午门献俘礼声名远扬的,还是清朝康熙到道光年间的那些献俘仪式,这些仪式的规模和影响力堪称空前。

首先要提到的,是康熙帝受降准噶尔大汗噶尔丹的仪式。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噶尔丹带领大军越过杭爱山,进攻外蒙古(即喀尔喀蒙古),喀尔喀的各部纷纷向内蒙古的察哈尔蒙古投降,并请求清朝出兵援助,驱逐噶尔丹。康熙不仅同意了这一请求,还亲自带领清军出征,三次大规模地击败了噶尔丹,将其逐出喀尔喀并追至准噶尔地区。到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噶尔丹在清军的追击下自杀。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将其骨灰带到北京,并上表向清朝称臣,康熙接纳了这个请求,并决定在午门举行第一次献俘礼。仪式的主角,是噶尔丹的骨灰、他的两个儿子和几十名准噶尔高级将领。仪式庄严且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展示了清朝的强大与威严。

接下来,雍正帝也在午门举行了第二次献俘礼。这次的献俘主角是青海地区的罗卜藏丹津。雍正帝对罗卜藏丹津颇为关注,因为青海是前往新疆、控制西藏和与内地联系的重要战略要地。罗卜藏丹津与准噶尔结盟,这使得雍正决定通过军事手段削弱他的力量。1725年,雍正以年羹尧为帅,带领十万大军生擒了罗卜藏丹津,并在平定青海后将他押送到北京,举行了第二次午门献俘礼。

第三次献俘礼发生在乾隆时期,主角是准噶尔的新大汗达瓦齐。噶尔丹死后,准噶尔发生了内乱,最终达瓦齐成为大汗。乾隆帝趁准噶尔衰弱之际,发动大规模战役,于1755年生擒达瓦齐并押送到北京,举行了第三次献俘礼。尽管达瓦齐已不再构成威胁,乾隆帝对他表现出了一定的宽容,赐予他亲王的封号,允许他留在北京。可惜的是,达瓦齐的部下阿睦尔撒纳在之后反叛,乾隆帝愤怒之下,再次发动铁血镇压,将阿睦尔撒纳逼迫逃亡至沙俄。沙俄最终不得不交出阿睦尔撒纳的遗体,乾隆帝命人在北京举行了一次小规模的献俘礼,虽然规模不大,但仍旧是一场具有政治象征意义的仪式。

到了1759年,大小和卓在南疆地区掀起叛乱,乾隆帝亲自指挥以少胜多的战斗,并最终平定了叛乱。大小和卓逃亡至浩罕国,乾隆帝命令兆惠军威逼浩罕国交出叛军领袖。浩罕国最终屈服,交出了大小和卓。乾隆将两人押送至北京,并举行了第四次午门献俘礼。这次,乾隆帝不再宽容,命令将两人凌迟处死,展现了铁腕治国的决心。

道光时期的张格尔是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个在午门接受献俘礼的人物。张格尔是大小和卓的孙子,1820年开始发动了长达七年的张格尔之乱。道光帝最终决定亲自出兵,经过多年拉锯,终于在1827年彻底剿灭了张格尔的叛军。张格尔被清军捉拿并押送至北京,举行了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午门献俘礼。道光帝命人对张格尔进行凌迟处死,完成了这场历史上最残忍的献俘仪式。至此,午门献俘礼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绝响。

张格尔的死,标志着大清帝国的最后一次献俘礼,和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展示权力与胜利的仪式。而就在13年后,英国人敲响了大清帝国的国门,历史的浪潮开始急剧变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在... 玄武门事变发生之前,李世民的地位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首先,李世民是李渊的儿子,因此在李渊...
原创 为... 在《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常常被描绘成一个心胸狭隘、嫉贤妒能的人物。书中他与诸葛亮不断斗智斗勇,最终因...
原创 朱... 朱元璋所生活的时期,正是元朝末期。那时,政治腐败、贪官横行,百姓的生活极其贫困,社会动荡不安。朱元璋...
原创 吴... 在三位将领中,韩信最强,其次是白起,最后是吴起。那么,为什么说吴起最弱呢? 吴起生活在战国时期,而战...
原创 黄... 在黄埔军校的第一期学员中,涌现了大量后来在敌我双方阵营中都极具影响力的名将。其中有一些学员在军事生涯...
原创 蜀... 今天我们要聊一聊刘备这位曾靠卖草鞋起家的英雄。刘备在建立了蜀汉小朝廷后,将国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刘禅。...
故宫里的大缸,有啥用处? 去故宫博物院参观时,你有没有注意到里面的大缸?据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周乾介绍,这些缸其实大有用处:它们...
原创 妲... 说起来妲己这号人物,大伙脑子里第一反应准是《封神演义》里那长着狐狸尾巴的妖妃吧?挖比干心、造炮烙刑,...
原创 王... 公元295年,晋惠帝在位时,洛阳的武库发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面对这场灾难,实际掌控政权的张华首先...
原创 咸... 提到咸丰皇帝,我们不得不提到两个女人,她们分别是慈禧和慈安,这两位皇太后在中国历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文博有意思丨故宫里的大缸,有啥... 中新网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 上官云)去故宫博物院参观时,你有没有注意到里面的大缸?据故宫博物院研...
原创 谁... 在台海问题上,中国多次强调,台湾是中国的内政问题,然而一些国家仍喜欢插手其中,借此寻求存在感。最近,...
原创 原... 虽然蜀国在初期人才济济,但到了后来,几乎陷入了无人可用的困境。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刘备在发动...
原创 他...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英雄猛将,能够被称为猛将的也许并不多,像项羽和吕布这些人物,就让人十分佩服。然而,今...
原创 历... 太子是皇位继承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当然,太子权势过大,又会引起皇帝的忌惮和不满,所以有不少太子没...
原创 明... 俗话说,自古高手多藏于民间。他们表面看起来平凡普通,其实身怀绝技。比如华佗,大家都知道他是神医,能够...
原创 此...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许多人物和故事常常被尘封在古老的文献里。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人物—...
原创 日... 日本历史上曾有三位初代将军建立了幕府政权:源赖朝、足利尊氏和德川家康。然而,与源赖朝和德川家康那种果...
馆藏文物——陶穿带印 陶穿带印,汉代,印面长2.5厘米,宽2.3厘米,高0.8厘米,重6克。灰陶质地,整体呈方形,底部阴刻...
为何日本的新军事路径值得全球审... 有人担忧高市早苗首相领导下的日本正在逐渐背离战后和平主义身份,并走向曾摧毁该地区的军国主义,这种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