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德军在莫斯科成片冻死,为什么不烧树木取暖?苏联人做法很绝
迪丽瓦拉
2025-09-13 00:03:28
0

在1941年的莫斯科战役前,纳粹德国的“闪电战”几乎让全世界闻风丧胆。无论战场多么艰难,德国军队总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占领大片土地,势如破竹,战无不胜。然而,在进攻莫斯科时,德国这支曾所向披靡的军队却迎来了他们的“滑铁卢”。后来很多人认为,莫斯科的胜利并非苏联红军的战斗力,而是因为极寒的天气使德军失去了战斗力,甚至有人认为他们最终败退的主要原因是“冻死”了。

其实,除了这场极端的寒冬外,苏联人采取的一些应对措施也让德军无从下手,使他们进退维谷,束手无策。那么,究竟是什么措施让德国的进攻变得如此艰难呢?

回溯到1939年,纳粹德国在欧洲战场上如猛虎出笼,势不可挡。与此同时,苏联与德国悄悄签署了《互不侵犯协议》,这一协议确保两国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战争。苏联虽然拥有不小的实力,但与美国相比仍有差距,因此希特勒对这份协议表示满意,心情大好,承诺暂时不会对苏联出手。

然而,希特勒显然低估了局势,他并不打算遵守协议,转眼间便制定了“巴巴罗萨计划”,宣布将在四个月内攻占莫斯科。当时,希特勒非常自信,认为四个月足够了,因此德国国内并没有为战争做好全面准备,民众仍然按部就班地工作,也未节省资源为军队提供口粮。

然而,希特勒显然没有意识到,天气可能成为他计划的最大障碍。毕竟,历史上拿破仑的俄罗斯远征就是因为极寒天气而失败。尽管如此,希特勒还是抱有很大的自信,认为自己不会遇到类似的厄运,纳粹德国的军队足够强大,四个月就能解决战斗,不会拖延到寒冬。

就在希特勒准备发动进攻时,传来来自意大利的紧急求援信:希腊顽强抵抗,希特勒不得不将目光转向了希腊,帮助意大利解决了这个麻烦。原计划在5月之前对苏联发动进攻的希特勒此时不得不将计划延后。

随着时间推移,若再过几个月就是冬天,而冬天对于纳粹德国军队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毕竟苏联的纬度要高得多,寒冷程度超乎想象。与此同时,德军士气低迷,后勤问题日益严峻。希特勒的进攻计划似乎变得越来越不切实际,尤其在冬季临近时,德军的胜算开始显得渺茫。

此时,希特勒突然收到情报,报告称苏联西部边境集结了大量的士兵和武器,仿佛是给他送上了进攻的最佳时机。希特勒认为这是苏联自投罗网,便决定立即行动。他指挥550万德军,190个师、193艘军舰和上千架坦克、飞机一起,浩浩荡荡地向苏联边境进发。

战斗一开始,德军便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和优势,迅速占领了苏联多个重要战场。基辅战役,波罗的海沿岸的机场上空火光冲天,德军坦克如入无人之境,几乎无需开火便能轻松占领苏联的大片土地。然而,从9月到11月,德军在苏联的推进看似如同凯旋之旅,火炮轰鸣,平民和房屋在炮火中倒塌,德军的脚步越发逼近莫斯科。

就在希特勒满意地遥控着战局时,情况却急转直下。越来越多的德军前线指挥官开始报告称,进攻受阻,士气低落,苏联军队如同复生,顽强反击。原来,严寒的天气已开始严重拖慢德军的步伐。

从冬季开始,寒气袭人,德军的补给逐渐见底,无法及时补给,士兵们身上的衣物完全不适应零下的气温。德军的补给路线因苏联的道路条件而几乎无法通行,许多补给车在途中无法送达前线。没有足够的物资,士兵们开始将希望寄托在掠夺苏联的资源上,但苏联的应对让他们无计可施。

在严寒的冬季,苏联的温度骤降至零下40度,这种极寒让德军几乎无法忍受。即使他们曾准备过一定的御寒物资,也远远不够。在面对这样极端的气候条件时,德军士兵开始四处寻找取暖的办法。炮火轰炸过后,德军闯入平民区寻找厚重的衣物或者可用的燃料。但大多数房屋都被清空,一丝温暖的东西也没有留下,所有可用的物资都已被撤走或销毁。

虽然苏联境内有茂密的森林,德军也尝试生火取暖,但每当他们点燃篝火,苏联的炮火便立刻反击,准确地锁定他们的位置,迫使他们不能生火。而在极寒天气下,能够燃烧的干树枝稀少,湿润的树木更是难以点燃。没有足够的衣物和御寒设施,德军士兵只能在冰冷的寒风中瑟瑟发抖,严重的粮食短缺和不断增加的冻死人数,让士气急剧下降。

与此同时,莫斯科城内却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军队和武器列阵红场,气氛庄严而雄壮。斯大林力排众议,决定在敌人距离如此近的情况下举行阅兵,目的是鼓舞士气,提振民众的信心。结果,阅兵仪式带来了巨大的效果,苏联士兵的眼神更加坚定,许多民众纷纷加入了保卫战,其中不乏大量女性。

借着天时、地利和人和的优势,苏联军队展开了大规模反攻。随着冬季的到来,德军因寒冷和物资匮乏而变得愈加虚弱,苏联的猛攻几乎击溃了德军的防线。不到一个月,苏军就成功将德军逼退了100到350公里。莫斯科成功守住了,这一战也彻底改变了战局。

随着莫斯科战役的失败,纳粹德国的进攻势头被遏制,苏联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同时,英美也看到了反击的机会,并在1944年在诺曼底登陆,第二战场正式开战。从历史的角度看,许多人认为纳粹德国的失败主要是因为天灾的干扰,但即使没有遇到极寒天气,希特勒的梦也注定无法实现。毕竟,英国和美国这两大强国并不会容忍希特勒的纳粹德国成为超级大国,他们一定会采取措施,阻止其进一步扩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吴... 在三位将领中,韩信最强,其次是白起,最后是吴起。那么,为什么说吴起最弱呢? 吴起生活在战国时期,而战...
原创 黄... 在黄埔军校的第一期学员中,涌现了大量后来在敌我双方阵营中都极具影响力的名将。其中有一些学员在军事生涯...
原创 蜀... 今天我们要聊一聊刘备这位曾靠卖草鞋起家的英雄。刘备在建立了蜀汉小朝廷后,将国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刘禅。...
故宫里的大缸,有啥用处? 去故宫博物院参观时,你有没有注意到里面的大缸?据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周乾介绍,这些缸其实大有用处:它们...
原创 妲... 说起来妲己这号人物,大伙脑子里第一反应准是《封神演义》里那长着狐狸尾巴的妖妃吧?挖比干心、造炮烙刑,...
原创 王... 公元295年,晋惠帝在位时,洛阳的武库发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面对这场灾难,实际掌控政权的张华首先...
原创 咸... 提到咸丰皇帝,我们不得不提到两个女人,她们分别是慈禧和慈安,这两位皇太后在中国历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文博有意思丨故宫里的大缸,有啥... 中新网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 上官云)去故宫博物院参观时,你有没有注意到里面的大缸?据故宫博物院研...
原创 谁... 在台海问题上,中国多次强调,台湾是中国的内政问题,然而一些国家仍喜欢插手其中,借此寻求存在感。最近,...
原创 原... 虽然蜀国在初期人才济济,但到了后来,几乎陷入了无人可用的困境。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刘备在发动...
原创 他...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英雄猛将,能够被称为猛将的也许并不多,像项羽和吕布这些人物,就让人十分佩服。然而,今...
原创 历... 太子是皇位继承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当然,太子权势过大,又会引起皇帝的忌惮和不满,所以有不少太子没...
原创 明... 俗话说,自古高手多藏于民间。他们表面看起来平凡普通,其实身怀绝技。比如华佗,大家都知道他是神医,能够...
原创 此...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许多人物和故事常常被尘封在古老的文献里。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人物—...
原创 日... 日本历史上曾有三位初代将军建立了幕府政权:源赖朝、足利尊氏和德川家康。然而,与源赖朝和德川家康那种果...
馆藏文物——陶穿带印 陶穿带印,汉代,印面长2.5厘米,宽2.3厘米,高0.8厘米,重6克。灰陶质地,整体呈方形,底部阴刻...
为何日本的新军事路径值得全球审... 有人担忧高市早苗首相领导下的日本正在逐渐背离战后和平主义身份,并走向曾摧毁该地区的军国主义,这种担忧...
原创 赵... 赵云和马超,都是三国时期非常著名的武将。如果两人真刀真枪的对决,究竟谁能取胜呢? 有的说,赵云的枪法...
原创 秦... 近代以来,随着考古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古代皇帝的陵墓被发现并得到了保护与发掘。这些陵墓的出土,不仅让...
原创 船... 1884年12月18日,农历十一月初二,马尾船政造船厂下水了第五艘铁胁木壳炮舰——横海号。这艘舰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