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历史事件中,如果让曹操代替袁绍成为盟主,是否有可能成功地消灭董卓呢?这个问题的答案令人遗憾,结论是否定的。
首先,曹操根本不可能成为十八路诸侯的盟主。根据《三国演义》中的描述,十八路诸侯分别为南阳太守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广陵太守张超、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杨、长沙太守孙坚、渤海太守袁绍、骁骑校尉曹操、西凉太守马腾、徐州刺史陶谦等。这些诸侯的职务和地位各不相同,但曹操仅仅是一个骁骑校尉,相当于现代的师长或旅长,职位较低,想要凭借这个身份压制其他实力强大的诸侯,几乎不可能。特别是像袁绍、刘岱等人,他们的权力和地位远高于曹操,这就意味着他们绝不会轻易接受一个低级别的军官领导自己。
其中,冀州牧韩馥的权力最大,掌握了冀州的军政大权;刘岱则拥有皇族身份,是皇帝的亲戚,身份尊贵;袁绍和袁术常以四世三公自豪;孔融作为孔子后代,地位也很高;陶谦则是一个地方上的强大诸侯。这些人都不可能屈服于曹操的领导,更不用说曹操还出身宦官之家,哪怕他具备出色的军事才能,这样的背景也让其他诸侯难以接受。因此,曹操不可能成为十八路诸侯的盟主。
即便曹操真的能够当上盟主,也未必能成功消灭董卓。首先,十八路诸侯看似势力强大,实际上却是一盘散沙,难以形成有效的联盟,许多诸侯之间各有自己的小算盘,不容易团结一致。孙坚在前线英勇作战,而袁术却因为嫉妒孙坚抢了功劳,竟然断了他的粮草。曹操在追击董卓的过程中,许多诸侯都没有派兵支援,差点就死在了西凉大将徐荣的手下。大多数诸侯都是在一旁观望,没什么实质性的行动,这种状况如何能够有效地击败董卓?
再者,十八路诸侯中,有多少人真心支持汉室呢?如果非要选出一个支持者,那恐怕是刘岱,他出自皇族,名义上最为忠诚。然而其他许多诸侯,特别是那些地方割据势力,实际上并不在乎汉室的存亡。乱世对他们来说反而是一种机会,可以趁机扩大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这样的局势对他们来说,是个可以为所欲为的时代。
另外,董卓的西凉军战斗力极为强大,大多数士兵来自羌族,个个身手不凡,习惯骑马作战。与之相比,十八路诸侯的军队大多数是临时拼凑起来的,缺乏统一的指挥和训练,战斗力远远不及西凉军。
即使曹操能够成为盟主,他能够指挥这些诸侯吗?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正如前文所提,曹操出身宦官之家,各路诸侯心高气傲,根本不会服从一个“宦官之后”的命令。而在这种指挥体系混乱的情况下,如何能够有效地与董卓的精锐军队对抗?
综上所述,即使曹操代替袁绍成为盟主,他也不可能成功消灭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