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帝王驾崩后,后宫的妃子们常常面临着无法避免的命运,尤其是在殉葬制度盛行的时期。那时,没有子嗣的后妃,通常会被迫随皇帝一同陪葬,这一制度显得格外残忍。随着时代的推移,人殉这一极其残酷的做法才逐渐被废除。
电视剧《武则天》中有一幕特别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驾崩后,武才人(即武则天)被发配至感业寺,而曾受宠的徐才人则选择以绝食的方式殉葬。这一情节仅呈现了两位后妃的结局,其他妃子的命运并未详细交代。然而,从这两位后宫女子的遭遇中,足以看出,当时后宫女子的命运往往与皇帝的驾崩密切相关。没有子嗣的妃子基本都进入了尼姑庵,与青灯古佛相伴终老。而武则天则是一个例外,她的聪明才智和野心使她脱离了寺庙的束缚,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在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后妃,他们的名字包括长孙皇后、韦贵妃、杨贵妃、燕德妃、郑贤妃、徐贤妃、杨妃、阴妃、杨婕妤、韦昭容、萧美人、武才人、崔才人、萧才人和王氏等。值得注意的是,武才人是唐太宗李世民后宫的妃子之一。李世民驾崩后,拥有子嗣的后妃通常会由儿子接管,继续在世。而没有子嗣的妃子则很可能遭遇悲惨结局。举个例子,刘邦的妃子薄姬因拥有子嗣而得以远离宫廷争斗,过上了平静的晚年,最终善终。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许多宫廷剧中,后妃们为了生育子嗣而不惜一切代价。这个朴素的道理,恰恰是为了在冷酷无情的后宫中延续自己的命运和地位。不仅有子嗣的妃子有一定的保障,那些没有子嗣的女子则只能走向“感业寺”的命运,终老于此。
长孙皇后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妻子,在其去世后,李世民曾亲自为她写下碑文,表达对她的深情。而其他在李世民去世后留下的妃子们,又如何度过余生呢?李治继位后,又是如何对待这些后妃们的呢?
1. 韦贵妃
韦贵妃原本嫁给了李珉,并为他生下了定襄县主,后来再嫁给李世民,生有一子一女。根据墓志的记载,韦贵妃是位美丽、才情出众的佳人,擅长书法与文章,深得李世民宠爱。李世民去世后,韦贵妃被封为纪国太妃,迁往藩地与儿子李慎同住,度过了平静而幸福的晚年。韦贵妃享年69岁,最后陪葬于昭陵。
2. 杨贵妃
这位杨贵妃并非我们熟知的“杨贵妃”。她是隋炀帝的女儿,或许并非真正的隋朝皇室成员。她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四妃”之一,贞观八年(634年)生下李世民的第十三子赵王李福,后来被封为赵国太妃,随儿子李福迁至藩地。她的晚年生活并无太多记载,最终也被陪葬在昭陵。
3. 燕德妃
燕德妃出身于北朝时期的一个显赫军事世家,这一世家在西魏、北周、隋朝三朝都有显赫的地位。燕德妃自身为人温文尔雅,才德出众,她曾为李世民生下两位皇子。她的长子越王李贞才德出众,享有盛誉。李世民去世后,燕德妃与儿子李贞一同生活,享年63岁,最后也被陪葬于昭陵。
4. 郑贤妃
关于郑贤妃的记载相当稀少。她没有子嗣,历史中唯一提及她的是《唐会要》一书,记载她被陪葬于昭陵,墓葬目前尚未被发现。
5. 徐贤妃
徐贤妃(本名徐惠)年轻时便才智出众,进入宫中后因其美貌与才华获得了唐太宗的宠爱。她常常沉浸于诗词文章的创作中,文思敏捷。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驾崩后,徐贤妃因哀痛过度,选择绝食致死。她死后被追封为贤妃,并被安葬在昭陵的石室中。
6. 杨妃
这位杨妃是隋朝的公主,虽然史料不详,但她也被陪葬在昭陵。
7. 阴妃
阴妃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四妃之一,封号可能是德妃或淑妃,生卒年及具体事迹不详。她的墓葬被发掘时,墓葬规格较低,怀疑与其子李祐的叛乱有关,可能因此被降职为嫔位。
8. 杨婕妤
杨婕妤的记载较少,她是隋朝观王杨雄的孙女,魏王府咨议参军杨恭道的女儿。她的诏书被收录于《全唐文》,可见她曾在某年被册封,但具体生平并无详细记载,也许她的余生是在“青灯古佛”中度过。
9. 韦昭容、萧美人、崔才人、萧才人和王氏
这些没有子嗣的女子,最终只能按照惯例,被送往太宗别庙的崇圣宫为尼,终老于此,死后陪葬昭陵。她们的命运显现了权力斗争中,宫廷女子在皇帝去世后最为无助的境地。她们的青春和美丽最终只能被岁月消磨。
这些女子在历史中最终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而宫廷的生活也让她们的命运充满了无常与悲凉。宫廷争斗的残酷,不仅仅体现在权力的博弈上,最为残酷的或许是帝王死后,这些女子的无处可去。与武则天的逆袭不同,大部分女子的命运都注定了无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