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大司马朱鲔为啥放刘秀去河北?这一诡计差点把刘秀害死!
迪丽瓦拉
2025-11-24 13:32:08
0

刘秀是东汉的开国皇帝,他的起家起点是在南阳与兄长刘縯一起创立舂陵军。尽管他们手中有一些部队,但在反抗王莽的大规模起义中,刘秀兄弟的力量还不足以完成更大的目标。于是,他们决定暂时投靠绿林军,把绿林军作为自己的依靠和支撑。

刘秀凭借出众的能力,一加入绿林军便迅速获得极高的声望和号召力。在刘秀兄弟的带领下,绿林军也逐渐壮大起来。在决定最终皇帝人选时,作为汉室宗亲的刘秀兄弟本应是有力竞争者。然而,绿林军高层,尤其是大司马朱鲔,对刘秀兄弟产生了疑心,担心他们最终会取代自己的权力。于是,朱鲔开始操纵皇帝人选,使更始帝刘玄登上帝位。

在朱鲔的挑唆下,刘秀的哥哥刘縯被以功高震主的莫须有罪名处死,更始政权原本还打算连刘秀也一起铲除。不过,权衡之下,刘玄最终没有动刘秀。恰在此时,机会来了——河北地区对更始政权并不完全认同,于是更始政权想派一位大臣去安抚当地。朱鲔明知刘秀能力出众,死活不肯放他前往河北,因为这无异于放虎归山。但在刘秀族兄刘赐的劝说下,加上刘秀本身是汉室宗亲,刘玄最终同意让刘秀前往河北。虽然名义上刘秀成为更始政权的大司马,但这个职位在权力上几乎是空头。

朱鲔安排刘秀前往河北,其实别有用心。他故意不给刘秀配备任何实权或军事力量,让他孤身进入河北这个复杂多变的地区。从各路人马和地方势力的情况来看,刘秀单枪匹马去河北,不仅难以安抚民心,几乎是自寻死路。在朱鲔眼中,这一计策可以说是天衣无缝。 面对这样的局面,刘秀只能带着少量亲兵前往河北。然而,更始政权没有料到的是,预想中的刘秀在河北遭难的剧本根本没有发生。刘秀凭借这个机会,不仅在河北找到了支持者,如真定王刘杨,还通过自己的卓越军事才能,收编了铜马等大规模农民起义军。这一切,让朱鲔大为意外。 最终,刘秀在河北建立起稳固的基础,并逐步发展壮大,最终建立东汉政权。即便如此,朱鲔仍然在刘秀手下任职。这不仅出于政治需要,也许刘秀对朱鲔的操作心怀感激。正是朱鲔的排挤和设计,反而给了刘秀脱颖而出的机会,使他像大鹏展翅一样,一飞冲天,最终扶摇直上九万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保... 为了更好地照顾许世友将军的晚年,首长特别安排了一位保健医生——顾锦萍。顾锦萍来自南通,年仅二十岁时便...
原创 玄... 有一句古话说,打天下可以很快,但治天下却需要时间。军事虽然重要,但它是政治的延续,政治的作用比军事更...
原创 草... 你可能知道,《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故事是流传数百年的经典之一,但你或许并不清楚,历史上这个计策与诸...
大禹父子治水是神话?真实文献告... 大禹治水的成功与丰功伟绩,奠定了中国的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夏朝的基础,是华夏民族精神的象征;大禹精神也成...
原创 中... 有一位考古学家在美国加州的一位朋友家做客时,结识了一位作家,名叫佐尔茨·罕特·韦利亚逊。考古学家之前...
原创 朱...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十六个女儿,其中只有四位的名字被史书记载下来,分别是长女朱镜静、六女朱福宁、十...
原创 诸... 三国时期,最著名的政论文章之一无疑是诸葛亮的《隆中对》。当时,刘备屡次战败,听说诸葛亮才智出众,便不...
原创 为... 张飞在三国时期以勇猛和忠诚著称,是蜀汉的顶尖将领之一。他在长坂坡一声怒吼,吓得敌人胆寒,成为历史上的...
原创 周... 孔子曾说过: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周朝礼仪文化的崇敬之情。周朝的礼制文化在...
原创 日... 这些珍贵的老照片拍摄于上世纪30年代,记录了浙江的风貌,拍摄者是一位日本摄影师。那时,日本间谍的活动...
原创 典... 作为三国时期最为著名的五大猛将:张飞、马超、赵云、许褚和典韦,单从武功角度来看,他们之间的强弱到底如...
原创 影... 隋文帝杨坚与其妻子独孤皇后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源于杨坚对独孤皇后的深厚感情,而不仅仅是因为他怕她。独...
原创 年... 最近,有一位读者向御史请教,年羹尧的抚远大将军到底是什么级别的官职?这个问题涉及到清朝的官制,因此特...
原创 孝... 提到孝庄太后,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她不仅是一位美丽的女子,性格也非常活泼。在电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皇太...
原创 刘... 韩信在刘邦建立汉朝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刘邦自己也曾公开表示,自己比不上韩信的才能。但实际上,韩信...
原创 中... 在中苏对立的那个时期,苏联的街头景象颇为特殊。高楼大厦的墙面上挂着马克思的肖像,似乎在昭示着那个时代...
原创 秦... 李斯,秦国的丞相,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极高声望的政治家、文学家与书法家,他的生平和成就至今在历史中...
原创 清... 宗人府这个名字在许多清宫剧中经常出现,并成为剧情的重要背景。比如《还珠格格》里,小燕子和紫薇曾在宗人...
原创 历... 这组清末民初老照,藏着时代最真实的模样。底层百姓的生计、“不东不西” 的炮兵、义和团成员的斩首之痛,...
原创 靖... 靖康之变对宋朝百姓来说,几乎像是一次致命的心脏病发作。 王安石变法才刚过42年,到了宣和五年,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