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同为伊比利亚半岛的国家,葡萄牙为何没被强邻西班牙吞并?
迪丽瓦拉
2025-09-13 11:31:38
0

在伊比利亚半岛西端,葡萄牙如同一颗小而坚韧的明珠,紧邻着庞大的西班牙。面积仅为邻国的六分之一,人口体量悬殊,几个世纪来西班牙不乏统一半岛的雄心。然而,葡萄牙始终未被真正吞并。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历史密码?

先发优势:早熟的王国

葡萄牙的独立基因,早在西班牙形成统一国家之前就已深深镌刻。公元1143年,葡萄牙王国在阿方索·恩里克斯领导下正式脱离莱昂王国宣告独立,这比邻国卡斯蒂利亚与阿拉贡最终联姻形成现代西班牙的雏形(1469年)早了三百多年!当西班牙还在进行收复失地运动的漫长整合时,葡萄牙已建立起稳定的王朝统治,形成了强烈的民族身份认同和独立运作的国家机器。这种“先来者”的稳固根基,是葡萄牙抗拒被吸纳的第一块坚实盾牌。

国运之战:阿尔茹巴罗塔的荣光

1383年,葡萄牙国王斐迪南一世去世且无男性子嗣,其女婿、卡斯蒂利亚国王胡安一世依据血缘关系强势宣称葡萄牙王位。葡萄牙面临被卡斯蒂利亚以继承方式合并的危机。危难之际,葡萄牙贵族拥戴斐迪南的异母兄弟若昂(阿维斯骑士团首领)为王,即若昂一世。卡斯蒂利亚大军压境,1385年双方在阿尔茹巴罗塔展开决战。

这场战役成为决定葡萄牙生死存亡的转折点。葡萄牙军队人数虽处劣势,但凭借精心选择的有利地形、坚固的防御工事,以及来自英格兰长弓兵的强力支援(得益于1373年签订的《英葡同盟条约》),以少胜多,重创卡斯蒂利亚军队。阿尔茹巴罗塔大捷不仅粉碎了卡斯蒂利亚的吞并企图,更极大地振奋了葡萄牙的民族精神,确立了阿维斯王朝的合法统治,使葡萄牙独立地位在未来近两百年内固若磐石。

短暂的联合:伊比利亚联盟的真相

1580年,葡萄牙国王塞巴斯蒂昂一世远征北非不幸战死沙场且无嗣,王位继承出现危机。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凭借其母亲(葡萄牙公主)的血缘关系,在军事压力和政治运作下,成功入主里斯本,成为葡萄牙国王腓力一世(在西班牙称腓力二世),开启了持续60年的“伊比利亚联盟”(1580-1640)。

但这绝非简单的“吞并”。腓力及其继任者向葡萄牙议会(科尔特斯)郑重承诺:葡萄牙将保留其独立王国的地位,维持原有的法律、货币、行政体系、语言和海外殖民帝国管理权。里斯本依然作为王国首都存在,葡萄牙贵族在西班牙宫廷中享有重要地位。西班牙的统治更像是在两国之上加了一个共主王冠,而非彻底消化葡萄牙。这种相对宽松的联合统治模式,为日后葡萄牙的复国埋下了伏笔。

复国与坚守:布拉干萨的崛起

西班牙在联盟后期政策逐渐改变。腓力二世之后的西班牙国王(尤其是腓力四世时期),为应对沉重的战争负担(如三十年战争),开始增加葡萄牙的赋税,试图削弱其自治权,并征调葡萄牙人为其征战,损害了葡萄牙本土贵族、商人和民众的利益。同时,西班牙深陷欧陆争霸泥潭,国力损耗严重,对葡萄牙的控制力下降。

1640年,利用西班牙深陷加泰罗尼亚叛乱焦头烂额之际,葡萄牙贵族在里斯本发动起义,拥戴布拉干萨公爵若昂为王(若昂四世),成功复国。随后的近三十年里,葡萄牙为捍卫独立与西班牙进行了艰苦的复国战争(1640-1668)。最终,西班牙在内外交困之下,于1668年签订《里斯本条约》,正式承认葡萄牙独立。葡萄牙再次依靠民族意志和有利的外部环境(西班牙的衰弱和欧洲其他国家的牵制)守住了国门。

海洋基因:另辟蹊径的生存之道

葡萄牙在强邻阴影下保持独立,与其独特的发展路径密不可分。这个国家很早就将目光投向了浩瀚的大西洋。从15世纪初恩里克王子开启航海时代,到迪亚士绕过好望角、达伽马抵达印度、卡布拉尔发现巴西,葡萄牙建立了一个遍布全球的海上商业帝国。

这些散布于非洲、亚洲和美洲的殖民地与贸易据点,为葡萄牙带来了惊人的财富和独立于西班牙的经济命脉。财富滋养了强大的贵族集团和商人阶层,他们是维护王国独立的重要力量。同时,维持庞大的海外帝国需要强大的海军和外交网络,这进一步塑造了葡萄牙作为海洋国家而非纯粹伊比利亚陆地国家的独特身份,使其利益和关注点与西班牙产生了显著差异。

葡萄牙的生存智慧更体现在其外交策略上。与英格兰签订的《温莎条约》(1386年)结成了人类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间同盟。英格兰(后来的英国)作为欧洲的重要制衡力量,多次在关键时刻给予葡萄牙政治、军事支持,尤其是在对抗西班牙和法国的威胁时,这条“外交生命线”作用巨大。

葡萄牙屹立于伊比利亚半岛西端数百年而不倒,是多重历史合力塑造的奇迹:先天的建国优势、关键战役的胜利、独特的政治联合形态、坚韧的民族复国运动、海洋帝国的财富支撑、以及精妙的大国平衡外交。它的历史证明,小国未必是强邻的必然猎物——深植于民族血脉的独立意志、善于借势的生存智慧,以及对自身独特发展道路的坚持,足以在强邻之侧捍卫一方天地。

当里斯本的海风拂过贝伦塔,这座见证无数远航与归来的古老建筑仿佛在诉说:葡萄牙的命运,终究由自己扬帆把握,从未被陆地上的强邻真正吞没。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朱... 朱元璋两次计划讨伐日本,但都被刘伯温坚定阻止,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故事?历史上,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并非...
原创 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色彩不仅仅是视觉的呈现,更是等级、身份、道德乃至宇宙观的象征。我们常说“红配绿,赛...
原创 清... 清圣祖康熙帝与汉武帝、唐太宗、明太祖被誉为我国历史上的四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们在各自的统治时期为国家...
原创 李... 公元1642年,农历九月十五,深秋的开封城上空笼罩着不祥的阴云。城外,李自成大军如黑云压城;城内,数...
原创 朝... 在朝鲜人民心中,有五位中国人是永远的英雄。这五位英雄究竟是谁?他们为何如此受到朝鲜人民的敬重呢? ...
原创 郑... 我们都知道,清朝八旗劲旅很强大,几乎难逢敌手,尤其与明朝作战,大多取得胜利,是清朝得以入主中原的强大...
原创 1... 在1946年,即全面内战爆发前夕,国共两党曾进行了一系列和谈,并达成了一些相关的和平协议。其中有一项...
原创 李... 在唐朝时期,李世民所创立的贞观之治,以其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吸引了大量外国学者纷...
两处!昔阳考古又有新发现→ 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下简称“四普”)中,昔阳县在去年发现轰动全国的“昔阳钟村墓地”的基础上,今年又...
原创 司... 1957年某个平凡的日子,潍坊军分区司令员陈昌奉刚刚结束了上午的例行会议,手中刚端起饭碗准备享受片刻...
塞壬-美人鱼:中世纪的身份危机 追溯塞壬悲伤的中世纪历史,试图理解一切是如何出错的。 安娜·多罗菲耶娃博士 / 2014 年 5 月...
原创 历... 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浩瀚如烟,历朝历代的兴衰起伏交织,形成了无数个不同的王朝。在这些...
原创 3... 1950年12月的一个晚上,38军的驻地山洞内热闹非凡。西线各军的领导纷纷聚集,参与一场重要的会议。...
原创 百... 冯胜是明朝开国时的著名将领,同时也是开国六公爵之一。他伴随朱元璋征战四十多年,参与了许多重要的战役,...
原创 南... 公元1234年,金朝的灭亡已是无法避免的命运。金哀宗完颜守绪在蒙古军与南宋联军联合进攻时,逃到了蔡州...
原创 刘... 在之前关于冉闵发布《杀胡令》的讨论中,我们曾提到过历史的复杂性。历史文化中的很多事件往往并非简单的黑...
原创 守...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了“终战诏书”,宣布日本正式向盟军投降。通常来说,这一时刻被认为是...
原创 开... 《——·前言·——》 红三十四师的覆灭是韩伟生还的背景。 这不仅仅是胜利者的荣耀,而更像是幸存者的...
原创 7... 1975年,在沙特阿拉伯那片炙热的沙漠中,一条荒无人烟的铁路终于建成。这个项目的承建方不仅没有赚到钱...
原创 刘... 前言 刘备这老哥,汉中王当得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啊! 可他偏偏干了件曹操、孙权想都不敢想的“作死”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