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李贞被授予少将军衔的同时,她的丈夫甘泗淇也荣升为上将。这个时刻不仅是她个人的荣誉,也标志着她与丈夫甘泗淇成为新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对将军夫妇。
有学者指出,在新中国的女性革命者中,曾有一位资历和职务都高于李贞的女性革命者。值得注意的是,这位女性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担任过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一职,期间,王树声大将与许世友上将等人都曾是她的下属。如果她当时参与了1955年的授衔,毫不夸张地说,她极有可能获得中将甚至上将军衔。
这位女性的名字是张琴秋,她的一生充满传奇。她不仅与丈夫同为部长,还成为党内佳话。张琴秋曾担任过革命时期的重要职务,是我党曾担任最高职务的女同志之一。根据《解放军将领传》对她的描述,张琴秋被誉为“没有军衔的红军将领”,有些军事权威的著作甚至把她视作红军唯一的女将领。
1924年11月,张琴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的资历非同小可:1925年,她与党中央的早期领导人张闻天、王稼祥等人一同赴苏联留学。次年,她再度与红军的早期领导人博古和高级将领杨尚昆成为同学。1932年,张琴秋被任命为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虽然这个职务仅仅履职半年,由于她公开反对张国焘的某些政治主张,最终被撤职,但这一经历未能影响她在党内的地位。此后,她继续担任了妇女独立团团长以及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等职务。可以说,在所有红军的女性干部中,张琴秋的职务是最高的。
如果张琴秋一直在军队中工作,她在1955年的授衔中很可能会获得比李贞更高的军衔。那么,为什么张琴秋最终未能参加授衔呢?首先,她虽然担任过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但由于任职时间较短,她的军衔申请没有得到考虑。其次,1937年,张琴秋随西路军西征,但西路军几乎全军覆没,张琴秋也被俘。直到抗战全面爆发后,周恩来经过艰苦的谈判,才将张琴秋等一大批党员干部救出。返回延安后,张琴秋再也没有上过前线,逐渐转任抗大女生大队大队长和女子学校教育长等职务。这些职务虽然重要,但缺乏足够的战功,因此也是她未能获得授衔的一个原因。
最关键的一点是,1955年授衔时,张琴秋已经脱离了军队系统,担任了纺织工业部副部长。根据当时的惯例,已不在军队系统中的人员是无法参与授衔的。与之相对的是,李贞始终没有离开过军队,她的军旅生涯延续到了建国后。
有趣的是,张琴秋和她的丈夫苏井观都曾担任部级干部,且夫妻俩都在各自的岗位上非常出色,这在党内是非常罕见的。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他们的职位都很高,但张琴秋夫妇始终保持低调的生活态度。张琴秋在工作时,始终坚持节俭,曾多次嘱咐工作人员:“国家现在很困难,如果苏副部长已经领了物资,我那一份就不需要了,大家一起节省一点,是对国家的支持。”张琴秋的这一行为也深深感染了周围的工作人员,大家都由衷地佩服她的为国尽力精神。
张琴秋的表妹钱青曾回忆道,张琴秋党性极强,在许多细节上都要求自己保持严格。她曾说,公车是国家为工作提供的,不应浪费。张琴秋和丈夫苏井观的感情一直很深厚,尤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苏井观得知自己罹患癌症后,为了不让妻子担心,选择隐瞒病情。尽管如此,张琴秋还是知道了丈夫的病情,但为了不让丈夫更加痛苦,她始终保持着坚强的外表,只有在苏井观不在时,才会忍不住哭泣。
1964年5月,苏井观因病去世,四年后,张琴秋也因病去世。事实上,张琴秋一生有过三段婚姻,苏井观是她的最后一任革命伴侣。她与第一任丈夫沈泽民的结识源于1923年,当时沈泽民正在南京开展革命工作,而张琴秋也正好在南京的一所美术学校就读。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两人开始频繁通信,沈泽民的革命思想影响了张琴秋,使她逐渐接触并接受了共产主义的理念。1925年11月,他们结为夫妻。第二年,张琴秋生下了唯一的亲生女儿张玛娅。然而,长期的革命斗争和身体劳累导致沈泽民健康严重恶化,最终于1933年病逝。张琴秋常说,没有沈泽民的支持和鼓励,她不可能走上革命道路。她一生常年将沈泽民的照片摆在床头,纪念这位良师益友。
张琴秋的第二任丈夫是红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他是红军时期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1936年,张琴秋与陈昌浩结婚。西路军西征时,张琴秋带着未出生的孩子随军行进,虽然她在征途中顺利分娩,但由于环境恶劣,孩子不幸夭折。这次流产给张琴秋的身体带来了严重的伤害,从此她无法再生育。1943年,由于苏德战争爆发,陈昌浩滞留苏联,导致夫妻二人感情渐行渐远,最终导致婚姻的破裂。
1943年,张琴秋与她的第三任丈夫、革命伴侣苏井观结为夫妻,度过了21年的幸福生活。张琴秋经历了许多革命中的苦难和个人生活的波折,但她始终坚持自己的党性,忠诚于党。令人痛心的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张琴秋被一些政治阴谋分子诬陷为对毛主席不忠,最终以自杀的方式证明了自己对毛主席的忠诚。幸运的是,在“四人帮”阴谋被粉碎后,张琴秋得到了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