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是自古以来不变的真理。自蒋介石撕毁停战协议,全面进攻解放区后,越来越多的国军官兵对这种不道义的做法产生了厌恶,最终选择投奔人民阵营。几年来,数百名国军将领纷纷起义,这无疑给国民党的统治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许多起义的将领后来转向其他领域发展,也有一些人继续在解放军中担任重要职务,像陈明仁、陶峙岳、董其武,他们在国军时只是中将,但在新中国却被提拔为上将。而还有一批人,虽然在国民党时期是中将,但在解放军依然保持着中将的军衔,究竟是哪几位呢?
孔从洲:西北军的忠诚
孔从洲,1906年生于陕西西安。18岁时,他便加入了杨虎城麾下,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1936年,他已经是杨虎城心腹的警备第二旅旅长。正是在这一年,历史上震动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孔从洲在事变中的角色至关重要,当时他迅速接到指示,负责控制蒋介石在西安的军警宪特,确保事变能够和平解决。
事变平息后,杨虎城被迫出洋考察,杨的部队也重新编成了国民革命军第38军。孔从洲选择坚守38军,不愿依附蒋介石。尽管他在中条山血战、豫湘桂战役等战斗中屡立战功,但由于38军的“杂牌”身份,蒋介石一直在削弱西北军的权力。1943年,蒋介石调黄埔军校的张耀明担任38军军长,企图剥夺西北军的控制权,这让孔从洲感到极为不满。
1945年,尽管孔从洲仍对抗日充满热忱,但面对国民党的种种内外压迫,他终于在1946年5月决定起义。孔从洲率领38军中的55师和原17师组成西北民主联军,成为解放军的一部分。他随陈谢兵团南征北战,屡建战功。新中国成立后,孔从洲在炮兵系统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并为该兵种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
孔从洲与毛主席的关系也颇为特别——他的儿子孔令华与毛主席的女儿李敏结婚。他曾被劝过可以利用这一层关系,但他毫不犹豫地拒绝:“我不能沾亲家翁的光!”这种高尚的觉悟值得敬佩。孔从洲于1991年6月7日病逝,享年85岁。
曾泽生:滇军的起义英雄
曾泽生,1902年出生于云南永善。早年曾就读于云南讲武堂和黄埔军校,之后投身滇军,在龙云麾下征战四方。抗战爆发后,曾泽生随滇军远赴抗战前线,参加了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重要战役,并凭借突出表现于1944年升任为军长。
然而,随着日本投降,滇军主力被调往越南受降,蒋介石却在昆明发动兵变,将龙云软禁,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削弱滇军的力量。曾泽生对蒋介石的偏见和针对滇军的行为越来越不满,1946年,滇军60军被调往东北,情况愈发艰难。
在1948年东北战局恶化之际,曾泽生决定起义。面对部队的生命安全,他无法再忍受国民政府对“杂牌”部队的歧视,遂决定带领部队投诚解放军。10月17日,曾泽生的60军顺利与解放军交换防务,长春顺利解放。
60军的起义成为国民党军队中的一次重大事件,对两军的士气造成了极大影响,随后不少国军将领效仿了曾泽生的举动。这次起义后,60军被整编为解放军50军,曾泽生继续担任军长。50军在朝鲜战争中表现出色,不仅多次创造战场纪录,还在血战汉江中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坚韧。曾泽生也因此获得了两次主席接见,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73年,曾泽生病逝,享年71岁。
韩练成:新黄埔的忠诚将领
韩练成,1909年生于甘肃固原,年轻时曾在冯玉祥麾下任职,后来结识了共产党员刘志丹,思想逐渐进步。尽管他准备加入共产党,但由于时局变动,他与中共组织的联系被切断,未能如愿。
1930年,韩练成加入了马鸿逵的部队,后来成为蒋介石的亲信。韩练成在中原大战中有过一次救命之恩。在老蒋被冯玉祥部队围困时,韩练成率独立团前来解围,成功将冯军击退。蒋介石感激之余,将他纳入黄埔军校视为亲信,并给予了特殊的待遇。
随着抗战的爆发,韩练成逐步升任为第46军副军长兼170师师长等职务。然而,国民党内部的权力斗争和腐败让韩练成深感失望,他内心始终怀念共产党。后来,他秘密与周恩来会面,表露了加入共产党的意愿。虽然周恩来没有答应他的请求,但两人的谈话揭示了韩练成的忠诚和理想。
1948年,韩练成终于与解放区接触,并为我党提供了大量重要情报。解放战争中的孟良崮战役也得益于他的重要支持。尽管韩练成对蒋介石始终忠诚,但他最终在1948年因与共产党密切接触而被迫转投解放军。
1955年,韩练成被授予中将军衔。他对军衔的态度非常淡然,认为自己并非起义将领,且更注重国家的和平建设而非个人的功名利禄。1984年,韩练成因病逝世,享年75岁。
---
这些将领的起义不仅标志着他们对蒋介石政权的不满,更是对人民阵营的坚定支持。他们的勇气、智慧和忠诚,为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