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什么叫罪在当代、功在千秋?秦始皇的伟大功绩,不是暴政那么简单
迪丽瓦拉
2025-09-14 20:02:50
0

各位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在您阅读本文之前,麻烦先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按钮,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您随时回看支持。写作路上不易,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文中会插入一段5秒广告,观看后即可免费阅读全文。

文|妍妍

编辑|妍妍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首位完成全国统一的皇帝,其名字往往被人们与“暴政”联系在一起。然而,随着历史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开始从新的角度审视这位具有非凡雄才大略的帝王。

他的严厉统治是否真的只是冷酷无情的暴政?还是另有深层的政治考量?“罪在当代,功在千秋”这句话,正好高度浓缩了秦始皇一生的功过与争议。

秦始皇统一六国、修筑万里长城、推行郡县制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当时引发了广泛的反抗与怨恨,但这些措施却为中国历史上的统一与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功绩到底有多深远?他的暴政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历史意义?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终结了长达五百多年的战国割据混战局面。然而,灭六国只是他实现伟大统一蓝图的起点。为了巩固这来之不易的统一王朝,秦始皇在位期间发动了一系列宏伟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绝对控制,秦始皇于公元前220年下令修建连接全国各地的驰道。所谓“驰道”,是当时最早的国道系统。

史书记载,这些道路“宽五十步,三丈高树,厚筑路基,隐埋金属,沿途种植青松”,以咸阳为中心,向东通达齐鲁,北接燕赵,南通江南,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考古与专家研究显示,驰道建设极具科学性,采用夹杂细沙的混合土夯实路基,底层铺设20至30厘米的砾石,极大增强了道路的承载力和排水功能。

完工后,秦朝颁布律令,严格要求各地官员定期修缮道路,否则将面临严厉处罚,足见其对驰道维护的高度重视。

驰道的建设让秦始皇能够快速集中军力,迅速平定各地叛乱;同时也便于他频繁巡行全国,亲自管理地方事务。

可以说,驰道成为了秦始皇实现中央集权的关键纽带,也为后世交通网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除了驰道之外,秦始皇还积极拓展南方的交通体系。早在公元前250年,秦将李冰在蜀地修筑了一条通往西南的栈道,被称为“五尺道”。

这条路从宜宾出发,穿越茂密森林和险峻山涧,最终抵达昭通。李冰为了凿开岩石,创造性地使用“积薪烧岩”的方法:先用火焰烧灼岩石,再用冷水浇淬,使岩石裂开,之后组织民工一点点凿通,难度极高。

秦始皇统一后,又命将军常安继续修整五尺道,扩展至贵州威宁,再通至云南,全长超过一千里。

在汉唐时期,这条道路被进一步延伸,成为西南与中原之间的重要交通通道,极大地促进了边疆的巩固和南方的开发。

与此同时,秦始皇还委派禄监开凿了灵渠,这条中国最古老的运河建于公元前214年。当时秦军50万大军南征百越遭遇后勤瓶颈,灵渠沟通了湘江和珠江,使军需物资能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前线,极大加速了南征进展。

灵渠从此成为连接南北的黄金水道,历经千年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面对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频繁侵扰,秦始皇决意修筑万里长城。公元前215年,大将蒙恬率领30万军队,历时九年,完成了这一跨越千里的巨大防御工程,创造了古代世界工程史上的奇迹。

长城自东辽东延伸至西临洮,绵延数千里。建造过程极其艰苦,途经多为贫瘠山地和险峻地形,耗费了全国约五分之一的人力和物资。

俗话说“秦筑长城汉守塞”,长城建成后在抵御匈奴入侵、巩固北疆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汉武帝时代,长城更成为汉军反击匈奴的前沿阵地。

史学家司马迁作为随军史官,多次随军沿长城出征,他在《史记》中频频提及长城,语气中充满敬畏与赞叹。

千百年来,各朝代不断修葺长城,尽管未能彻底阻挡游牧民族南下,但长城始终屹立,成为中原王朝重要的防御屏障。

尤其到了明代,基于秦长城基础修筑的明长城愈发壮观,成为我们今天所见雄伟长城的主要部分。它早已超越军事意义,成为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团结奋斗的象征。

秦始皇一生中最奢华的建筑莫过于他的阿房宫和骊山陵墓。传说每灭一国,他就将其宫殿按原样拆迁运回咸阳,最终形成极其宏大的阿房宫。

据《史记》记载,阿房宫有145座宫殿,建设期间动用了70万民工,连山川资源都被大规模掠夺。考古发掘显示,阿房宫遗址占地超过54万平方米,比天安门广场大出四分之一。

遗憾的是,这座宏伟宫殿最终被项羽焚毁。现存遗址表明阿房宫或许未完全建成就遭毁灭,留下诸多历史谜团。

而秦始皇陵墓骊山更为惊人。据《史记》记载,陵墓藏有大量珍宝,甚至用水银模拟江河湖海。

虽真实性尚存争议,但其规模之宏大、布局之精密已令人震撼。由于技术限制,至今人们只能遥望陵墓,内部奇观仍未揭晓。

无论如何,这两处建筑充分体现了当时工匠的卓越技艺和秦始皇奢靡的统治风格。它们虽无实用价值,却以极端方式映射出那个时代的荣光与苦难。

功过难分,秦始皇的这些宏伟工程无疑是兼具荣耀与灾难的象征。一方面,它们给当时百姓带来了沉重负担。

史料显示,秦朝赋税和徭役异常繁重,百姓生活困苦,怨声载道。尤其在修建骊山陵墓期间,秦始皇还命令大量工匠及童男童女殉葬,残酷程度令人震惊。沉重的劳役和严酷统治加速了秦朝的覆灭。

另一方面,这些工程也体现了秦始皇的远见和战略眼光。驰道、灵渠、长城等基础设施,推动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融合,为后世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坚实基础。

这种影响延续至今。灵渠不仅促进了南方开发,也成为南北交流的重要纽带。长城则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奋发图强。

秦始皇在完成中国统一后,着力巩固这一空前的中央集权体制,修建了大量基础设施。

驰道、长城等基础建设奠定了中国古代交通与国防体系的基石,灵渠则促进了南北融合。

千百年来,提及秦始皇,世人常冠以“暴君”之名。但随着历史烟云渐散,他的功过是非,或许还需我们以更加开阔、客观的视角重新评判。

免责声明:文中内容及图片均来源网络,旨在传递正能量,无任何低俗或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人物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或修改。若对事件有异议,也欢迎提出,我们将迅速处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历...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经历了无数的朝代更替,每个王朝都有着其独特的特点与魅力。比如,汉朝的盛世让人津津...
原创 1... 我国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之一,也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但在二战结束后,台湾一直占据着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
原创 助... 刘伯温,被誉为明朝开国的杰出功臣,实际上是朱元璋在至正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359年,特意邀请他加入的...
原创 二... 苏联的贪婪与拒绝三国加入的背后 苏联不仅在全球历史中因其庞大的疆域和强大的军事实力而声名显赫,更因...
原创 墨... 墨西哥,作为一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历史遗产的国家,时至今日依然面临着众多社会和经济上的挑战。这个...
原创 日...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最受伤的往往是无辜的百姓。历史早已给出最深刻的警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
原创 他... 他不仅是同盟会的创始成员之一,也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先驱。汪雨相的一生,是一段不断追寻光明与真理的历程...
市监时评|惩罚学术不端,岂能“... 文|戴若冰 据《新京报》6月14日报道,贺聚良等25名学者因学术不端,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通报批...
原创 南... 好的,我会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对每段进行改写,并适当增加细节描述,字数变化不大: --- 在许多人眼...
原创 宋... 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光义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两人都是第二位皇帝,且都被称为“太宗”。然...
原创 历... 八仙过海的传说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传得极为广泛,尤其是在宋元之后,这个故事体系逐渐形成了中国神话的一个独...
原创 陕... 陕西给人的印象是历史厚重,气候较干燥,实际上陕西的河流并不少,包括我国母亲河之一的黄河,横贯关中平原...
10个关键词回顾第四届中非经贸...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谭苏昕 实习生 张紫越 长沙报道 金桥拓通途,会期虽落幕,合作正当时 湖南,这片中...
原创 4... 在苏联解体之后,1991年12月26日的《纽约时报》刊载的一篇报道中提到了一位挪威籍学者,名叫约翰·...
原创 《... 当然!我帮你把这篇文章改写一遍,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加一些细节让内容更丰富。 --- 为何《史记》里...
原创 张... 张信是明朝前中期的一位显赫大臣,还是靖难功臣张玉的从子及四朝重臣张辅的堂兄。他在建文二年参加科举考试...
原创 唯... 赵南起将军,虽生于韩国,却选择投身中国革命,随后终其一生都在中国战斗和生活。他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奉...
原创 孙... 孙兴祖是明朝开国的杰出功臣,与朱元璋同为濠州的乡人,也就是如今的安徽省凤阳人。因此,他在年轻的时候便...
原创 九... 当然!我帮你把文章改写一下,保持每段意思不变,同时加一些细节,让内容更丰富: --- 相信不少人...
原创 司... 历史求知所 编辑:历史求知所 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收到了秦国的外交召回请求,得知赵国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