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曹髦:为何不趁司马昭上朝时杀掉他,而是选择发动自杀式讨伐?
迪丽瓦拉
2025-09-14 20:32:24
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曹髦,这位年仅18岁的魏国皇帝,面临着权臣司马昭的巨大压力,最终选择了与命运搏斗的一条险路。

身为一国之君,却没有实质权力的曹髦,本可以通过简单而直接的手段除掉司马昭,但他并没有选择这条看似更为直接的路线。相反,他决定发动一场几乎注定会失败的反抗。

是什么驱使这位年轻皇帝走上这条充满危险与未知的道路?是屈辱的压力,还是背后深藏的无奈与选择?

少年天子:命运的捉弄

公元254年,13岁的曹髦继承了魏国的帝位,成为魏文帝曹丕的孙子、东海定王曹霖的儿子。这位年少的帝王,天资聪颖,沉稳内敛,早早展现出超凡的政治智慧。与父亲那种暴戾的性格不同,曹髦从小便显露出他非凡的才情,令人期待他的治国理政。

当曹髦进京继位时,朝臣们在宫门前等候,迎接这位年仅13岁的少年。尽管周围气氛庄重,曹髦并未显露出丝毫怯场。当司礼官提醒他无需向臣子们行礼时,他坚持认为自己还不是皇帝,依旧恭敬地向群臣答拜。随后,他更是与大臣们携手,从宫外一路走到大殿。这一举动既彰显了他礼贤下士的风范,也让在场的文武百官对他心生敬意。这种成熟的态度,令所有人都对这个少年帝王充满了期待。

然而,命运似乎与曹髦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尽管年少聪慧,曹髦却早早陷入了与权臣司马氏的权力斗争中。曹髦登基的那一刻,权臣司马师便牢牢掌握了朝政,曹髦虽然是名义上的帝王,却早已沦为一位无法掌控实际权力的傀儡。

但曹髦并未甘心就此屈服,他开始频繁发布安抚命令,赈济兵士,渐渐地积累了民心。他逐步显露出非凡的政治智慧,暗中准备着夺回失去的权力。尽管曹髦的每一步都极具谋略,司马师与司马昭也很快察觉到这位年轻皇帝并非易与之辈,于是,一场充满阴谋与算计的较量悄然展开。

权力的博弈:机遇与危机并存

公元255年,魏国的镇东将军毌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因不满司马师擅自废立,联合起义反叛。司马师亲自率军平叛,然而却因惊吓过度,意外死亡。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无疑给魏国政坛带来巨大的冲击,也让曹髦看到了复权的机会。曹髦抓住时机,迅速下诏,命令尚书傅嘏带领军队回洛阳,同时暗中筹划宫廷政变,意图一举除掉司马昭。

尽管年仅14岁的曹髦展现出惊人的政治敏锐与果断,但他低估了司马昭的深谋远虑。司马昭接到曹髦的诏书后,非但没有按计划行动,反而亲自带兵返回洛阳,迅速化解了曹髦的政变计划。这一举动彻底压制了曹髦的权力,不动声色间,司马昭稳固了自己的地位。

从此,司马昭更加小心谨慎,很少露面,始终不给曹髦任何机会,而曹髦则选择隐忍,静待下一次反击的时机。这种表面上的平静,实则充满了暗潮涌动。两位政治对手,虽然看似势均力敌,实则已经在各自的战略上进行了一场无声的较量。曹髦的每一次失败,反而令他变得愈加成熟与谨慎,为日后反击做好了铺垫。

试探与反击:一场惊心动魄的博弈

三年后,司马昭再度出征淮南叛乱,并因平定叛乱大获全胜,威望日增。或许正因如此,司马昭逐渐产生了取而代之的念头。为了试探朝臣们的态度,司马昭巧妙地让曹髦下诏册封自己为晋公,并授予一系列权力特权,明显为篡位做准备。

曹髦深谙其意,决定反击。他顺水推舟,直接向司马昭颁布了册封令,既不拒绝也不推辞。按照惯例,司马昭表面上装作推辞,曹髦则一次次重申,直到司马昭处于两难境地。这一举动不仅暴露了司马昭的野心,也让朝中其他大臣选择了立场,鲜有支持司马昭。

这次试探,曹髦的战略无疑高明,他成功揭示了司马昭的意图,同时为自己赢得了信心。然而,这只是权力斗争中的一场局部胜利,真正的较量远未结束。

孤注一掷:帝王的最后倔强

一年后,司马昭再次要求曹髦下诏册封自己为晋公,这一次,18岁的曹髦终于忍无可忍。他拔出佩剑,愤怒斩断烛台,怒斥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一刻,曹髦不再是那个低调隐忍的少年,而是一个敢于面对权臣、捍卫自己尊严的帝王。

他决定孤注一掷,决定铲除司马昭,哪怕因此丧命。他在宫中密谋,准备在凌云台处置司马昭,并试图召集支持者,然而,天意弄人,计划因大雨而推迟,且消息泄露。

此时,曹髦陷入绝境,决定不再等待命运的审判,而是主动出击。无论结果如何,他选择带领随从冲出宫门,迎接这场可能决定他命运的最终决斗。

悲壮落幕:一个时代的终结

公元260年6月1日,曹髦紧急召见心腹大臣王沈、王经、王业,将计划透露给他们。然而,王沈与王业却选择背叛,向司马昭告密。得知消息后,司马昭迅速调兵封锁了东止车门,企图将曹髦困死在宫内。

尽管局势险恶,曹髦依然顽强带领随从突破重围,带着坚韧不屈的决心冲出了宫门。面对司马伷的部队,他毫不退缩,奋力反抗。此时,贾充的第二梯队加入战局,曹髦依然英勇抵抗,最终迎来被成济一戟刺死的结局。这个18岁的少年天子就这样英勇地倒下,成为了历史的悲剧象征。

曹髦的死,不仅终结了他短暂的一生,也为魏国与晋朝之间的权力斗争带来了新的转折。他的故事成为后人反思权力与忠诚、背叛与理想的经典教材,铭刻在中国历史的篇章之中,成为一段永恒的传奇。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旨在倡导正能量,不包含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联系后立即删除或作出修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历...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经历了无数的朝代更替,每个王朝都有着其独特的特点与魅力。比如,汉朝的盛世让人津津...
原创 1... 我国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之一,也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但在二战结束后,台湾一直占据着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
原创 助... 刘伯温,被誉为明朝开国的杰出功臣,实际上是朱元璋在至正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359年,特意邀请他加入的...
原创 二... 苏联的贪婪与拒绝三国加入的背后 苏联不仅在全球历史中因其庞大的疆域和强大的军事实力而声名显赫,更因...
原创 墨... 墨西哥,作为一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历史遗产的国家,时至今日依然面临着众多社会和经济上的挑战。这个...
原创 日...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最受伤的往往是无辜的百姓。历史早已给出最深刻的警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
原创 他... 他不仅是同盟会的创始成员之一,也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先驱。汪雨相的一生,是一段不断追寻光明与真理的历程...
市监时评|惩罚学术不端,岂能“... 文|戴若冰 据《新京报》6月14日报道,贺聚良等25名学者因学术不端,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通报批...
原创 南... 好的,我会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对每段进行改写,并适当增加细节描述,字数变化不大: --- 在许多人眼...
原创 宋... 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光义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两人都是第二位皇帝,且都被称为“太宗”。然...
原创 历... 八仙过海的传说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传得极为广泛,尤其是在宋元之后,这个故事体系逐渐形成了中国神话的一个独...
原创 陕... 陕西给人的印象是历史厚重,气候较干燥,实际上陕西的河流并不少,包括我国母亲河之一的黄河,横贯关中平原...
10个关键词回顾第四届中非经贸...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谭苏昕 实习生 张紫越 长沙报道 金桥拓通途,会期虽落幕,合作正当时 湖南,这片中...
原创 4... 在苏联解体之后,1991年12月26日的《纽约时报》刊载的一篇报道中提到了一位挪威籍学者,名叫约翰·...
原创 《... 当然!我帮你把这篇文章改写一遍,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加一些细节让内容更丰富。 --- 为何《史记》里...
原创 张... 张信是明朝前中期的一位显赫大臣,还是靖难功臣张玉的从子及四朝重臣张辅的堂兄。他在建文二年参加科举考试...
原创 唯... 赵南起将军,虽生于韩国,却选择投身中国革命,随后终其一生都在中国战斗和生活。他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奉...
原创 孙... 孙兴祖是明朝开国的杰出功臣,与朱元璋同为濠州的乡人,也就是如今的安徽省凤阳人。因此,他在年轻的时候便...
原创 九... 当然!我帮你把文章改写一下,保持每段意思不变,同时加一些细节,让内容更丰富: --- 相信不少人...
原创 司... 历史求知所 编辑:历史求知所 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收到了秦国的外交召回请求,得知赵国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