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什么秦昭王非要赐死白起?史学家:换成你,你也会赐死白起
迪丽瓦拉
2025-09-14 21:32:24
0

秦昭襄王无疑是战国时期乃至整个封建王朝中一位赫赫有名的雄主。他在位期间为秦国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了秦朝的发展方向。然而,他一生中却因一件事备受后人诟病,那就是赐死了战功卓著的大将军白起。白起为秦国的统一和疆土安全付出了巨大牺牲,屡建奇功,但最终却难逃一死,关于白起的结局,后世评论纷纷,众说纷纭。

常言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用在白起身上同样贴切,不过应该改成“成也魏冉,败也魏冉”。白起最初不过是个普通百姓,出身平凡。但那时的秦国正处于急需强力人才实现霸业的关键阶段,因此渴求英才的秦昭襄王便把识别和举荐人才的任务交给了当时权倾朝野的丞相魏冉。素以善于用兵闻名的白起正巧进入了魏冉的视野。可以说,如果白起是千里马,那么魏冉就是慧眼识珠的伯乐。

白起一生中最幸运的事情,莫过于遇到一个真正赏识他、愿意提携他的魏冉。魏冉对他的才能极为认可,正是在魏冉的极力推荐下,白起才被秦昭襄王重用。同时,魏冉还充当了白起的坚强后盾,保护他免受政治风波影响,使他能够专注于军事事业,充分发挥其军事才能。

魏冉这个人不容小觑,他是秦昭襄王的舅舅,也是宣太后的兄长,代表了早期外戚势力的掌控。虽然是外戚,但魏冉自身的政治能力极强,手段老辣,当年秦国能迅速崛起,魏冉功不可没。白起与魏冉截然不同,白起天赋异禀,是无人能及的军事天才,但往往缺乏政治智慧。幸运的是,白起不必自己操心政治,因为魏冉替他处理了所有复杂的朝廷事务,让白起能心无旁骛地聚焦军事。

那个时代的秦国,政治手腕无人能及魏冉。且当时魏冉权势滔天,掌控朝政。白起早年根本不用操心朝堂纷争,正是魏冉的庇护,使得白起能屡战屡胜,建立赫赫战功。

众所周知,秦昭襄王是一位野心勃勃的君主,他决不容许任何人制约自己。魏冉终究成了他的眼中钉,势必被铲除。魏冉一倒台,白起的保护伞也随之破灭。像白起这样既无政治手腕又性格直率的武将,在失去保护后命运可想而知。值得一提的是,白起虽为将军,却也是魏冉集团的一员,这一点为他日后的悲剧埋下伏笔。

白起的忠诚毫无疑问是归于秦国和秦昭襄王,但秦昭襄王是否真心相信他的忠诚,朝中其他人是否信任他,却是大大的疑问。尤其在魏冉掌权时期,他积累了不少政敌,秦昭襄王也早有除魏冉之意,群臣纷纷倒向反对魏冉一方,白起在魏冉倒台后,境遇急转直下。加上白起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几乎无人出面为他说话,更难以调整他与秦昭襄王之间的微妙关系。

当君主和大将意见不合,且君主对你心生不满时,白起的直率无疑成为隐患。他向来不懂得分寸,面对秦昭襄王从不隐瞒,言无不尽,毫无顾忌。

魏冉倒台后,由范睢接任丞相,范睢也是一位极具才干的谋士。他进献给秦昭襄王未来的国家战略,然而文臣与武将之间的观点往往不同。公元前259年,秦国大举进攻赵国,取得重大胜利,白起建议趁胜追击,彻底攻克赵国。然而范睢则劝阻秦昭襄王停止攻势,这让白起心中极为不满,因为他认为这是绝佳的战机,但君王采纳了范睢的意见。

白起愤然闭门不出,以病辞兵,拒绝出战,这既有赌气的成分,也反映了他对秦昭襄王不听劝告的失望。然而,赌气终究是冲动之举,与君主对抗从来不是明智选择。

白起认为自己只是在表达不满,但秦昭襄王却视之为骄傲自大。随后,赵国公然背信弃义,不但不割让城池,反而联合齐国共同抗秦,秦昭襄王愤怒异常,准备再度出兵。但白起此时却不愿出征,毕竟他先前被阻止出兵,如今又面临新的战争,心中难免复杂。

白起遂以病托辞,拒绝执行出征命令。秦昭襄王也看穿了他的心思,亲自找白起解释当初的顾虑,但对于白起这样的将军来说,选择出兵时机极其关键。

白起将战机置于君命之上,坚信当前已错失最佳出兵时机,故坚决不肯再出征。秦昭襄王虽怒不可遏,但仍派遣将领王陵出兵,结果在邯郸遭遇惨败,秦军伤亡惨重。

邯郸之战成了秦昭襄王一生难得的败笔,击碎了秦国数十年的军事积累。眼见秦军失利,秦昭襄王再次请求白起率兵前线,丞相范睢也亲自前去劝说,然而白起依然坚持己见,拒绝出征。范睢无奈折返,秦昭襄王大怒:“没有了白起,我还能灭赵国吗?”

于是加派兵力继续对赵国发动攻势,但战局陷入胶着。白起冷静评价道:“不听臣计,今果何如?”最终,秦昭襄王不得不亲自登门请白起出兵。

尽管如此,白起仍固执己见,甚至以死相逼,秦昭襄王怒而离去。邯郸之败造成秦国重大伤亡,秦昭襄王对其迁怒也在所难免。就此,一代名将白起黯然谢幕。

后世对这场悲剧多感惋惜,司马迁评价其“死而非其罪”,唐太宗李世民也曾言:“乃君之过也,非臣之罪焉。”但对秦昭襄王而言,白起的死是必然的结局。即便白起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仍难逃君主的忌惮与不满,最终君臣反目,白起的悲剧就此定格。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强... 1935年5月,红军的长征迎来了重要的转折点。经过了无数艰难的跋涉,队伍终于来到了大渡河的岸边。渡过...
原创 刘... 三国时期,风云变幻,英雄辈出。这些历史人物,在政治舞台上大展拳脚,他们的丰功伟业堪称传世之作,甚至连...
原创 宋... 黄庶,字亚父,晚号青社,来自洪州分宁,是北宋著名文豪黄庭坚的父亲。他擅长诗文,留下了《伐檀集》这一传...
王毅在结束对中亚三国访问后接受... 新华社杜尚别11月23日电 11月19日至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应邀赴吉尔吉斯斯坦...
原创 明...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朝代,统治了276年。在这段历史里,共有16位皇帝登基,同时也涌...
原创 皖... 1941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震惊全国的皖南事变,围困了新四军军部。尽管新四军奋力抵抗,经历了数...
原创 历... 中国历史悠久,从春秋战国到各个朝代,总共涌现出了422位皇帝,这个数字还不包括那些如程胜、吴广、张献...
原创 清... 你相信命运吗?在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个普通的船工张员外,他的命运因为一次偶然的冒险几乎发生了改变。这名...
原创 章... 如果单从指挥战斗的能力来看,章邯绝对可以算得上是顶尖的指挥官。在整个楚汉战争期间,除了韩信几乎没有任...
原创 秦... 标题:秦国灭楚时,王翦如何带领六十万大军成功取胜? 在历史的长河中,某些重大事件如同闪亮的星辰,...
原创 正... 《——【·前言·】——》 在中国历史中,华阳夫人一直被视为秦国政权背后暗流涌动的关键人物。许多流...
原创 国... 钟松,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生,曾是胡宗南的得力助手,负责指挥整编第36军。尽管这支部队隶属于军队体系,...
原创 朝... 文|格瓦拉同志 公元1649年,正值清世祖顺治六年,距离大明王朝灭亡已过去五年。当时,清帝国正在忙于...
原创 南... 在宋史记载中,刘锜被誉为与岳飞、韩世忠等人并列的名将之一。提到夜袭敌军时,传统上大家常强调“人衔枚,...
原创 美... 美国提出了一个被称为乌克兰割地求和28条的方案,要求乌克兰承认俄罗斯占领的地区、裁减军力一半、放弃长...
原创 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些朝代的后宫妃子们,在皇帝去世后,常常面临着悲惨的命运。她们要么随皇帝入葬,要...
原创 日... 有分析指出,在地区局势中,有个国家令日本颇为忌惮,若其能牵制日本,或可影响相关格局。美高层在与该地区...
原创 为... 《——【·前言·】——》 为了救刘邦脱困,陈平提出了一项极为大胆且异常的计策——用2000名美女...
蒋介石签名照的价值 蒋中正(1887-1975),字介石,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其亲笔签名照片作为民国及台湾时期的重要...
历史系台生廖妤轩:在川渝之间,... 中新网成都11月23日电 题:历史系台生廖妤轩:在川渝之间,寻找历史的答案 记者 王鹏 “我觉得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