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本文前,诚邀您点击“关注”按钮,这样便能第一时间收到我们的最新文章,也方便您与我们共同讨论、分享您的看法。您的支持是我们不断创作的动力源泉!
文 | 妍妍
编辑 | 妍妍
张学良,这位曾经举世瞩目的风云人物,晚年的生活竟然显得格外奢华。然而,您可曾知道,在他住院期间,他经历了插管又拔管的医疗折磨,似乎命运对他格外捉弄。令人惊讶的是,他在临终时竟然没有留下任何遗言,直到他安静地离世。那么,这位名将一生的传奇究竟经历了什么?为何连一声临终的告别都未曾听到?
爱打麻将的老将军
在夏威夷的华人社区里,张学良以打麻将的技艺闻名遐迩。无论是谁与他对弈,几乎都能见到他大获全胜的情景。令人惊讶的是,张学良不仅记得自己手中的牌,还能准确地记住其他人打出的每一张牌。他的牌友们亲切地称他为“大哥”,即便是输钱,他们也都心服口服。虽然每次的胜利金额不过四十美元,但这位百岁老人却从中找到了无比的乐趣。
曾经号令东北的帅气青年,如今却能在简单的麻将桌上,展现他出色的记忆力和精准判断力。即使已年过九十,张学良仍能在纷繁复杂的牌局中游刃有余,仿佛他的智慧仍在这些小小的牌面和骰子中闪光。
每周五的牌局几乎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桌子旁不仅有一群忠实的牌友,更像是见证他晚年愉悦时光的观众。值得一提的是,张学良从不在家里打牌,总喜欢去华人俱乐部享受那种社交氛围。常常,他会笑着说:“打麻将,不是为了赢钱,而是为了享受那一瞬间的集中精神。”这样的想法或许反映了他作为一位军人的本能:在牌局上,他感受到掌控全局的满足感。
每当牌局结束,他那布满岁月痕迹的手总会稳稳地收起赢来的钱,脸上挂着一抹孩子般的笑容。
万事不沾政
张学良年轻时曾参与过许多历史风云,但到了晚年,他则刻意与政治保持距离。当记者提起东北时,他总会迅速转移话题。有人问到蒋介石,他只是简单地回应:“他是个好人”,然后便闭口不谈。当有人询问他为何不回到东北看看时,他轻描淡写地说:“情感上受不了。”这看似是“情感”的问题,实则更像是他不愿再触及那些与政治相关的痛苦往事。
张学良的心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在经历了“西安事变”的痛苦后,晚年能够远离政治,过上安静的日子,对他而言,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他在日常生活中一直保持这种回避政治的态度。张学良的书房里,几乎看不见任何关于中国近代政治的书籍或资料,取而代之的是一堆文学作品和宗教经典。他每天都花费几个小时阅读圣经,仿佛在信仰中寻找心灵的安慰。每当家里来客,他总会和大家聊些健康或生活琐事,一旦话题偏向政治,他便巧妙地转移话题,或借口疲劳提前离开。
有位访客曾直接问他对西安事变的看法,张学良只是微微一笑,轻声说道:“往事如烟,何必重提?”那一刻,尽管他没有多说什么,但眼中闪过的复杂情绪却足以说明一切。
轮椅上的百岁人生
到了99岁时,张学良因病不得不开始依赖轮椅,但他始终不肯认命,依然让看护推着他四处走动。遇到平地时,他还不忘调侃道:“坐着也挺好,干嘛要走路?”即便年事已高,他依然过得比许多年轻人还要讲究:每天睡十六、七小时,吃饭准时,每餐都要喝汤。他尤其钟爱鱼翅、烤鸭和饺子,生活中的细节彰显出他对品质的追求。
轮椅并未限制他的生活半径。每周日,张学良仍会坚持去教堂参加礼拜,他的看护推着他穿过宁静的檀香山街道,而他总是友善地向路人点头示意。他的轮椅宽大舒适,几乎像一张小型沙发,配有托盘,随时可以记录灵感或翻阅书籍。
这位曾经指挥过成千上万兵马的将军,竟然对轮椅的速度有着近乎孩子般的执着。他常常催促看护:“快点,再快点!”在夏威夷的阳光下,他总是带着满足的笑容。
张学良对作息时间的要求非常严格,连午休也精确到分钟。尽管家人劝他不必如此自律,他却坚持认为:“能活到这个岁数,靠的就是规律。”他把所有的自由和任性,都交给了那辆小小的轮椅。
赵四小姐走了
2000年6月19日,张学良的妻子赵四小姐离世。这位比他小11岁的妻子,一直陪伴他走过了72年的风风雨雨。尽管表面看起来平静,但张学良的手不停地颤抖,心情显然十分沉痛。他常常低声说道:“我的太太已经走了。”又像是在自我安慰般地说:“上帝都有安排。”
失去赵四小姐的陪伴后,张学良的精神状况显然受到影响。即便他坚持继续去教堂做礼拜,精神上却显得十分颓废。儿女们都时常前来探望,担心老父亲的情绪问题。
赵四小姐在张学良心中的地位远超外界想象。七十多年的共同生活,早已让两人形成了默契的关系。赵四小姐生前总是为他精心准备每一餐的中式汤品,而她去世后,张学良依然坚持每天在餐桌上放一碗汤,但他却往往只是呆呆地望着碗,久久不动。
他常常翻看两人的旧照片,特别是那张1928年的结婚照。照片中的他风度翩翩,赵四小姐美丽动人。他常对着照片自言自语,仿佛在向妻子诉说一天的经历。令人心酸的是,这位曾经叱诧风云的将军,失去挚爱后变得异常脆弱,连简单的日常决策也变得犹豫不决,因为这些事情曾是他们共同商量的。
生命的最后时刻
2001年9月28日,张学良因肺炎住进了美国史特劳比医院。尽管已经百岁,他依然顽强与病魔抗争。儿子张闾琳为了配合治疗,违背了父亲的意愿给他插上了呼吸管。看着父亲痛苦的表情,他深感后悔,迅速让医生拔掉了呼吸管。
奇迹般地,虽然只靠胃管输液,张学良的心脏却重新恢复了有力的跳动,仿佛他在与死亡进行一场决斗。住院期间,张学良的病床旁始终有家人陪伴。他虽然无法清晰表达,但仍然通过眼神或手势传递着情感。
张闾琳回忆称,父亲在临终时表现得异常安宁,似乎已经看透了生死。某晚,张学良突然清醒,握住儿子的手,微弱却清晰地说道:“我没有遗憾了。”那一刻,家人从他平静的眼神中读懂了这位百岁老人的豁达。
在病房中,赵四小姐的照片时常引起张学良的目光停留,仿佛他在越过生死的界限,与妻子默默对话。最终,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