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宰相王安石的年终奖究竟有多少?真相揭晓后,令人咋舌。
事实上,北宋官员的薪酬待遇一直相当优厚。尽管当时政务冗杂、官员庞大、财政负担沉重,但国家一直非常重视文官,尤其是那些手握权力的高官,他们的薪水和各项福利令人咋舌。
北宋的官员薪水是由多项补贴组成,包括餐费、着装费、工资和粮食补贴等,这与今天的公务员补贴系统有些相似。可以说,宋代的公务员待遇并不低,尤其是宰相这一重要职务。那么北宋的宰相,特别是王安石,他的工资到底有多少呢?
据史料记载,北宋宰相的基本月薪为300贯。《水浒传》中有一段林冲买刀的情节,他为一把刀支付了1000贯。初时,林冲曾与卖刀的商贩讨价还价,从3000贯压到1000贯,最后还是拿出了大笔积蓄,才将这把宝刀买下。而作为北宋宰相,王安石的月薪仅为300贯,三个月的收入甚至能买下林冲的那把宝刀,可见其待遇的高低。
除了工资,王安石的餐费补贴大致为5万贯,还有500匹绫罗绸缎作为着装费,并且每年还会提供约100石大米作为补贴。综合计算下来,王安石的收入确实非常可观,堪称富贵人家的标准待遇。然而,令人惊讶的是,王安石本人对于物质享受却极为淡泊。虽然他拥有宰相的高位和丰厚待遇,但他的年终奖竟然只有五只羊、5石面和一坛雄黄酒。这些数额可以用“微不足道”来形容,简直和我们今天的年终奖天差地别。
这一待遇甚至与汉代的年终奖相比,显得格外寒酸。以汉代的三公为例,他们的年终奖可包括200斤牛肉以及200斛米,这在当时是极其丰厚的。而即便是在物质相对匮乏的汉代,王安石的年终奖也显得有些寒碜。即使是在经济蓬勃发展的北宋,王安石的年终奖也依旧如此微薄。
王安石生活节俭的态度早已为人所知。许多朋友和亲戚都曾见证过他简朴的生活方式。曾有一位亲戚到王安石家中拜访,以为会品尝到一顿丰盛的宴席,然而桌上仅有几块猪肉和几块饼。亲戚本以为这只是开胃小菜,正等着丰盛的主菜上桌,却没想到最后端上来的一碗汤,令他既惊讶又愤怒。吃完猪肉后,亲戚只吃了饼中间的部分,汤也没喝就离开了。然而王安石却把亲戚没吃完的饼边角部分全部吃掉,这种节俭的生活方式,成为了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王安石的生活始终如一。他的精神面貌虽然没有如范仲淹所写的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他同样非常关心百姓的疾苦。他推出的青苗法、募役法,正是为了减轻百姓的负担,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同时遏制土地兼并,帮助穷困的百姓走向更好的生活。
王安石的节俭和对百姓的关怀在他的著作中有所体现,尤其是他所写的《伤仲永》。这篇文章虽然写的是天才少年仲永的命运,但也表达了他对贫苦百姓家庭孩子无法上学的深深感慨。作为北宋的宰相,王安石在政治上敢于改革,提出许多新法,最终被誉为最伟大的改革家之一。他的座右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无疑展现了他的政治胸怀,而“为国为民”是他内心深处不变的信念。
尽管王安石曾与许多文人如司马光、吕公著、苏轼、包拯等人结下深厚友谊,但因改革原因,他与他们渐行渐远,甚至与自己的亲人也发生了深刻的裂痕。王安石的儿子英年早逝,令他心情沉痛,生活逐渐趋于孤独。在经历了高官厚禄、权力巅峰后,王安石最终选择辞去宰相职务,回归乡间。他的晚年生活十分清贫,养了一头毛驴,每天骑着它悠闲地游览周围的风景,午餐便是简单的一块饼,吃一半,另一半喂给毛驴。这便是王安石晚年的朴素写照。
在辞官归隐后,王安石彻底与政务剥离,他的日子过得十分平静,却依然充满智慧。他的名言、改革思想和节俭生活依旧影响着后人,成为中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个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