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19日,国民党中将宋希濂在被俘之后,忍不住向解放军干部提出了一个困扰他多日的问题:“这些天,一直追击我的,是哪支部队?”得知解放军追击部队的番号和指挥官的情况后,宋希濂沉默了许久。
回溯到一个多月前,二野主力进攻四川、贵州,正式拉开了解放大西南的战役序幕。早在9月,蒋介石便指派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宋希濂,负责指挥其辖区内的钟彬之十四兵团和陈克非之二十兵团,在川东的险要地区坚守至少三个月。然而,宋希濂所指挥的两个兵团拥有十几万兵力,却未能有效抵抗二野的猛烈进攻,最终一路溃败。蒋介石愤怒之下,立即给宋希濂发出严厉的电报,要求他务必固守白马山,绝不可再后退。
白马山位于重庆武隆县西南,是通往重庆的唯一一条险要通道。山势陡峭,东北面崎岖不平,悬崖峭壁下有乌江天险,若此处失守,重庆的防线将变得岌岌可危。宋希濂深知这一点,迅速集结残余兵力,将能作战的部队部署在白马山的四道防线。11月21日,解放军先头部队与驻守白马山的蒋军发生激烈交火。随着主力部队的到来,战斗愈加激烈,最终在23日,蒋军在白马山被击溃。老蒋派去支援的罗广文兵团,在途中遭遇解放军后也迅速被击溃。
白马山战役无疑是整个解放大西南过程中最为惨烈的一仗,蒋军阵亡三千多人,俘虏超过一万,战斗双方死伤惨重。此战过后,宋希濂指挥的部队士气大幅下滑,各个军团的指挥官似乎已失去再战的决心。尤其是当陈克非带领二十兵团准备撤退时,宋希濂却决定不与他同行,因为他深知,蒋介石已暗中命令陈克非监视他,且他害怕一旦回到重庆,必定会为兵败承担责任,甚至面临生命威胁。
这一切的根源,始于8月。那时,国民党湖南省主席陈明仁率部起义,并向宋希濂发电报邀请一起起义。宋希濂拒绝了,但并未上报此事,而是选择隐瞒。没想到,这一消息被派驻宋希濂部的特务得知,向蒋介石报告。蒋介石震怒,但因为依然需要宋希濂为其效命,表面上装作若无其事,暗中派遣自己的侄子毛景彪进行调查。
毛景彪来到重庆后,与陈克非通话时,暗示要将宋希濂的情况及时报告给他。陈克非与毛景彪的谈话被绥靖公署的情报人员监听到,并送交给了宋希濂。当宋希濂看到这些情报时,心中升起了巨大的寒意。他无法理解,在如此关键的时刻,蒋介石还要进行内部监视,这让他心灰意冷,感到前景愈加渺茫。
从资历上看,宋希濂无疑是黄埔军校的佼佼者,早在34岁时就已经是集团军总司令。相比之下,陈克非是黄埔五期的毕业生,直到1944年才担任师长,且年龄比宋希濂大四岁。虽然陈克非的资历和能力不及宋希濂,但他却拥有一个宋希濂所缺乏的优势——他是蒋介石的浙江老乡。在陈明仁起义后,蒋介石对黄埔出身的将领逐渐失去了信任,反而更倾向于相信自己故乡的老乡。
宋希濂指挥的十四兵团中,虽然有六个军的番号,但真正有战斗力的只有第二军,这支部队由陈克非的老部队组成。二十兵团便是由第二军扩编而成,自陈克非成为二十兵团司令官后,宋希濂的指挥权力日益受到限制。因此,在白马山战斗后,宋希濂决定带着直属部队独立行动,与陈克非的兵团分道扬镳。
12月6日,宋希濂的残部在宜宾西南40多里处的牛喜场遭遇了地方帮会的封锁,无法通行。宋希濂派人交涉未果,甚至派出的使者被杀害。愤怒之下,宋希濂决定强攻,将敌方一百多人击毙后,成功夺取渡口。随后,他率部渡江,继续向西行进。
然而,事情并未如他预想的那样顺利。当晚,宋希濂刚入睡,便被叫醒,收到情报称驻防宜宾的郭汝瑰部有异动。宋希濂误以为是蒋介石派兵来捉拿他,匆忙下令部队撤离。谁知,郭汝瑰其实是在筹划起义,这个误会使得宋希濂错过了重要时机。
12月9日夜,宋希濂在一个破庙召集军官开会,发表了充满悲壮的演讲。他告诉部下,虽然前途渺茫,但只要有一线生机,就应为之拼搏。随后的选择让人痛心,约七十名军官在会议后主动领取遣散费离去,只剩下三分之二的人决定继续跟随宋希濂。第二天,宋希濂继续带领残部前行,目标是西昌,并计划在滇西立足,最终如果不成,则前往缅甸。
然而,解放军已得知宋希濂的动向。12月12日,我军派遣18军52师155团紧急从宜宾出发,沿岷江西岸追击宋希濂。随着追击部队的不断增援,宋希濂的残部已不堪一击。到了12月19日,解放军开始逼近,宋希濂的部队仅剩不到二千人。当宋希濂率领部队渡河时,突然遭遇解放军的猛烈进攻。尽管解放军的前锋部队只有几百人,但由于宋希濂的部队早已士气崩溃,迅速溃散。
宋希濂带着警卫排试图逃跑,但很快被解放军包围。面对困境,他拔出手枪试图自杀,然而被警卫排长袁定侯及时制止。在袁定侯的劝说下,宋希濂穿上普通士兵的衣服,带领警卫排投降。初时,宋希濂试图蒙混过关,称自己是“周伯瑞”,而不承认自己的真实身份。可是,当其他俘虏被问及是否认识宋希濂时,他们都装作不知,宋希濂因此侥幸度过了这一关。
然而,第二天,宋希濂的身份最终暴露,解放军干部问他,追击他的部队是哪个单位。宋希濂得知,指挥追击部队的竟是18军52师155团团长阴法唐,这位仅27岁的年轻指挥官,令宋希濂大感震惊。得知自己被一个团追击,宋希濂深感自责,后悔不已,若早知是一个团,他绝不会那样仓皇逃跑。
最终,宋希濂的西逃计划彻底失败。二野五兵团司令员杨勇高度评价了155团的表现,称此次歼灭宋希濂部队的主要功劳归功于155团。虽然宋希濂未能成功逃往滇西或缅甸,但如果他当时得以逃脱,历史的走向可能会截然不同,尤其是在金三角一带,若宋希濂继续活跃,恐怕会制造比李国辉、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