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戴旭:中国从来没有单独彻底战胜过日本,未来可一战永绝后患
迪丽瓦拉
2025-09-15 20:04:38
0

中日两国相隔仅一衣带水,原本是互为邻邦,但令人遗憾的是,日本却屡次挑起战争,扰乱周边国家的安宁。无论在国土面积、人口数量,还是文化历史的深厚程度上,日本都无法与中国相提并论。实际上,中国的中原王朝曾是日本学习和崇敬的楷模,尤其是唐朝,至今对日本的影响仍深远可见。

然而,令人关注的是,每一场战争几乎都是日本主动挑起的,而即便在中国的国力最强时,中原王朝从未把日本视为主要敌人,也没有对其领土有所觊觎。甚至可以说,中国与日本的邻国关系,对日本而言是一种幸运。

在讨论中日之间的战争时,我国军事专家、空军大校戴旭曾在他的著作《C形包围》中提到:“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历史上我们从未单独彻底战胜过日本。未来是否有这种可能?如果有,那就该打一场,永绝后患。”——摘自《C形包围》。

戴旭大校的用词极其谨慎,他强调了“单独”和“彻底”这两个词。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一点不无道理。中国史书中首次提到日本的记录出现在《汉书》中,记载道:“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乐浪是汉朝在朝鲜半岛北部设立的一个郡,倭人经常通过乐浪来到中原地区进行朝贡。

《后汉书》还提到:“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 光武帝赐给倭奴国的印章如今仍保存在日本福冈市博物馆。这枚印章小巧玲珑,通体高2.2厘米,印台高0.9厘米,印面呈方形,长宽各为2.3厘米,刻有五个隶体字:“汉委奴国王”。值得注意的是,在汉朝时期,“委”与“倭”是同义的。

汉朝的皇帝从未将倭奴国视为威胁,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倭奴国在唐朝初期竟敢主动挑衅中原王朝。中日之间的第一次重要冲突发生在唐朝时期的白江口战役。白江口位于今天的韩国锦江入海口,标志着日本首次通过武力干预朝鲜半岛,试图通过军事打击唐军,扩大其在东亚的势力范围。

据史料记载,公元663年,倭奴国派出四万多兵力,及一千多艘战船,而唐军只有1.3万士兵和170艘战舰。在这场海战中,尽管日军兵力占优,但依然惨遭唐军重创。关于日军的损失,史料并未明确记载,《旧唐书》仅提到:“仁轨于倭兵与白江之口,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从后来日本千年内未敢再干预东亚大陆,并虚心向唐朝学习的态度来看,日军遭遇的打击无疑是毁灭性的。

值得铭记的是,白江口战役的唐军指挥官,正是刘仁轨,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抵抗日本的名将。尽管白江口战役重创了日本军队,但由于战斗并未发生在日本本土,并未给日本带来彻底的毁灭性打击。因此,这场战役虽意义重大,但无法被视为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白江口战役确立了一个长达千年的东亚格局,而日本也因这场惨败进入了长期的沉寂期。直到明朝末期,日本才再次对朝鲜发起军事干预,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壬辰倭乱。这场战争依然以中国的胜利告终,而之后的甲午战争与抗日战争,成为了中日之间接连不断的冲突。

从历史脉络来看,中日两国之间的恩怨已延续了千年之久。每一次日本的侵略,几乎都始于对朝鲜半岛的干预,继而逐步渗透到中国,这一战略从白江口战役到甲午战争几乎未曾发生本质变化。唐朝和明朝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日本的野心,但始终未能彻底打垮它,也未能将战火烧至日本本土(虽然白江口战役与壬辰倭乱中国取得了胜利,但日本始终未投降)。即使在抗日战争时期,尽管日本最终投降,但那也是在全球反法西斯联盟的共同压力下,才勉强得以接受的。

因此,戴旭大校所说“历史上从未单独彻底战胜过日本”也不无道理。纵观史实,我们可以发现,中日之间的每一场战争,几乎都从朝鲜半岛开始,谁在半岛上占据优势,谁就能在后来的战争中占据主导地位。朝鲜半岛的重要性在地缘政治中无可替代,这也是为何中国当年在朝鲜战争中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抗美援朝的根本原因,因为一旦失去朝鲜半岛,历史上甲午战争的惨痛教训将再次上演。

在分析中日之间的历史冲突时,我不禁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战争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日本手中?无论是唐朝、明朝、清朝,还是抗日战争,日本似乎总能随心所欲地发动战争,进攻时进攻,撤退时撤退,甚至在战败时仍能通过“投降”快速撤回数十万大军,毫无后顾之忧。为什么中国在这些战争中总是被动应战?

日本至今没有从历史中吸取足够的教训,白江口战役中的“海水尽赤”、广岛和长崎的两颗原子弹、以及七名甲级战犯的绞刑,都没有让日本真正悔悟。今天的日本仍旧没有真正反省过去,靖国神社仍然在祭拜侵略战争中的甲级战犯,昔日侵略的土地至今未归还。显然,历史并未给予日本足够的惩戒。

如果日本继续走上歧途,拒不悔改,那么在未来,必须对日本采取彻底的行动,避免它再次对世界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对于日本,历史上许多中外名人对其评价都非常到位。清朝康熙皇帝曾评价日本:“倭子国,最是反复无常之国。其人,甚卑贱,不知世上有恩谊,只一味慑于武威……故尔,不得对其有稍许好颜色。”康熙并未见到甲午战争的惨烈,未曾经历抗日战争的硝烟,但他的洞察力无疑是准确的。如果康熙能够预见百年后的日本扩张,收复台湾后,他或许会下令东渡日本,彻底平定这片不安定的岛屿。

法国总统戴高乐也曾有过深刻的评价:“日本,这是一个阴险与狡诈的残忍民族,类似于欧洲中世纪的吸血鬼德库拉,一旦发现敌人的弱点,就会毫不犹豫地撕开它,彻底摧毁。”戴高乐的话并非空穴来风,历史证明,日本的侵略决不手软,对待这样一个邻国,绝不可掉以轻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赵... 赵构,南宋的开国皇帝,历史上称为宋高宗,是宋徽宗赵佶的第九子,也是宋钦宗赵桓的弟弟。赵构的一生与皇位...
原创 两... 1942年8月,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官顾祝同没有选择直接对抗日军,而是下令第40师师长李觉亲自出征,带...
原创 日... 战争历史中,许多经典战役常被拿来相互比较,比如同样以坑道战闻名的“硫磺岛战役”和“上甘岭战役”。然而...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周建屏:抗...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即日起,推出“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专...
原创 抗... 1945年抗战胜利后,秦基伟接替李达担任了太行军区司令员。当时,太行军区与太岳军区、冀南军区、冀鲁豫...
原创 抗... 在阅读本文之前,诚邀您点击“关注”按钮,这样便于未来随时获取更多相关文章,也能参与讨论与分享。感谢您...
原创 日... 好的,我会在保持原意和字数大致相当的基础上,为每段文章进行改写并增加细节描写: --- 阅读本文前,...
阳泉南杨家庄元代纪年壁画墓发掘... 本报讯(记者王荔)日前,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阳泉南杨家庄元代纪年壁画墓的重要考古发掘成果。这座墓葬明...
以身入局,全盘革新,《三国:天... 三国SLG品类发展至今,总少不了无数的唱衰和看好。 的确,谈及三国SLG品类,单一个“卷”字已很难概...
原创 拥... 中国历来人口众多,民族成分也相当复杂,因此姓氏的种类非常丰富。随着各民族的长期融合,除了我们常见的主...
献礼抗战胜利80周年,张新科长... 6月19日上午,2025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长篇历史小说《铁语》全球版权推介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
代代相传的珍宝:民国三年袁世凯... 在海南博鳌的老宅院,邓先生总会在梅雨季打开二楼的樟木书柜。最深处的檀木匣里,躺着一枚泛着柔光的中华民...
原创 志... 作者:九鱼亭 1953年初春,志愿军180师工兵连指导员王顺秀接到了一个紧急任务——在短短一天内,...
原创 明... 大明正统十四年八月十八日清晨, 大明王朝金殿内响起了令人心碎的哭声,这一天注定载入史册。这场朝会对于...
原创 斩... 好的,以下是您文章的改写版本,保留了原有的核心意思,并且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和语境丰富性: --- ...
原创 建... 这张珍贵的老照片拍摄于革命战争胜利后,地点位于天安门城楼上。照片中的两位人物分别是站在左边、戴着墨镜...
原创 2...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明确的文献来源和截图,请知悉。 --- 1949年...
原创 抗... 抗战的胜利,是无数抗日英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初延将分...
夕照苏州河——踏访上海四行仓库... 新华社上海6月19日电 题:夕照苏州河——踏访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新华社记者丁增义、许晓青、王春...
原创 明... 乾嘉道三朝的名臣吴熊光,在他的著作《伊江笔录》中,详细记录了自己在乾隆朝时期那段充满坎坷与辛酸的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