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秋季,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后,一部分红军选择留下守卫根据地,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成功重建了红25军。到了1934年11月,红25军开始了长征。此后,原红28军的政委高敬亭继续领导残余的红军游击队,在大别山展开了艰苦的游击战斗。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进入了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时期。南方八省的游击红军被改编成了新四军,中央派出四名同志前往大别山,与当地游击队取得了联系。此后,大别山的红军游击队经过改编,成为了新四军第4支队,随即在高敬亭等人的带领下,向皖中地区进发,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之中。
在改编新四军第4支队的过程中,前往大别山的四位同志分别是郑位三、肖望东、张体学和程启文。那么,这四人在新中国成立后都担任了哪些重要职务呢?
郑位三是鄂豫皖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在土地革命时期,他长期活跃于这片根据地的各个角落。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被派往大别山,参与游击队的改编工作。新四军第4支队成立后,郑位三担任了留守处负责人。皖南事变爆发后,他被任命为新四军第二师的政委,领导第二师在淮南等地坚持开展抗日斗争。解放战争时期,郑位三参加了著名的中原突围,但由于长期战斗,身体日益虚弱。建国后,他的主要任务转为治疗和休养。1975年,郑位三因病去世,享年不满70岁。
肖望东在新四军第4支队成立后担任了政治部主任,后来他参与了八路军第四纵队的改编工作。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第四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4师,肖望东继续担任政治部主任。1942年,肖望东调任新四军第二师政治部主任,带领部队参与了淮南根据地的创建与巩固作战。解放战争时期,肖望东担任了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的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等职务,参与了华东战场的一系列重大战役。新中国成立后,肖望东被授予中将军衔,担任了南京军区副政委、文化部副部长、部长以及济南军区政委等职务。1989年,肖望东因病去世,享年78岁。
张体学在新四军第4支队成立后担任了留守处警卫排的政治指导员,他积极开展统战工作,为促进两党合作做出了不少贡献。同时,他也积极组织军民进行坚决的反抗斗争,尤其是在与国民党顽固派的对抗中展现了非凡的领导才能。皖南事变后,张体学加入了新四军第五师,担任十四旅政委,并挺进鄂皖边区,带领部队开展反顽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张体学长期在湖北工作,担任了湖北省省长、湖北省委书记等重要职务,为湖北的经济恢复和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73年,张体学因病去世,享年58岁。
程启文则在新四军第4支队成立后,担任了支队政治部总务科科长。在皖中地区参与一段时间的战斗后,他调任新四军第5支队,积极参与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工作。皖南事变发生后,程启文先后担任了新四军第四旅第十团团长和新四军江北指挥部警卫大队长等职务,继续在党的领导下投身抗日斗争。解放战争期间,程启文活跃在东北,参与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以及解放广西等多场战役,转战大半个中国,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新中国成立后,程启文担任了55军副军长以及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务,并于1961年晋升为少将。1994年,程启文因病在广州去世,享年7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