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纣成功后,周武王大封诸侯,周公旦居功至伟,被封到远古帝王少昊的故墟曲阜,这就是鲁国的由来。从封地来看,周王室对鲁国是寄予厚望的,希望能够压制姜子牙的齐国,至少也应该相抗衡。
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齐国越来越强大,齐桓公时已能够称霸天下;鲁国却已经沦落到中等诸侯了。田氏代齐后,老牌帝国齐国再次焕发生机,齐威王、齐宣王时期齐国成为数一数二的大国;鲁国越发衰落,苟延残喘到战国末期,被楚国所灭。拿了一手好牌的鲁国,为什么会越来越落后呢?
01:受礼法限制,鲁国行政效率低下且呆板
被封到鲁国后,周公旦并没有去封地,而是一直在周王室效命,他的长子伯禽代为建国。伯禽到鲁国后,一切遵守礼法,行政效率非常低,三年后才向周王室汇报施政情况;我们来看同时期的齐国,姜子牙结合实际情况,简化礼仪,半年时间就理清了内政,向周王室汇报。周公旦当时还感慨道:
呜呼,鲁後世其北面事齐矣!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越到后期,鲁国的礼法越发呆板,没有过像样的改革,以周礼的坚定执行者立世。战国初期,很多国家都遇到了鲁国那样的麻烦——士大夫势强,架空国君,比如说同时期的秦国、楚国,在强大的生存压力下,他们纷纷变法图强,可鲁国始终没动静,坚持走不合时宜的老路。
和鲁国相似的还有燕国,以老牌诸侯自居,缺乏改革图强的动力,即使晋入七强了,也是垫底。
02:鲁国缺乏有作为的君主
纵观其他国家,总有那么几个奋发图强的国君,比如说秦国的秦穆公,楚国的楚庄王,齐国的齐桓公,燕国的燕昭王,可是翻遍《鲁周公世家》,也没看到具有奋发开拓的有位君主,一个也没有。
鲁桓公、鲁庄公、鲁僖公时期,是鲁国最强大的时候,细细看来,也不过如此。鲁桓公的夫人文姜和她哥哥齐襄公私通,鲁桓公明知自己被绿了,就是不敢反抗,最后还被齐襄公派人干掉了,鲁国屁都不敢放一个;鲁庄公时期倒是挺了一把,派大将曹沫和齐国开战,结果打了三仗败了三次,最后靠卑鄙无耻手段要回了失地;鲁僖公倒是不错,深谋远虑的,只可惜同时代的都是超级大碗,鲁国也就是欺负欺负周围的小国。
之后的国君就不能看了,比方说鲁成公、鲁昭公颠颠地巴结晋国国君,人家根本不待见。
03:鲁国内斗严重,内部消耗大
鲁桓公的儿子鲁庄公,也被老婆绿了。老婆哀姜和他兄弟庆父有一腿,鲁庄公去世后,哀姜联合庆父,干掉了庄公指定的继承人鲁湣公,打算把情人扶上台,阴谋失败,鲁国陷入动乱。公室势力渐渐衰落,三桓势力渐大,鲁国陷入了长期的内斗消耗中,再也没有恢复过来。
越是衰弱的国家,越是穷讲究多,越是喜欢窝里斗。孔子是个优秀的政治家,不仅能说,手上功夫也不错,只可惜干了不到两年,就呆不下去了;战国初期,名将吴起为鲁国效力,鲁国打了几次胜仗,结果大臣嫉妒,也被赶跑了。
自从春秋末期陷入内斗后,鲁国日子就一天不如一天了,再也没有恢复过来。实力不济,自然无法跻身战国七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