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宋时轮生平最满意一战,不是淮海战役?建国后和老部下陈瑛透露过
迪丽瓦拉
2025-09-16 04:03:09
0

欢迎大家关注简史笔记!我非常期待在评论区看到您的留言和讨论,您的宝贵建议和认可将成为我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

宋时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上将。

这位资深老将军的一生充满了辉煌战绩,参加过无数次重要战役,包括著名的三大战役,抗日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那么,他最满意的哪一场战斗呢?

在解放战争期间,宋时轮打出了许多精彩绝伦的战役,因此流传着一句话:“排炮不动,必是10纵。”原因是宋时轮担任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司令员,他带领部队多次在战场上及时阻击敌军,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回顾宋时轮参加的战役数量之多,几乎无法细数:他曾参与三大战役开篇之战的济南战役,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甚至在建国后还投入了抗美援朝战争。

不少人可能以为,宋时轮最满意的必然是意义深远的淮海战役——这场战役不仅是在战斗中边打边制定策略的典范,也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宋时轮最满意的却是一场名气远不及上述几大战役的战斗——那就是上蔡战役。

这场战役相比济南、淮海战役,甚至抗美援朝战争,都显得不那么显赫,那么为何宋时轮对它念念不忘?

建国后,宋时轮第10纵队的老部下陈瑛曾去南京看望这位老首长。在回忆10纵的光辉战绩时,宋时轮亲口说道:“上蔡一仗打得最好!”

为什么会这样?让我们一同回溯到故事的起点——1947年8月。

那年,为了掩护刘伯承、邓小平率军挺进大别山,中央决定让宋时轮率第10纵队在鲁西南一带牵制敌人,寻找机会阻击国民党整编第5师和整编84师。

要知道,国民党整编第5师可是五大王牌之一!

宋时轮清楚,第10纵队与整编第5师实力对比极为悬殊,劣势明显。那么如何作战?又该在哪里应战?他开始细致谋划。

很快,宋时轮制定了梯次配置,交替作战的防御部署方案。

简言之,就是第1梯队作战时,第2梯队立即接替防御阵地,并准备支援第1梯队,依次循环。这样,敌军每前进一步都要面对防线的杀伤,被迫频繁调整战略,付出沉重代价。

依靠此战术,宋时轮成功完成了阻击任务,也为后续的上蔡战役打下了坚实基础。

时间来到1948年5月,粟裕率华东野战军多个纵队准备南渡黄河,与中野第11纵队会合,寻找机会全歼敌军。

6月,宋时轮接到紧急命令,立即率第10纵队东进,在平汉路东侧和上蔡一带布防,迅速阻击国民党胡琏部队,防止其越过洪河。

尽管命令下达时已非常紧迫——6月16日下午两点,要求6月17日上午赶到上蔡,仅剩不足20小时,但宋时轮毫不犹豫,立刻下令部队先行出发,边行军边布置作战计划。

半夜时分,侦察部队送回情报:胡琏已占领上蔡,指挥部设于城内,且其麾下11师正北渡洪河,朝开封方向进军。

宋时轮顿感任务紧迫,担心阻击计划是否能顺利实施。

来不及犹豫,他迅速决定:先攻其指挥部以吸引敌人注意,再趁敌回援时予以打击。

换句话说,就是率军向胡琏驻地猛攻,迫使其回援部队脱离主攻线,进而主力迎击回援部队。

不过,胡琏可不是轻易被蒙蔽的对手!

如果他看破宋时轮的计谋,拒绝回援,坚守指挥部,那么宋时轮的计划将彻底失败。

宋时轮开始深思熟虑。

经过判断,他相信胡琏会中计,原因有二:

第一,胡琏已占据上蔡,若指挥部被攻击,势必重视,不会置之不理;

第二,胡琏性格谨慎,增援行动带有条件,优先考虑自保,不会轻易放弃指挥部。

最终,宋时轮果断下令全军加速向上蔡城进发,做好强攻准备。

6月17日上午,宋时轮率队抵达上蔡。稍作休息后,立即部署进攻。

但这场进攻并非简单的冲锋,而是带有战术目的的佯攻。

宋时轮特别嘱咐:“对上蔡的攻击只许佯攻,不许真攻,但必须猛烈。”

第10纵队的老兵们心领神会:这是要吓住胡琏,让他以为指挥部遭重击,从而调动回援。

果然如宋时轮所料,胡琏见指挥部受到攻击,立刻命令部队回援上蔡,意图速战速决消灭宋时轮的部队,再去增援开封。

6月18日清晨,胡琏的部队发动反击。

宋时轮亲自指挥第10纵队下辖的28师和29师迎战。

尽管行军一夜未休,士兵们奋勇杀敌,誓死抵抗。

胡琏急得调动步兵、炮兵和坦克联合攻击,想要一举突破,却一次次被宋时轮部队击退。

整编第11师的回援部队遭受沉重打击。

赢得第一波战斗胜利后,宋时轮迅速下令放弃第一道阻击阵地,转移至第二道防线,准备继续以梯次战术应对敌军。

胡琏果然中计,被诱入第二道阵地,面对不同战法,再度被击溃,士气大挫。

经历连续激战,胡琏彻底失去斗志,担心整编11师会被彻底消灭,遂命部队撤退至汝南一带。

宋时轮没有乘胜追击,毕竟既定阻击任务已完成。

上蔡战役中,宋时轮指挥才能得到了充分展现。

他率第10纵队紧急行军至上蔡,以巧妙的战术引诱敌军回援,利用梯次战法重创敌方精锐整编11师。

这场胜利为粟裕攻克开封创造了宝贵的战略机遇。

建国后,宋时轮与老部下陈瑛闲谈时,二人对上蔡战役赞誉有加。

宋时轮坦言,这场战斗是他一生中最满意的一仗。

因为在这场战役中,他运用了灵活机动的战术,不拘泥于成规,凭借对敌我形势的准确判断,巧妙地斗智斗勇。

以仅860人的兵力,咬住了敌军5000多人,实属经典的以少胜多之战,令人叹为观止!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更多互动(点赞、评论、转发),才能被认定为铁粉。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点个关注,成为铁粉,第一时间收到我的最新推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张... 好的,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写,让内容更丰富: --- 无论是在任何一个三...
原创 有... 当然!我已经根据你的要求将文章重新改写了,尽量保留原意的同时添加了更多细节描述和丰富的情感。以下是改...
原创 朱... 朱元璋,这位从贫困中崛起的开国皇帝,经历了从一介平民到登基称帝的伟大转变。他不仅完成了人生的逆袭,而...
童飞:明代《王文成公全书》刊刻... 内容摘要:明刊《王文成公全书》现存郭朝宾杭州初刻本、谢廷杰南京重刻本、黄纪贤桂林翻刻本三种版本。前两...
志说南宁 | 清朝的南宁(一)... 清军入关以后,一路南下,先后打败岭南地区的抗清武装和吴三桂军,确立了对岭南地区的有效控制。清朝前中期...
原创 本... 虽然希腊的王室历史复杂且动荡不安,尤其是在不断更替的君主们之间,很多人可能对这些历史细节感到陌生,但...
原创 这... 文:jinnie 爱新觉罗·显琦,是末代皇帝溥仪的侄女,肃亲王善耆最小的女儿,被世人称为“大清最后一...
原创 朱... 朱元璋是明朝的创立者和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而在他众多的子嗣中,有一位较少为人知,他便是朱元璋的第五...
原创 地... 李白:永不消逝的电波 “要为李白这个名字增光,而不是让李白给自己增光。”这是李白生前的座右铭,展现了...
原创 朱... 朱元璋,这位被誉为“土豪皇帝”的历史人物,堪称大明王朝的独特代表。他出身于贫困且艰难的背景,经过无数...
原创 明... 曾秉正的悲剧:明代清官为何结局凄惨? 一、洪武朝的清官典范:曾秉正的仕途轨迹 明洪武九年的春天,紫...
原创 西... 下面是改写后的文章: 《——·前言·—— 王莽篡汉,一位忠臣的反叛,起兵十万讨伐新朝,虽然最终...
原创 挪... 5月22日下午,挪威、西班牙和爱尔兰这三个欧洲国家出人意料地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并且这一决定将在5月...
原创 北... 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
原创 黄... 1924年,黄埔军校完成了轰轰烈烈的招生工作,正式开始了第一学期的教学。蒋介石作为校长,也开始在校内...
原创 朱... 1368年,经过十五年艰苦的征战,朱元璋终于成功登基称帝,开创了大明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具特色的开...
原创 华... 开国上将钟期光有一个特别有趣的外号——“妈妈主任”。这个名字的由来,其实包含了两个非常独特的含义。首...
谁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吃螃蟹... 要说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到底是谁,正儿八经的史书里还真没写。 不过靠着民间传说和文献里的蛛丝马迹...
抗战胜利80周年重点电视剧创作... 本文转自【光明网】;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18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原创 明... 明代家宴上的妙对奇缘:李振方与张鹤鸣的文化传承佳话 一、大儒李振方的学术人生与家族荣光 (一)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