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北宋女子嫁三次,为三家各生一个名人,两个儿子与苏轼有恩怨情仇
迪丽瓦拉
2025-09-16 05:33:08
0

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避寒

编辑|避寒

《——【·前言·】——》

一个女人,三段婚姻,生下三个孩子,其中一个成了高僧,一个当了进士,一个做了艺伎。

这三个人在历史舞台上相遇,竟然上演了一出生死恩怨的大戏。

更令人震惊的是,直到临死前,他们都不知道彼此竟是同胞。

被抛弃的孩子们

公元1032年的一个夜晚,金山寺门前出现了一个两岁的孩子,没人知道他从哪里来,寺里的老僧收留了他,取名了元。

孩子聪明伶俐,很快就能背诵经文。

十几年后,这个弃婴成了名震江南的佛印禅师,但他不知道,抛弃他的母亲叫仇氏,更不知道,自己还有两个兄弟姐妹。

同一时期,扬州国子博士李问家中。

李问的小妾仇氏生下了一个儿子,孩子取名李定,李问的正妻抚养了这个孩子,李定从小聪颖过人,读书用功。

他以为自己是嫡子,根本不知道生母的真实身份。

仇氏又一次被赶出了家门,这已经是她第二次因为"品行不端"被休弃,第一次丢下了佛印,第二次丢下了李定。

她带着屈辱,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几年后,汴京教坊司来了一个新的艺伎,她叫蔡奴,艺名郜六,容貌出众,歌舞俱佳,很快成了头牌,没人知道她的真实身世。

包括她自己,她只知道母亲仇氏年老体衰,靠她养活。

却不知道自己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在寺庙里参禅,一个在官场上厮杀,三个孩子,三种命运,同一个母亲,却从未谋面。

苏轼与佛印的友谊迷局

公元1071年,苏轼调任杭州通判,那时的苏轼,春风得意,刚刚在京城崭露头角,文名已传遍天下,但他对僧人向来没什么好感。

佛印听说苏轼的大名,特意从金山寺赶到杭州拜访。

衙役进来禀报:"有僧人求见。"苏轼头也不抬:"就说府尊火正红。"这是拒客的暗语,佛印听了,淡然一笑:"请转告他,门外一块铁。"

苏轼愣住了,火遇铁,必然要锻造。

这个僧人在挑战自己,两人见面后,一番机锋交锋,苏轼发现这个僧人学问渊博,诗才横溢,远非寻常僧侣可比。

从此,一个儒生和一个僧人,成了莫逆之交。

两人经常在一起参禅论道,有一天,两人打坐,苏轼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佛印说:"像一尊佛。"苏轼得意地问:"那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吗?"

佛印摇头,"像一摊牛粪。"苏轼大笑。

佛印不动声色,继续打坐,苏轼回家后,向妹妹苏小妹炫耀这件事,苏小妹冷笑:"哥哥,你输了,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像佛,你心中有什么,不是很清楚吗?"

苏轼这才恍然大悟。

公元1075年,佛印突然找到苏轼,神色凝重,"东坡,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什么秘密?""李定是我同母异父的弟弟。"

苏轼震惊了,李定,那个在朝中春风得意的新贵,竟然是佛印的弟弟?

"还有,"佛印继续说,"他不为生母服丧。"这句话如雷击顶,在宋朝,不为生母服丧是大不孝,这是足以毁掉一个官员政治生命的罪名。

苏轼的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他和李定在政治上本就不合,李定支持王安石变法,苏轼反对,现在有了这个把柄,"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苏轼问。

佛印叹息:"李定从小不知生母身份,如今飞黄腾达,更是不认这个低贱的生母。"

"那你呢?你为什么知道?""我是被她亲手抛弃的。"佛印的声音很轻,"但我原谅她了,李定不知道,也许是幸运的。"苏轼沉默了。

政治风暴中的兄弟仇杀

公元1075年,朝堂之上,苏轼起身弹劾:"李定生母仇氏去世,李定不解官持丧,此乃大不孝!"满朝文武哗然。

李定脸色煞白,他确实不知道生母的身份,更不知道她已经去世。

"臣父母皆在,何来不孝?"李定强辩,但苏轼有佛印提供的详细证据,李定百口莫辩,最终,李定被迫离职回乡守孝。

这一年的政治斗争中,李定败得彻底。

守孝期间,李定才从养父李问的临终遗言中得知真相,原来自己真的是庶子,原来生母真的叫仇氏,原来她真的已经死了。

但最让他震怒的是,苏轼怎么会知道这些?

经过调查,李定发现了一个令他无法置信的事实:消息来源竟然是金山寺的佛印,更让他震惊的是,佛印竟然是自己同母异父的哥哥。

"我的亲哥哥,为了帮助外人,竟然出卖我!"

仇恨的种子,在李定心中疯狂生长,公元1079年,李定重新回到朝堂,担任御史中丞,他等待机会已经很久了。

苏轼调任湖州知州,按例要上《湖州谢上表》。

在这份例行公文中,苏轼写道:"难以追陪新进",李定抓住了这句话,"苏轼讥讽朝政,怨谤君父!"李定在朝堂上大声弹劾。

一个"难以追陪新进",被李定解释为讽刺新法和新进官员。

宋神宗震怒,苏轼被逮捕入狱,这就是震动朝野的"乌台诗案",在御史台的大牢里,苏轼度过了人生中最黑暗的103天。

每天都有人审讯他,逼他承认"谤君"的罪名。

每天都有人暗示他,稍有不慎就是死罪,审讯官一遍遍地问,苏轼知道,这背后是李定在操控一切,曾经的朋友佛印的弟弟,现在要置他于死地。

幸运的是,王安石出面求情,最终苏轼免于一死,被贬黄州。

命运的荒诞与历史的沉思

就在苏轼在黄州过着谪居生活的时候,汴京教坊司的蔡奴,依然在为生计奔波,她不知道自己的两个哥哥正在进行一场生死博弈。

她不知道那个在黄州写《前赤壁赋》的苏轼,曾经因为她母亲的关系而身陷囹圄。

她不知道那个在金山寺参禅的佛印,就是当年被母亲抛弃的第一个孩子,她只知道,母亲仇氏年老多病,需要她的照顾。

每当有官员来教坊司寻欢作乐,蔡奴都会打听朝中的消息。

她永远不会知道,苏轼的悲剧,与她们母女的命运紧密相连,黄州赤壁之下,佛印专程来看望苏轼,两人在江边相对而坐,都已是满头白发。

"东坡,我害了你。"佛印说。

苏轼摇头:"不,是我害了自己。"公元1087年,李定去世,他至死都不知道,自己在汴京还有一个妹妹,也不知道,苏轼其实已经原谅了他。

公元1098年,佛印圆寂,他带着对弟妹的牵挂离开人世。

也带着对那段政治恩怨的深深忏悔。

公元1101年,苏轼去世,在他的遗物中,人们发现了一幅画,画的是三个孩子在玩耍,旁边站着一个女人,没人知道这幅画的含义。

至于蔡奴,史书再无记载,也许她一直在教坊司度过余生。

也许她最终嫁给了某个商人,但她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的两个哥哥曾经因为政治斗争反目成仇,也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的身世竟然牵动了整个北宋的政治风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血缘关系在权力面前不堪一击?政治斗争必然会撕裂一切温情?还是说,无知有时候是一种幸福?也许答案都对,也许都不对。

历史从来不给标准答案。

它只是冷漠地记录下这些荒诞的片段,让后人去思考,去叹息,去警醒,一个女人的三段婚姻,改变了北宋的政治格局。

三个孩子的不同命运,演绎了权力与亲情的永恒博弈。

这就是历史的魅力,也是历史的残酷,它总是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展现出最深刻的人性真相,仇氏去世的时候,大概不会想到,自己的三个孩子会以这样的方式在历史上留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咸... 提到咸丰皇帝,我们不得不提到两个女人,她们分别是慈禧和慈安,这两位皇太后在中国历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文博有意思丨故宫里的大缸,有啥... 中新网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 上官云)去故宫博物院参观时,你有没有注意到里面的大缸?据故宫博物院研...
原创 谁... 在台海问题上,中国多次强调,台湾是中国的内政问题,然而一些国家仍喜欢插手其中,借此寻求存在感。最近,...
原创 原... 虽然蜀国在初期人才济济,但到了后来,几乎陷入了无人可用的困境。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刘备在发动...
原创 他...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英雄猛将,能够被称为猛将的也许并不多,像项羽和吕布这些人物,就让人十分佩服。然而,今...
原创 历... 太子是皇位继承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当然,太子权势过大,又会引起皇帝的忌惮和不满,所以有不少太子没...
原创 明... 俗话说,自古高手多藏于民间。他们表面看起来平凡普通,其实身怀绝技。比如华佗,大家都知道他是神医,能够...
原创 此...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许多人物和故事常常被尘封在古老的文献里。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人物—...
原创 日... 日本历史上曾有三位初代将军建立了幕府政权:源赖朝、足利尊氏和德川家康。然而,与源赖朝和德川家康那种果...
馆藏文物——陶穿带印 陶穿带印,汉代,印面长2.5厘米,宽2.3厘米,高0.8厘米,重6克。灰陶质地,整体呈方形,底部阴刻...
为何日本的新军事路径值得全球审... 有人担忧高市早苗首相领导下的日本正在逐渐背离战后和平主义身份,并走向曾摧毁该地区的军国主义,这种担忧...
原创 赵... 赵云和马超,都是三国时期非常著名的武将。如果两人真刀真枪的对决,究竟谁能取胜呢? 有的说,赵云的枪法...
原创 秦... 近代以来,随着考古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古代皇帝的陵墓被发现并得到了保护与发掘。这些陵墓的出土,不仅让...
原创 船... 1884年12月18日,农历十一月初二,马尾船政造船厂下水了第五艘铁胁木壳炮舰——横海号。这艘舰是1...
原创 她... 提到垂帘听政这四个字,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清朝权倾朝野的慈禧太后,但事实上,垂帘听政并非她的发明。...
原创 大... 解放前,戴笠是蒋介石最亲近的亲信之一,也是国民党军统局里最传奇的人物之一。戴笠出生在浙江省的一个县城...
原创 台... 1937年,日军先后占领了济南和南京,并从两个方向夹击进攻徐州。中国革命军在李宗仁的指挥下,以徐州为...
原创 老... 云南,这片美丽的土地,是一个既神奇又舒适的地方。当地的居民大多数都深爱着自己的家乡,很少有人愿意离开...
东西问丨励轩:何谓“中华”? 中新社成都11月24日电 题:何谓“中华”? ——专访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励轩 中新社记者 贺劭...
原创 朱... 天机不可泄露是人们常说的警语。对于一些未知的、神秘的事物,大家往往会心生敬畏,生怕不小心揭开了某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