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篇文章前,请您先点击关注,这样不仅方便您参与讨论与分享,也能带给您不一样的参与感,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中美之间的较量,每一次的对抗都充满了威胁。
尼克松正式访问中国之前,中美两国已经在背后较量了几招,而每一招都被毛主席巧妙化解,最终以几乎没有任何代价的方式,彻底挫败了美国的阴谋。那么,这三次较量是如何展开的呢?
要知道,中美自朝鲜战争以来,彼此关系紧张,几乎没有任何交往。突如其来的一次180度大转弯,双方握手言和,显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两国的联合目标是为了共同抗苏,但考虑到当时的国际局势和各自阵营内的压力,这一行为在很多国家和组织中并不被理解。甚至在日本,某些与警察对峙的共产党党员,竟然在听到母亲说“毛主席和尼克松已经握手言和”的消息后,失望至极,甚至开枪朝母亲射去。
因此,中美关系破冰的敏感性和复杂性,成为了毛主席精心布局的背景,为了确保尼克松访华顺利,同时为国内外的舆论营造一个更加平稳的过渡,毛主席作出了许多耐人寻味的铺垫。
这一切的起点,始于尼克松向中国伸出的橄榄枝。1968年,尼克松刚成为总统候选人时,他便公开表态:“我们不能忘记中国,必须时刻寻找与中国对话的机会。”到了1970年,他又在与《时代》周刊记者的会谈中直言不讳:“如果我死之前能做什么事,那就是去中国看看!”美国总统公开表示的诚意,显然并非空穴来风。对此,中国高层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会议,讨论“联美抗苏”的可能性。
经过讨论,研究发现,相比遥远的美国,正处于中苏边境的苏联才是更为严峻的威胁。毕竟,苏联不仅在边境地区布兵百万,准备随时南下,还威胁要对中国实施“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相对之下,美国因越战的泥潭,正面临严重困境。因此,毛主席最终决定,必须在美苏两大超级大国间争取有利地位,避免两面作战。
在尼克松放出信号后,毛主席便主动邀请到访的美国记者斯诺,带他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看国庆阅兵。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史上第一次美国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其象征意义自然不言而喻。更进一步,中国将毛主席和斯诺一同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合照刊登在《人民日报》的显要位置,并配上毛主席的名言:“全世界人民,包括美国人民,都是我们的朋友。”通过这一举动,毛主席意图明确,传达给美国:他希望美国采取积极措施,让尼克松早日访问中国。
然而,美国似乎并未完全理解毛主席的潜台词,甚至一度显得有些迟钝。多年后,基辛格在回忆录中提到:“毛主席的暗示太过曲折,显然我们高估了自己对事物的敏感度,导致在关键时刻没有理解他的深意。”
面对这种情况,毛主席毫不气馁,进一步通过“乒乓外交”这一极具象征意义的手段,打破了中美二十多年的隔阂,终于让美国看明白了毛主席的意图。这一策略之后,尼克松宣布解除对华封锁,并派遣特使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的正式访问铺路。
此时,中美三次暗地较量的序幕正式拉开。尽管两国表面上都开始有了破冰的意向,但在尼克松正式访华之前,双方仍旧处于敌对竞争状态,许多问题上仍存在较大的分歧。特别是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始终让双方难以达成一致。此外,美国始终保持着一种优越的心态,认为作为世界强国,自己不应当向中国示弱,而中国则坚持自己的尊严和独立,绝不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向美国屈服。
这场较量的第一次交锋,出现在邀请问题上。美方希望中国能公开邀请尼克松访问中国,因为美国总统从未访问过一个未与其建交的国家。而毛主席对此当然不同意,因为美国是主动提出的要求,为什么要中国装作是主动邀请呢?因此,毛主席直接回应:“我们没有邀请他,如果他不愿来,实事求是,也无妨。”不过,考虑到美国的面子,最终中方做出了折衷,发布了一则公告,表示: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邀请尼克松于1972年5月前访问中国。这一表述巧妙地平衡了双方的面子问题,既给予美国一定的尊重,又避免了中国自降身份。
接下来的第二轮交锋发生在细节安排上,尤其是涉及到尼克松访问期间的食宿、交通等问题。美国总统出访,通常都会配备专门定制的“空军一号”和防弹轿车,这要求中国提供相应的安全保障。毛主席对此果断回绝:“来中国不必担心安全问题!”周总理补充道,中国从未向其他国家开放领空,既然尼克松来访,那么就应当“客随主便”,乘坐中国的专机与轿车。最终,尼克松同意了中国的方案,这在当时堪称一个外交奇迹。
至于第三轮较量,更加精彩。美方要求全程直播尼克松的访华活动,但由于中国当时的通讯技术落后,缺乏直播设备,美国出于大方的姿态,提出赠送设备。然而,毛主席对此不屑一顾:“美国送的设备,我们不要!我们中国有能力购买。”显然,毛主席不愿接受美国的“施舍”式援助,宁愿花费巨资自己购买设备。
然而,更加出人意料的是,当中国准备购买设备时,美国却故意抬高价格,试图从中牟取暴利。毛主席坚持不让步,最终以高价购买了设备。当时很多人感慨,毛主席为了保全国家尊严,实在不惜花费巨资。结果,毛主席用一种极具智慧的方式,将美国设备“变现”成了租金,确保美国为设备支付租金,实际上以一种巧妙的方式让美国支付了租金。
经过这三轮精彩的较量,中美关系终于迎来了破冰时刻。当尼克松终于踏上中国土地,握手时,他的这次访问无疑是一次改变历史的经历。时隔多年,尼克松回忆起当时与毛主席会谈的情景时,依然记忆犹新:“毛主席讲了一个多小时的哲学,尽管我完全听不懂,但他的智慧和风采深深折服了我。”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尽管周总理、毛主席等伟大领导人相继离世,中国依然走上了强盛之路。如今,中国的崛起令美国深感威胁。中美再次走到了对立的前沿。未来究竟谁将主宰世界?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