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治蒙冤千年,历史上的他被严重低估,外国史学家称其为“黄祸”
迪丽瓦拉
2025-09-16 11:03:01
0

辉煌的大唐王朝,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无法忽视的朝代。在其二百多年的历史中,涌现出许多后世铭记于心的杰出皇帝,如唐高祖、唐太宗和唐玄宗等,他们都以各自的方式引领了辉煌的时代。然而,在这些人物中,有一位承上启下、继承了“贞观之治”荣光的关键帝王,历史上却鲜有较高的评价,他就是唐高宗李治。

或许是受到后来的文学作品和影视剧影响,李治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多被描绘为懦弱无能、平庸普通、甚至有些惧内。实际上,李治是一位被严重低估的杰出统治者,他在历史上的地位相当显赫,甚至在一些外国的史书中受到了高度赞誉。那么,这位真实的李治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与其妻子长孙皇后的第九个儿子,亦是嫡长子。他于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出生于长安的东宫丽正殿,五岁时被封为晋王。原本,他并没有机会继位,因为在他之前还有两个哥哥,李承乾和李泰,他们都比他年长。其中,李承乾在出生不久后便被立为太子,从小接受父亲李世民的精心培养,准备担当重任。然而,一切在贞观十六年发生了巨变。

太子李承乾因妒忌其弟李泰而密谋杀害他,计划却失败,反而招来了父亲的怒火。他试图利用自己的权势,像父亲一样逼宫,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唐太宗深爱自己的儿子,虽然不忍杀死李承乾,但也只能将其废黜幽居。为了杜绝再次发生类似的权力斗争,李世民最终选择将年幼的李治立为太子。因此,世人普遍认为李治继位纯属意外,他在宫中静观两个兄弟之间的斗争,没想到最终皇冠竟落到他头上。

在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李治继位,成为大唐王朝的第三位皇帝,并开启了唐朝更加灿烂辉煌的新篇章。翻开史书,“永徽之治”成为大唐王朝不可或缺的荣光时刻。然而,因其之前的“贞观之治”与之后的“开元盛世”名声显赫,这一时期的伟业却被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实际上,李治统治时期的“永徽之治”可以与汉朝的“文景之治”相提并论,二者的历史地位相仿,但二者的评价却迥然相异,这到底是为何呢?唐朝与汉朝同为大一统的王朝,建国之初,各位帝王无不雄心勃勃,文武双全。唐太宗效仿汉武帝刘秀设立“云台二十八将”,并在凌烟阁上绘制“二十四功臣像”。而李治在继位后,同样模仿汉武帝,征服突厥,登泰山封禅,向世人展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盛世宣言。

事实上,李治执政期间的唐朝,疆域面积达到了历史上的巅峰,甚至超过了汉武帝时代的版图。正是这系列的扩张战争,锻造了大唐帝国的强大,让“天皇帝”的名号响彻整个世界,震慑敌国。在日本的历史记载中,李治在位时的唐朝东边触及朝鲜,西边伸展至里海,北至贝加尔湖,南至越南,威慑力覆盖整个南太平洋。北江口之战中,唐军战胜日本军队,此后长达千年,敌国未敢轻易侵犯中华大地,直到明朝中期倭贼肆虐。日本人甚至以曾被唐军占领的地方为荣,改称之为九州,并因极度崇拜李治,将“天皇”的名号装点于自己的君主头上,这样的传承历久弥新。

在西方,突厥人在唐军的打击下遭受重创,最终被迫西迁至高加索平原,数年后甚至成为荣耀罗马帝国的灭亡者,改变了欧洲的历史进程。因此,李治在欧洲史学家眼中被称为“黄祸”,可以看出李治及其大唐王朝的恐怖统治力是多么强大。此外,李治治理时期的唐朝,政务清明,国泰民安,良臣满朝,真正展现了大治之世的风貌。

他还推动了科举制度的改革,大力打击门阀贵族,让寒门士子有了上升的机会,社会矛盾得到缓解,经济繁荣,人口激增,这才成就了后来的“开元盛世”。然而,一些人认为李治的朝政乃是傀儡行径,应该归功于他的皇后,也就是后来的武则天,所有的决策都是她在操控,李治不过是坐享其成,真的是这样吗?

武则天,作为历史上唯一的女性皇帝,其影响力自然不容忽视。在后世诸多演绎与描绘下,李治的形象逐渐被边缘化,成为一个工具人的存在。反思之下,这种看法显然是极不合理的。在古代的皇权社会中,女性天然处于不公的劣势地位,受到男权社会的警惕与拒绝。正因如此,武则天的成功更加显得弥足珍贵,但个别的特例不能代表整体,而在巨大效果的放大下,事实往往会被夸大。

若细究武则天上位的历史,会发现李治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在唐太宗时期,武则天便已与李治结下了缘分,至唐太宗去世,作为才人的武则天依照后宫的惯例入寺为尼。然而在永徽元年,两人重聚,李治对她的宠爱日渐加深,武则天的位份也迅速攀升。直到永徽六年,李治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废除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

在后宫中,皇帝的宠爱是最大的推力,因此武则天能够在众多美人中脱颖而出取得皇后之位,若无李治的支持,这一切都不可想象。后世对于武则天的心计与城府的夸大,往往是出于戏剧化的需要,而不能完全成立。李治迅速提拔武则天,与他自身健康状况欠佳密切相关。由于他有严重的眼疾和头晕问题,处理政务相当艰难,固而不得不依赖自己的妻子。而宦官的干政一向受到历代帝王的防范,尤其是在刚刚建立政权之时;而文官集团,则多由豪门权贵所把持,比如以关陇集团为首的长孙无忌与褚遂良等人。

尽管李治是由这些老臣扶持起来的,但他不愿背负刻薄寡恩的名声,便在幕后掌控局势,而由武则天站立于前台采取行动。他通过多种方式打击世家权阀,而他则负责大局的掌控与善后处理。最终,随着永徽六年诸遂良病亡与长孙无忌自杀,朝中大臣们在武则天的威慑下畏首畏尾,却不知李治始终于幕后暗笑。

李治并未完全放手,他始终保持着对局势的掌控。即使在位期间,他也时刻压制着武氏家族,包括武则天的哥哥多次请求封侯时,也未给予批准。由此可见,在李治与武则天之间,李治时刻掌握着主导权,直到他去世。李治作为中国封建王朝中唯一带有“大帝”谥号的皇帝,其文治武功毋庸置疑获得了臣民的广泛认可,绝非后人所言的懦弱无能。

在内政方面,他着力于清理吏治,打击地方豪强,甚至连亲舅舅都不会心慈手软;对外,他派遣将领灭国无数,成功将高丽的三万八千二百户迁至江淮一带,这样的壮举在后世无人能及;让日本人对他景仰如神,直至千年后再敢侵犯中华。而他也曾帮助波斯王子复国,驱逐突厥人西迁,让欧洲的帝王们恐惧,千里迢迢朝贡,称其为“英明神武、千古一帝”亦不为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老... 1957年,法国巴黎,加油站的工作人员穿着旱冰鞋给汽车加油。 1957年7月7日,学校放假期间留在...
原创 清... 好的,我会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对每段内容进行改写,并适当增加一些细节描述,让文章更丰富且字数变化不大...
原创 清... 清代的巡抚是各省的最高行政长官,虽然名义上具有较高的权力,但其在不同地区的政治地位实际上存在一些差异...
原创 浅... 丁忧制度最早出现在两汉时期,虽然那个时候并没有叫做“丁忧”,而是称为“取宁”。真正使用“丁忧”一词的...
原创 浅... 一、保马法实施的背景 王安石变法的核心目标之一是要富国强兵,而其中加强骑兵力量,特别是提升战马数量,...
原创 1...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担任总理的人选毫无悬念,大家一致推崇的正是周恩来总理。在周总理领导下的政务院...
原创 没... 满清入关后,许多支持满洲统治的学者为了给清朝的屠杀和压迫行为寻找“合法性”,不惜编造出一套套荒谬的理...
原创 洋... “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口号最早出现在清朝末期,经过一段时间的传播,逐渐成为当时许多军政人物的信条。尤...
原创 清... 清朝的八旗制度起源于努尔哈赤的设立,而这一制度在皇太极的治理下逐渐完善。清军入关之前,八旗之间并没有...
原创 唐... 在唐朝的历史长河中,有两位皇后的命运令人唏嘘不已。她们,就是王皇后和王皇后之后那位未能真正登上后位,...
原创 韩... 在公元1443年,韩国的世宗大王创立了训民正音,并在三年后正式公布了这一朝鲜文字的创制成果。那时,朝...
原创 汉... 当然可以!以下是你提供文章的改写版本,保持了原意,同时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让内容更加丰富: --- ...
原创 天... 好的,下面是对原文的改写,并适当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保持原有的意思和结构: --- 天安门画像的变...
原创 清...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句诗描绘了许多学子为了一场考试苦读数年,直到最后一试的成功才迎...
原创 汉... 有关汉末动荡局势的开端,许多人首先联想到的便是董卓。若不是他搅乱了朝政,东汉王朝很可能还能苟延残喘一...
原创 秦... 说到公鸡下蛋,大家可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春晚小品中那句经典台词:“下蛋公鸡,公鸡中的战斗机。”这句话给...
原创 汉... 在您阅读本文之前,诚邀您点击“关注”,这样不仅方便您与他人进行讨论和分享,还能带给您不同的参与体验,...
原创 韩... “韩国不欢迎李承晚!” 1965年7月,韩国开国总统李承晚在夏威夷去世。尽管他没有留下遗言,但按照...
原创 没... 这篇文章描述了刘邦与韩信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韩信在楚国建立和刘邦在权力斗争中的角色。下面是对原文的改...
原创 法... 法正的地位,一直难以匹敌诸葛亮。 首先,诸葛亮是刘备三顾茅庐亲自请出的贤才,两人的关系自始至终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