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民国军阀史之皖系:从反日到亲日段祺瑞的成长与皖系的抉择
迪丽瓦拉
2025-09-16 12:31:40
0

好的,我帮你把这篇文章改写一遍,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写,让内容更丰富但总字数变化不大。

---

我在头条做创作,已经到了第二期了。

提到亲日派的军阀,很多人第一反应都会想到张作霖领导的奉系军阀。

但实际上,与日本人关系最密切的,却是段祺瑞领导的皖系军阀。

皖系是北洋军阀分裂后最早崛起的势力之一,曾一度掌控了安徽、山东、直隶、察哈尔、绥远、陕西、浙江、福建等广袤的地区。它的势力范围大致从东南沿海开始,环绕着河南一圈,形成了庞大的地盘。

然而,皖系也是皖系、直系和奉系三大家族里,最先走向衰败的。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段祺瑞这个人和他的皖系军阀势力,细说这段民国时期鲜为人知的故事。

说实话,我前几期的内容经常被平台“提醒不适合推广”,这次我就不说西北那些话题了,希望别再被限流了。

在民国军阀众多派系中,大部分都是因其控制的地域而得名,比如奉系、晋系、川系、滇系等。

但皖系比较特别,尽管一直掌控安徽地区,它之所以被称为“皖系”,主要是因为派系领袖段祺瑞以及核心成员多出自安徽籍贯。

所以,聊皖系,必须先从段祺瑞这人说起。

段祺瑞出生于安徽六安,他和北洋军阀老大袁世凯一样,祖辈都属于李鸿章领导的淮军系统。

段祺瑞的祖父段佩,曾是淮军的将领,和后来著名的军阀冯玉祥的父亲一样,都曾在清朝名将刘铭传麾下服役。只不过段佩更多担任行政军官职务,而非一线作战。

家族背景虽然不错,但段祺瑞的童年并不顺遂。

祖父段佩因与人结怨,在外带兵期间被敌对势力盯上,家里遭到仇家报复,父母不得不将年幼的他托付亲友避难。

不久祖父去世,接着父亲在一次抢劫中遇害,母亲悲伤过度也早逝。

18岁那年,段祺瑞成了孤儿,流离失所,身处他乡。

不过,他少年时代跟随祖父和族叔在军营里混迹多年,淮军的底子也让他得以进入李鸿章创建的天津武备学堂深造。

1885年,年仅20岁的段祺瑞成功考入这所学堂。

他学习刻苦,深受李鸿章赏识,后被选派去德国军校留学,进一步提升了军事技术。

回国后,段祺瑞没有立即进入前线部队服役,因为他专业是炮兵炮械,熟悉金属制造技术,最初被分配到天津机器制造局工作,之后又任教于部队。

他的人生转折点出现在1895年,甲午战争大败后,袁世凯奉命在天津组建新军。

新军装备先进火器,军事体制仿效德国,像段祺瑞这样既懂火器又有德国留学背景的人自然备受重用。

再加上他出身淮军,天津武备学堂毕业,又是李鸿章的得意门生,这些条件让他备受器重。

1898年,他奉命前往日本考察军制,回国后亲自编写了新军训练操典。

次年,袁世凯调任山东巡抚,段祺瑞随行而至,成为袁氏的铁杆心腹。

袁世凯为了稳固与段祺瑞的关系,甚至在段祺瑞发妻去世后,将自己的表侄女(也算养女)许配给他。

民国时期许多军阀出身军校,段祺瑞也不例外。

他不仅曾在军校和部队任教,还参与创办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前身——北洋速成武备学堂。这些经历奠定了他在北洋系中的重要地位。

这也是为何他即便与袁世凯决裂,依然没有完全失势,且在北洋政府解体后,皖系能迅速崛起的根本原因。

段祺瑞非常注重对军队的控制,除了担任北洋六镇之一的镇长,还被派往福建和江浙等地任职,进一步扩大皖系影响力。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这一时期,袁世凯和段祺瑞关系依然良好。

袁世凯复职后率军平定各地叛乱,原本南下剿灭湖北起义的军队是冯国璋麾下,但冯动作过猛,很快收复了汉口、汉阳两地。

袁世凯并不是真的要彻底消灭革命军,他有自己的算盘。

为避免冯国璋动作过猛惹出麻烦,袁世凯迅速让段祺瑞与冯国璋交换职位,这显示了袁对段的高度信任。

后来北洋军官联名上书,要求皇帝退位,这场运动的领头人正是段祺瑞。

袁世凯当上总统后,任命段祺瑞为陆军总长兼国务总理,实质上权力排在袁世凯之下,处于北洋军阀最高层。

但袁世凯对段祺瑞始终心存戒备,意图夺取其兵权,二人关系迅速恶化。

段祺瑞以辞职相逼,明确表示反对袁世凯称帝。

袁世凯帝制失败且身体垮掉后,段祺瑞重新出山,继续担任国务总理和陆军总长。

袁世凯去世后,依照宪法,副总统黎元洪应继任总统,完成剩余任期。

但此时段祺瑞已回到权力中心,实际掌控局势,令总统权威形同虚设。

段祺瑞在北洋系中的影响力,袁世凯在世时都忌惮有加,更别说袁死后。

黎元洪自然不甘心被架空,导致总统府与国务院的“府院之争”正式爆发。

1917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尾声,段祺瑞主张对同盟国中的德国宣战,黎元洪则反对。

局势陷入僵局,段及多名内阁成员以辞职威胁。

恰逢一份报纸曝出段祺瑞丑闻,称其曾将东北、山东的铁路、矿产及森林资源抵押给日本借款,且与日本秘密达成协议,大肆出卖山东权益,这无异于袁世凯“二十一条”的简化版本。

正因这项协议,日本才得以在巴黎和会上顺利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袁世凯当年的二十一条北洋政府还可以狡辩未曾真正同意,但段祺瑞却是“心甘情愿”签约。

此事令段祺瑞声名狼藉,被迫下台。

下台后的段祺瑞态度转为激烈,策划安徽等省独立,以此威胁黎元洪政府。

黎元洪无力招架,只能请求另一北洋大佬张勋调停。

然而张勋也心怀鬼胎,率军入京后驱逐黎元洪,并与康有为联手拥立溥仪复辟帝制,史称“张勋复辟”。

这出乎黎元洪和段祺瑞的预料。

有人说,大家都看不惯黎元洪,张勋能带兵进京不是为调停,而是各派军阀合谋趁机赶走他。

参与这幕后联手的有皖系的段祺瑞、直系的冯国璋和曹坤,以及奉系的张作霖。

张勋却另有打算,不顾众人预期,宣布终止共和,恢复立宪。

段祺瑞见形势不妙,也率军进京,结果张勋复辟失败。

黎元洪也在乱局中下台,副总统冯国璋上任,段祺瑞恢复国务总理职位。

他一直渴望的对德宣战提案终于获得通过,中国正式加入一战。

然而段祺瑞和冯国璋水火不容。

当时孙中山对段祺瑞废除《临时约法》和解散国会极度不满,联合滇系军阀唐继尧和桂系军阀陆荣廷发动了第一次护法运动。

冯国璋主张和平解决,段祺瑞则坚持“讨伐”反对派,双方矛盾激化,爆发第二次府院之争。

1918年末,冯国璋总统任期结束,军政高层推举无兵权的北洋元老徐世昌上台。

段祺瑞和冯国璋达成协议,双双下野。

冯国璋病重,不久去世。

段祺瑞虽名义上辞职,却凭亲信势力继续操控局势。

第二次府院之争最终以段祺瑞的胜利告终。

两次府院之争的争权斗争背后,还有一个核心议题是对日政策。

段祺瑞表面上主张对德宣战,试图收回德国在山东权益,实则他对日态度复杂。

战后山东被日本夺走,段祺瑞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

早年他与袁世凯反目部分原因是对日态度强硬,但后来他却变得亲日。

这不能单从北洋政府内部看,必须考虑当时军阀割据、列强角力的国际环境。

当时中国弱小,军阀割据各自为政,纷纷寻求外国支持。

亲苏、亲英、亲德、亲日派系交织,段祺瑞所领导的皖系则是亲日派中的代表。

虽然段祺瑞本人无日系背景,但皖系核心成员几乎都有日本军校留学经历。

他的“四大金刚”徐树铮、吴光新、傅良佐和靳云鹏中,除靳云鹏外,其他三位都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毕业生。

另外,陆军总长段芝贵、保定陆军军校校长曲同丰等人,也多有留日经历。

依附皖系的“新交通系”领导人如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人,均曾留学日本。

段祺瑞与日本的秘密卖国协议由曹汝霖负责操盘,五四运动期间焚烧赵家楼的就是曹汝霖的家。

从日本角度看,孙中山虽名声响亮,但实权有限;段祺瑞则是真正掌控大权的军阀,合作对象自然是他。

日本媒体普遍认为皖系比其他军阀更懂日本利益,双方合作自然顺理成章。

张勋复辟期间,平叛军费用和军队收买费均由日本资助。

皖系军队的武器装备、训练和教官几乎全由日本提供,而这些资金皆来自段祺瑞向日本借款。

中央财政每年入不敷出,数百万两白银差额也由日本贷款补贴。

这一切都促成了段祺瑞断交德国、对德宣战的坚定立场。

最终,日本借助与段祺瑞的秘密协议,成功夺取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段祺瑞虽然因此下台,但大权仍由皖系掌控。

即便在之后的直皖战争中皖系失利,皖系残余势力仍在割据,几年后便卷土重来。

段祺瑞也第一次登上了总统宝座。

随着直皖战争爆发,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最频繁的阶段,皖系也迅速走向衰亡。

这些故事,我们下期再接着讲。

参考文献:

《段祺瑞及北洋皖系研究述评》 胡晓

《皖系军阀的对日外交策略》 贾德威

---

如果你觉得内容需要调整或者加点别的细节,可以告诉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古... 在谈到中国古代历史时,万户侯这一荣誉往往频繁出现,几乎每个历史时期都有被封为万户侯的人物。例如,西汉...
中国新闻史学会学术年会在重庆召... 中新网重庆11月22日电 (记者 钟旖)中国新闻史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22日在重庆启幕。 围绕“信...
原创 周... 岳飞少年时跟随乡里的周同学习射箭,能够左右开弓。后来,他又跟随枪术大师陈广学习技击,成为一县之内无敌...
原创 张... 张士诚原名九四,出身为运盐工,由于不堪盐官压迫,至正十三年(1353年)与其弟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
原创 奸... 前言 一位冤魂,一名奸臣,一场悲泪,一世宿命。时至今日,秦桧的名字仍然是千古骂名,而忠诚英勇的岳飞精...
趣历史|清官专断家务事 “清官难断家务事”,特别是在古代,家庭人口众多,纠纷情况又复杂,对于谁是谁非,外人很难说得清楚。但在...
原创 黄... 黄巢起义,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唐朝的灭亡。关于黄巢,后世的看法分歧较大:一些人认为黄巢是个杀戮成性的魔...
原创 刘... 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动荡时代,刘协皇帝名义上是汉朝的统治者,但实际上,袁绍和袁术这对兄弟才真正掌控着那个...
原创 武... 武松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他是施耐庵笔下的打虎英雄,后来因愤怒杀死了西门庆和潘金莲,还在鸳鸯楼上...
原创 东... 翻考古队的工作日记时,有段描写让我盯着屏幕愣了半天——队员们清理东晋古墓那会,连喘气都透着小心翼翼。...
侯杨方:看待明朝衰亡需寻找历史... 《明亡清兴:1618—1662年的战争、外交与博弈》 作者:侯杨方 版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25年...
原创 陈... 在肖伟俐所著的《帅府家风》中,详细记录了许多开国元帅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些内容充满了浓厚的家庭...
原创 抗... 谭炳云同志,您真是我们的大功臣啊! 在1951年国庆庆典的盛大场合上,彭德怀举杯对这位穿着简朴的男子...
原创 日... 一个岛国,资源穷得叮当响,地震海啸年年闹,却偏偏几百年、上千年盯着东亚大陆不放,非要把中国搞亡国灭种...
原创 日... 很多人认为,日本的投降是因为美国投下了原子弹,但实际上,日本人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投降的真正原因与...
原创 清... 清官类电视剧的剧情往往引人入胜,除了故事情节外,演员的精彩演技以及华丽的宫廷服饰也让观众无法自拔。通...
原创 赤... 《——·前言·——》 在赤壁之战爆发前,孙权面临着一个极为关键的抉择:是选择向北方强敌曹操投降,...
原创 山... 阎锡山晚年生活在台湾,境遇可谓极为落魄和尴尬。自从他失去了权力之后,便开始修建窑洞作为住所,然而这种...
原创 孙... 一张尘封已久的老照片,记录了一段隐藏在岁月长河中的往事。照片中的孙中山,目光坚定、神采奕奕,仿佛能看...
原创 四... 1946年,为应对日益复杂的战争局势,东北民主联军根据不同的战斗需求,先后组建了1纵、2纵、3纵、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