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民国军阀史之皖系:从反日到亲日段祺瑞的成长与皖系的抉择
迪丽瓦拉
2025-09-16 12:31:40
0

好的,我帮你把这篇文章改写一遍,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写,让内容更丰富但总字数变化不大。

---

我在头条做创作,已经到了第二期了。

提到亲日派的军阀,很多人第一反应都会想到张作霖领导的奉系军阀。

但实际上,与日本人关系最密切的,却是段祺瑞领导的皖系军阀。

皖系是北洋军阀分裂后最早崛起的势力之一,曾一度掌控了安徽、山东、直隶、察哈尔、绥远、陕西、浙江、福建等广袤的地区。它的势力范围大致从东南沿海开始,环绕着河南一圈,形成了庞大的地盘。

然而,皖系也是皖系、直系和奉系三大家族里,最先走向衰败的。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段祺瑞这个人和他的皖系军阀势力,细说这段民国时期鲜为人知的故事。

说实话,我前几期的内容经常被平台“提醒不适合推广”,这次我就不说西北那些话题了,希望别再被限流了。

在民国军阀众多派系中,大部分都是因其控制的地域而得名,比如奉系、晋系、川系、滇系等。

但皖系比较特别,尽管一直掌控安徽地区,它之所以被称为“皖系”,主要是因为派系领袖段祺瑞以及核心成员多出自安徽籍贯。

所以,聊皖系,必须先从段祺瑞这人说起。

段祺瑞出生于安徽六安,他和北洋军阀老大袁世凯一样,祖辈都属于李鸿章领导的淮军系统。

段祺瑞的祖父段佩,曾是淮军的将领,和后来著名的军阀冯玉祥的父亲一样,都曾在清朝名将刘铭传麾下服役。只不过段佩更多担任行政军官职务,而非一线作战。

家族背景虽然不错,但段祺瑞的童年并不顺遂。

祖父段佩因与人结怨,在外带兵期间被敌对势力盯上,家里遭到仇家报复,父母不得不将年幼的他托付亲友避难。

不久祖父去世,接着父亲在一次抢劫中遇害,母亲悲伤过度也早逝。

18岁那年,段祺瑞成了孤儿,流离失所,身处他乡。

不过,他少年时代跟随祖父和族叔在军营里混迹多年,淮军的底子也让他得以进入李鸿章创建的天津武备学堂深造。

1885年,年仅20岁的段祺瑞成功考入这所学堂。

他学习刻苦,深受李鸿章赏识,后被选派去德国军校留学,进一步提升了军事技术。

回国后,段祺瑞没有立即进入前线部队服役,因为他专业是炮兵炮械,熟悉金属制造技术,最初被分配到天津机器制造局工作,之后又任教于部队。

他的人生转折点出现在1895年,甲午战争大败后,袁世凯奉命在天津组建新军。

新军装备先进火器,军事体制仿效德国,像段祺瑞这样既懂火器又有德国留学背景的人自然备受重用。

再加上他出身淮军,天津武备学堂毕业,又是李鸿章的得意门生,这些条件让他备受器重。

1898年,他奉命前往日本考察军制,回国后亲自编写了新军训练操典。

次年,袁世凯调任山东巡抚,段祺瑞随行而至,成为袁氏的铁杆心腹。

袁世凯为了稳固与段祺瑞的关系,甚至在段祺瑞发妻去世后,将自己的表侄女(也算养女)许配给他。

民国时期许多军阀出身军校,段祺瑞也不例外。

他不仅曾在军校和部队任教,还参与创办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前身——北洋速成武备学堂。这些经历奠定了他在北洋系中的重要地位。

这也是为何他即便与袁世凯决裂,依然没有完全失势,且在北洋政府解体后,皖系能迅速崛起的根本原因。

段祺瑞非常注重对军队的控制,除了担任北洋六镇之一的镇长,还被派往福建和江浙等地任职,进一步扩大皖系影响力。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这一时期,袁世凯和段祺瑞关系依然良好。

袁世凯复职后率军平定各地叛乱,原本南下剿灭湖北起义的军队是冯国璋麾下,但冯动作过猛,很快收复了汉口、汉阳两地。

袁世凯并不是真的要彻底消灭革命军,他有自己的算盘。

为避免冯国璋动作过猛惹出麻烦,袁世凯迅速让段祺瑞与冯国璋交换职位,这显示了袁对段的高度信任。

后来北洋军官联名上书,要求皇帝退位,这场运动的领头人正是段祺瑞。

袁世凯当上总统后,任命段祺瑞为陆军总长兼国务总理,实质上权力排在袁世凯之下,处于北洋军阀最高层。

但袁世凯对段祺瑞始终心存戒备,意图夺取其兵权,二人关系迅速恶化。

段祺瑞以辞职相逼,明确表示反对袁世凯称帝。

袁世凯帝制失败且身体垮掉后,段祺瑞重新出山,继续担任国务总理和陆军总长。

袁世凯去世后,依照宪法,副总统黎元洪应继任总统,完成剩余任期。

但此时段祺瑞已回到权力中心,实际掌控局势,令总统权威形同虚设。

段祺瑞在北洋系中的影响力,袁世凯在世时都忌惮有加,更别说袁死后。

黎元洪自然不甘心被架空,导致总统府与国务院的“府院之争”正式爆发。

1917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尾声,段祺瑞主张对同盟国中的德国宣战,黎元洪则反对。

局势陷入僵局,段及多名内阁成员以辞职威胁。

恰逢一份报纸曝出段祺瑞丑闻,称其曾将东北、山东的铁路、矿产及森林资源抵押给日本借款,且与日本秘密达成协议,大肆出卖山东权益,这无异于袁世凯“二十一条”的简化版本。

正因这项协议,日本才得以在巴黎和会上顺利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袁世凯当年的二十一条北洋政府还可以狡辩未曾真正同意,但段祺瑞却是“心甘情愿”签约。

此事令段祺瑞声名狼藉,被迫下台。

下台后的段祺瑞态度转为激烈,策划安徽等省独立,以此威胁黎元洪政府。

黎元洪无力招架,只能请求另一北洋大佬张勋调停。

然而张勋也心怀鬼胎,率军入京后驱逐黎元洪,并与康有为联手拥立溥仪复辟帝制,史称“张勋复辟”。

这出乎黎元洪和段祺瑞的预料。

有人说,大家都看不惯黎元洪,张勋能带兵进京不是为调停,而是各派军阀合谋趁机赶走他。

参与这幕后联手的有皖系的段祺瑞、直系的冯国璋和曹坤,以及奉系的张作霖。

张勋却另有打算,不顾众人预期,宣布终止共和,恢复立宪。

段祺瑞见形势不妙,也率军进京,结果张勋复辟失败。

黎元洪也在乱局中下台,副总统冯国璋上任,段祺瑞恢复国务总理职位。

他一直渴望的对德宣战提案终于获得通过,中国正式加入一战。

然而段祺瑞和冯国璋水火不容。

当时孙中山对段祺瑞废除《临时约法》和解散国会极度不满,联合滇系军阀唐继尧和桂系军阀陆荣廷发动了第一次护法运动。

冯国璋主张和平解决,段祺瑞则坚持“讨伐”反对派,双方矛盾激化,爆发第二次府院之争。

1918年末,冯国璋总统任期结束,军政高层推举无兵权的北洋元老徐世昌上台。

段祺瑞和冯国璋达成协议,双双下野。

冯国璋病重,不久去世。

段祺瑞虽名义上辞职,却凭亲信势力继续操控局势。

第二次府院之争最终以段祺瑞的胜利告终。

两次府院之争的争权斗争背后,还有一个核心议题是对日政策。

段祺瑞表面上主张对德宣战,试图收回德国在山东权益,实则他对日态度复杂。

战后山东被日本夺走,段祺瑞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

早年他与袁世凯反目部分原因是对日态度强硬,但后来他却变得亲日。

这不能单从北洋政府内部看,必须考虑当时军阀割据、列强角力的国际环境。

当时中国弱小,军阀割据各自为政,纷纷寻求外国支持。

亲苏、亲英、亲德、亲日派系交织,段祺瑞所领导的皖系则是亲日派中的代表。

虽然段祺瑞本人无日系背景,但皖系核心成员几乎都有日本军校留学经历。

他的“四大金刚”徐树铮、吴光新、傅良佐和靳云鹏中,除靳云鹏外,其他三位都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毕业生。

另外,陆军总长段芝贵、保定陆军军校校长曲同丰等人,也多有留日经历。

依附皖系的“新交通系”领导人如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人,均曾留学日本。

段祺瑞与日本的秘密卖国协议由曹汝霖负责操盘,五四运动期间焚烧赵家楼的就是曹汝霖的家。

从日本角度看,孙中山虽名声响亮,但实权有限;段祺瑞则是真正掌控大权的军阀,合作对象自然是他。

日本媒体普遍认为皖系比其他军阀更懂日本利益,双方合作自然顺理成章。

张勋复辟期间,平叛军费用和军队收买费均由日本资助。

皖系军队的武器装备、训练和教官几乎全由日本提供,而这些资金皆来自段祺瑞向日本借款。

中央财政每年入不敷出,数百万两白银差额也由日本贷款补贴。

这一切都促成了段祺瑞断交德国、对德宣战的坚定立场。

最终,日本借助与段祺瑞的秘密协议,成功夺取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段祺瑞虽然因此下台,但大权仍由皖系掌控。

即便在之后的直皖战争中皖系失利,皖系残余势力仍在割据,几年后便卷土重来。

段祺瑞也第一次登上了总统宝座。

随着直皖战争爆发,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最频繁的阶段,皖系也迅速走向衰亡。

这些故事,我们下期再接着讲。

参考文献:

《段祺瑞及北洋皖系研究述评》 胡晓

《皖系军阀的对日外交策略》 贾德威

---

如果你觉得内容需要调整或者加点别的细节,可以告诉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日... 1931年9月18日,沈阳北大营的炮火撕裂了东北的夜空,日本铁蹄悍然踏破国门。然而,整整十年间,中国...
原创 朱... 朱元璋与刘日新:命运交织的背后 朱元璋,那个出身贫寒、几度命悬一线的男子,曾是街头乞丐,亦曾是僧侣...
原创 汉... 汉代官府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引导和培养官吏的忠君、孝亲、廉洁、奉公、宽仁、勤政等德行,督促各级官...
原创 日... 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请您先点击“关注”,这样不仅方便讨论和分享,还能带来更多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
原创 博... 我党在历史的漫长征程中,曾走过不少弯路,其中一些重要的历史阶段往往被以关键领导人的名字来命名。比如“...
原创 大... 在古代历史的长河中,两个伟大的帝国如同两颗璀璨的明星,各自在不同的天地间闪耀着各自的光辉——东方的大...
原创 晚... 好的,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的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字数也不会有太大变化: --- 新中国尚未...
顺治有八个儿子,为什么却让一个... 无论顺治帝立的是哪个儿子,也都只能是庶子。而这么些庶子中,他最终选择了三子玄烨,最主要是听了一个外国...
原创 武... 在那个男子主宰一切的大唐盛世中,武则天,这个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以其非凡的智慧与深厚的手腕,...
原创 新... 1937年12月25日,对于新四军而言,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这一天,新四军的军部在湖北汉口正式...
原创 清... 清代的官制中,存在一种较为独特的现象:即使官员的品级相同,因京官与地方官、所在衙门、爵位、兼衔等差异...
原创 白... 在开始阅读本文之前,恳请您先点击“关注”,不仅能让您更便捷地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为您带来不同的参与感...
原创 清... 经常观看古装剧的观众们,对清朝题材的历史剧一定十分熟悉。在众多中国各朝代的历史剧中,清朝剧占据了极其...
原创 河... 尘封数百年,河北广平意外揭露明代圣旨,重现赵继鼎家族的辉煌与奥秘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某些秘密因为...
原创 河... 时代孕育英雄,时代锻造英雄。中华民族骨子里始终流淌着一股炽热的爱国情怀,尤其是在上个世纪抗日战争的烽...
原创 萧... 文︱陆弃 1973年,萧克将军在一次整风大会上作了检讨,提到自己一生中有三次“站错队”。那么,究竟...
原创 红... 当然,下面是你提供文章的改写版本,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了一些细节描写: --- “我坚决反对下山投...
原创 淮... 前言:公元1354年夏季,正值蒙元至正十四年,一位名叫朱元璋的年轻镇抚正静静地坐在濠州城中,心情低落...
原创 顺...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北京城飘着细雪。崇祯帝朱由检踉跄登上煤山,望着紫禁城内火光冲天,...
原创 “... 在回顾日本的历史时,我们不难发现,土地制度的变革一直与政治权力息息相关,二者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密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