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苏联大清洗:60万人被处决,超过76万人被流放,斯大林做错了吗?
迪丽瓦拉
2025-09-16 12:32:45
0

从1934年到1938年,斯大林发动了苏联历史上极为恐怖的“肃反运动”,这场运动导致约60万人被处决,超过76万人被流放。由于其规模和残酷性,人们通常称这一时期为“大恐怖”,也称为“苏联大清洗”。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斯大林的这一系列行为,是否可以称之为错误呢?

1934年12月1日,苏联列宁格勒州第一书记基洛夫像往常一样,走向他在州政府大楼里的办公室。谁也无法预料到,在这一普通的早晨,一场刺杀竟然会发生在苏联高层的办公楼内。当时,基洛夫正准备进入办公室,却被一颗子弹打中了后脑,倒地不起。警卫们迅速将他送往医院,但遗憾的是,这位从1904年就开始参与革命的苏联高层领导人,还是未能抢救过来。

刺杀者尼古拉耶夫当场被捕,并且在他的家中找到了详细记录其行凶动机的文件。尽管一些与他接触过的人描述他性格神经质,但关于这一事件的疑点却仍未得到合理解释。首先,作为国家领袖的斯大林亲自过问了调查,然而在没有公开详细的审问记录的情况下,这名刺客便在匆忙中被处决。其次,负责值班的警卫队长未能提供清晰的解释,为什么刺客能够毫无阻拦地进入大楼,而该队长本身也神秘死亡——他因“车祸”去世,情况扑朔迷离。

尽管这一事件充满了谜团,基洛夫的死亡却深刻影响了苏联政权的内部局势,成为大清洗的导火索。就在12月的最后几天,尼古拉耶夫及其13名同伙被处决,其家人也相继被逮捕和处决。斯大林利用这次事件,开始了大规模的政治打击,认为党内存在极大“危险”。

斯大林还指责“苏联红军之父”托洛茨基为“反革命分子”,同时对党内外的“反对派”展开调查。更有流言称,尼古拉耶夫曾使用“假党证”进入政府大楼,这为斯大林提出对党内党证进行大规模“清查”提供了借口。此次党证调查的后果是,超过81%的党员受到审查,接近9%的人被开除。这只是大清洗的开始。

斯大林利用这一事件修改了苏联宪法,设立了对“恐怖活动”进行迅速审理的法律框架。新的法律规定,所有“恐怖组织”的审理流程可以在10天内完成,且不允许上诉,甚至被告在被判处死刑前仅有一天的通知时间。这一“闪电审判”的法律,使得对反对者的打击得到了法律的“正当性”支持。

为了确保这一清洗行动的顺利进行,斯大林进一步加强了契卡(秘密警察)的权力。这个组织的职能越来越庞大,从原先的清洗反革命分子,到后来甚至连普通的小偷和匪徒也成了他们的打击对象。几年之后,契卡逐步演变为后来的“克格勃”,成为苏联权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斯大林大规模的政治清洗很快蔓延开来,不仅仅是党内的对手,甚至一些曾经的亲密盟友也未能幸免。曾经与斯大林并肩作战的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托洛茨基等,都被贴上了“反革命恐怖集团”的标签。1936年8月的第一次大审判中,16名苏联中央领导人被判死刑,接着是第二次和第三次审判,越来越多的高层领导者和经济管理人员被清除。甚至当时支持斯大林的奥尔忠尼启则,也因与斯大林发生严重分歧,在1937年2月选择自杀,这标志着斯大林在党内已没有任何挑战者。

这一系列清洗行动对苏联的影响极为深远。到1938年,红军中约有1.5万名指挥官被处决,五位大元帅中三位被枪毙,还有数百名军长被清除。这导致苏联在1939年与芬兰的战争中遭遇惨重失败,且使得德国的希特勒有了对苏联发动侵略的勇气。如果没有外部援助,苏联或许在二战初期便会被德国吞噬。

那么,为什么斯大林会冒险发动这样一场大清洗呢?这个问题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列宁时期,那个时候,“肃反”本就是一种肃清反革命分子、间谍和破坏分子的政治手段。斯大林在列宁去世后的权力斗争中,凭借其强硬的手段,逐步消除了党内其他有力的竞争者。尤其是在列宁的遗嘱中提到要将斯大林从党内高位调离,但斯大林通过政治手腕保住了自己的权力,并开始清洗党内的对手。

在列宁去世后,斯大林通过政治手段逐步掌握了苏联的权力,而基洛夫的崛起,尤其是在党内会议上得到的长时间掌声,也让斯大林感到威胁。加上国际局势日益紧张,英美对法西斯扩张的纵容,使得斯大林认为自己的政权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他坚信,只有彻底肃清党内外的异己,才能保住苏联,也保住自己的领导地位。

大清洗虽以“肃反”之名进行,但其本质上是一次极端的政治斗争。这场大清洗不仅削弱了苏联的政治结构,还导致了大量无辜者的死亡与痛苦,给苏联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后果。今天,回望这段历史,虽然斯大林的“光环”早已褪色,但对于他与这场大清洗的评价仍然存在诸多争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古... 在谈到中国古代历史时,万户侯这一荣誉往往频繁出现,几乎每个历史时期都有被封为万户侯的人物。例如,西汉...
中国新闻史学会学术年会在重庆召... 中新网重庆11月22日电 (记者 钟旖)中国新闻史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22日在重庆启幕。 围绕“信...
原创 周... 岳飞少年时跟随乡里的周同学习射箭,能够左右开弓。后来,他又跟随枪术大师陈广学习技击,成为一县之内无敌...
原创 张... 张士诚原名九四,出身为运盐工,由于不堪盐官压迫,至正十三年(1353年)与其弟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
原创 奸... 前言 一位冤魂,一名奸臣,一场悲泪,一世宿命。时至今日,秦桧的名字仍然是千古骂名,而忠诚英勇的岳飞精...
趣历史|清官专断家务事 “清官难断家务事”,特别是在古代,家庭人口众多,纠纷情况又复杂,对于谁是谁非,外人很难说得清楚。但在...
原创 黄... 黄巢起义,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唐朝的灭亡。关于黄巢,后世的看法分歧较大:一些人认为黄巢是个杀戮成性的魔...
原创 刘... 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动荡时代,刘协皇帝名义上是汉朝的统治者,但实际上,袁绍和袁术这对兄弟才真正掌控着那个...
原创 武... 武松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他是施耐庵笔下的打虎英雄,后来因愤怒杀死了西门庆和潘金莲,还在鸳鸯楼上...
原创 东... 翻考古队的工作日记时,有段描写让我盯着屏幕愣了半天——队员们清理东晋古墓那会,连喘气都透着小心翼翼。...
侯杨方:看待明朝衰亡需寻找历史... 《明亡清兴:1618—1662年的战争、外交与博弈》 作者:侯杨方 版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25年...
原创 陈... 在肖伟俐所著的《帅府家风》中,详细记录了许多开国元帅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些内容充满了浓厚的家庭...
原创 抗... 谭炳云同志,您真是我们的大功臣啊! 在1951年国庆庆典的盛大场合上,彭德怀举杯对这位穿着简朴的男子...
原创 日... 一个岛国,资源穷得叮当响,地震海啸年年闹,却偏偏几百年、上千年盯着东亚大陆不放,非要把中国搞亡国灭种...
原创 日... 很多人认为,日本的投降是因为美国投下了原子弹,但实际上,日本人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投降的真正原因与...
原创 清... 清官类电视剧的剧情往往引人入胜,除了故事情节外,演员的精彩演技以及华丽的宫廷服饰也让观众无法自拔。通...
原创 赤... 《——·前言·——》 在赤壁之战爆发前,孙权面临着一个极为关键的抉择:是选择向北方强敌曹操投降,...
原创 山... 阎锡山晚年生活在台湾,境遇可谓极为落魄和尴尬。自从他失去了权力之后,便开始修建窑洞作为住所,然而这种...
原创 孙... 一张尘封已久的老照片,记录了一段隐藏在岁月长河中的往事。照片中的孙中山,目光坚定、神采奕奕,仿佛能看...
原创 四... 1946年,为应对日益复杂的战争局势,东北民主联军根据不同的战斗需求,先后组建了1纵、2纵、3纵、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