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淮西二十四将: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时候的班底,有几人得以善终?
迪丽瓦拉
2025-09-16 14:31:59
0

前言:公元1354年夏季,正值蒙元至正十四年,一位名叫朱元璋的年轻镇抚正静静地坐在濠州城中,心情低落。朱元璋原本是定远地方豪强郭子兴的部下,然而此时,濠州城的权力却掌握在来自徐州的淮北红巾军领袖彭早住与赵均用之手。对于朱元璋来说,这样的局面令他不禁心生怨恼。

朱元璋早年曾回到故乡定远,召集了约七百人的义军,渐渐在队伍中崭露头角,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然而,眼见着彭早住和赵均用两人虽雄心勃勃,却在实际治理中表现平庸、失策不断,甚至难以驾驭手下的兵员。而他的上司郭子兴,更是胸无大志,唯唯诺诺,未曾展现出强大的领导力。无奈之下,朱元璋决定脱离他们,另立山头,独自闯出一片天。

经过深思熟虑,朱元璋决定离开濠州南下,去经略郭子兴的故乡定远。虽然郭子兴心中乐见朱元璋作为其养女婿来扩充势力,但在这个乱世中,实力即是全部。郭子兴最终不愿轻易放手手下的七百余人,最终朱元璋带走了其中的二十四人,这些人后来被誉为“淮西二十四将”,是朱元璋日后成就伟业的基石。以下是这二十四人的名单:

徐达、汤和、吴良、吴祯、花云、陈德、顾时、费聚、耿再成、耿君用、唐胜宗、陆仲亨、华云龙、郑遇霖、郑遇春、郭兴、郭英、胡海、张龙、陈桓、谢成、李新、张赫、周德兴。

这些英雄人物中,又有多少人能够活见大明王朝的建立?有多少人能享年高寿,安享晚年?又有多少人的后代未被洪武大案波及呢?

自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渡江起,直至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大明建立,朱元璋与其麾下的这些二十四将经历了无数次生死攸关的战斗。在那些血与火的战斗中,才铸就了大明王朝的崛起。

其中有一个简单的事实,那就是:战斗必定伴随牺牲,而淮西二十四将中,约有六分之一的英勇战士未能见证大明的成立。按战死的时间顺序,他们分别是:

1. 郑遇霖(公元1355年)

2. 长兴侯耿君用(公元1356年)

3. 东丘郡侯花云(公元1360年)

4. 泗国武庄公耿再成(公元1362年)

郑遇霖在至正十五年的渡江战役中英勇牺牲,朱元璋将其部队交给了其弟郑遇春,并在日后封为荥阳侯,不知是否因此追封其兄。至于耿君用,尽管朱元璋并未追封,但其子耿炳文,凭借卓越的功绩,同样被封为开国功臣,并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任职秦王相府左相,荣禄大夫。推测来看,耿君用也有可能会被追封为长兴侯。

花云死于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太平府之战,对手是陈友谅,而在朱元璋自封吴王后,于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花云被追封为东丘郡侯,并在太平府建立忠臣祠对其进行祭祀。

至于耿再成,他死于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的处州之乱,敌人为叛将蒋英。朱元璋为其追封高阳郡公,并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将其配享太庙,后又加封为泗国公,谥号武庄。

而随着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吉安侯府的家奴因违规之事引发了李善长案的风波,旧日的淮西勋贵们卷入了这场政变的大清洗。

笔者在以往的文章中曾分析过,李善长案作为胡惟庸案的余波,实际上是以皇太子朱标为首的太子党与以韩国公李善长为首的淮西勋贵之间的权力摊牌。朱元璋一度通过替换三法司的官员,试图平息这场风波,但最终依旧未能救下他的老伙伴们。最终,淮西二十四将中有六分之一在这场政治大清洗中惨遭冤屈,他们分别是:

1. 延安侯唐胜宗

2. 吉安侯陆仲亨

3. 荥阳侯郑遇春

4. 平凉侯费聚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这四人分别获得了不同的封号和高官职:

- 唐胜宗封为延安侯,封食一千五百石;

- 陆仲亨封为吉安侯,封食一千五百石;

- 郑遇春封为荥阳侯,封食九百石;

- 费聚封为平凉侯,封食一千五百石。

然而,由于皇太子朱标的骤然去世,朱元璋不得不在更为复杂的皇位继承问题上做出艰难选择。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朱元璋的长子朱标突然去世,朱元璋的心中满是悲痛,但随之而来的是更为严峻的问题:谁来继承大明的江山?由此,明朝的继位风波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继位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樉缺乏领导能力,无法成为接班人。于是,朱元璋最终将目光锁定在太子朱标的长子朱允炆身上,经过几个月的深思熟虑,朱元璋决定立朱允炆为继承人。而朱允炆的外祖父吕本并没有军事背景,因此朱元璋也在这一过程中清除了一些强大的武勋势力。

随着蓝玉案的发生,朱元璋的政权内部风云再起。大量的武勋被清除,其中包括许多淮西二十四将的成员,如:

- 普定侯陈桓

- 永平侯谢成

然而,这并不是朱元璋对自己老伙计们的全部反应。在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后的朝堂清洗中,有不少人被冤屠杀,但他们的后代并未完全丧失爵位,尤其是在两次大案中牵连的周德兴和李新的家庭,他们最终都未能保住先前的地位。

至于其他如汤和、郭英等人,他们的后代尽管未能继承爵位,但也依靠后来的历史机遇在明朝中获得了一定的地位和荣光。

结语:尽管淮西二十四将中有不少人因战死或政治原因未能活见大明的建立,但他们的后代并未完全陷入困境。诸如花云、耿再成、耿君用等人,虽然英年早逝,但他们的子嗣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仍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至于那些死于非命的,将士的后代,无论如何,他们依然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沙... 我在头条创作的第二期文章 在历史的长河中,1547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这一年,伊凡四世(...
汉文帝为啥不换太子? 来源 01 孝文皇帝四男:窦皇后生孝景帝、梁孝王武,诸姬生代孝王参、梁怀王揖。 文帝继位时,只剩四个...
【英雄志 民族魂】赵尚志:白山...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中国军视网特开设【英...
原创 杨... 第一部分:周先生的命令与杨度的历史 几个月前,周先生在临终前向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发出一道特别的指令...
原创 毛...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这是后世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评价,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社会动荡与腐化。魏晋南北...
原创 周... 我们都知道,胡宗南是周恩来的黄埔军校学生,但两人的关系远非简单的师生关系那么单纯。1924年,28岁...
原创 朱... 当然,下面是改写后的文章,每段都保持了原意,并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字数变化不大: --- 01 ...
原创 红... 作者:武陟东旭 1937年4月初,酒泉南山金佛寺附近的观山河谷中,一名穿着灰色军装的军人匆忙躲在一...
原创 关... 说到三国时期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关羽之死无疑是其中一大触目惊心的事件。这不仅让蜀汉失去了这位英勇的猛...
原创 他... 在中国东南部的一隅,有一片充满活力与挑战的土地——福建。 2000年的某一天,一位中年男子踏上了这片...
原创 红... 如果有人问,红军、八路军和解放军到底有什么区别,很多不了解中国军史的人可能会一头雾水。其实,红军、八...
原创 汉... 在中国封建社会,异姓王并不常见,历朝历代只有少数几次出现这样的封号。通常情况下,封异姓王的情形出现在...
原创 全... 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请您务必点击右上方的“关注”,这样您不仅能轻松参与讨论与分享,还能第一时间获取最新...
原创 毛... 毛泽东为何能以弱胜强? 对于毛泽东领导的红军来说,1930年时最大的现实困境就是与蒋介石的军队实力差...
明朝时朝鲜人口和日本差距不大,... 很多人都认为日本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就是因为他们全盘西化,吸收了西方的文化才强大的国家。 明治维新的确...
原创 清... MCN首发激励计划 在开始阅读本文之前,请您点击右上角的“关注”,不仅便于您参与讨论和分享,还能随...
第一观察|丝路的回响 时代的创... 站在哈萨克斯坦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与蓬勃希望的土地,脑海中总会浮现习近平主席2013年作为中国国家元首...
原创 李... 改写后的文章: 1425年,明仁宗朱高炽突然重病卧床。就在他奄奄一息、气息奄奄时,他愤怒地告诉朝中...
原创 十... 自古以来,“英雄出少年”绝非空洞之言。在古代历史上,涌现过许多少年英雄,其中秦国的甘罗尤为突出,年仅...
原创 汪... 在明朝成化年间,嘉兴知府杨继宗以其清廉正直的品格,深得百姓的尊敬。然而,他的作风却让他屡次与西厂的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