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白起坑杀40万赵军:考古人员挖开坑杀遗址,倒吸一口凉气!
迪丽瓦拉
2025-09-16 14:32:59
0

在开始阅读本文之前,恳请您先点击“关注”,不仅能让您更便捷地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为您带来不同的参与感与互动体验,感谢您的支持。

关于“纸上谈兵”,这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个故事,大家对赵括那种只会空谈理论而无法付诸实践的态度通常持批评态度。可是,鲜有人关注到,这个历史故事背后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残酷真相——赵括的空谈,导致了40万赵军将士的惨死。

这个最终打败赵括并狠心坑杀40万赵兵的将领,名叫白起。白起一句话,40万赵兵便命丧黄泉,令人生畏。这也不禁让人产生疑问:自古以来,降兵通常都不被杀害,为什么白起却打破了这个规矩呢?

回到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在长平爆发了一场决定命运的大战。起初,秦国派出了名将王龁,而赵国的军队则由老将廉颇指挥。

廉颇可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战术严密,防守如铁壁。尽管秦军如猛虎般强大,但却始终突破不了廉颇那层层密布的防线。战争局面一度陷入了僵持。

看到这种情况,秦国将领们开始谋划,认为如果继续与廉颇对抗,根本无法突破赵国的防线。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引发赵国的内乱,让赵王更换将领。

于是,秦军开始散布一些有针对性的谣言,说廉颇老了,已经力不从心,而赵国的年轻将领赵括才是赵国的希望。赵括常年发表军事理论,言辞犀利、深得士族赞赏,赵王若能调换将领,势必能够改变局面。

赵王在压力之下,听信了这些谣言,最终决定罢黜廉颇,任命赵括为主将。然而,秦国这边却换上了经验丰富的白起,准备一举突破赵国防线。

白起的战术老道,面对初出茅庐的赵括,简直是手到擒来。白起巧妙地利用了“假败退”策略,诱使赵括率兵深入追击,直到赵军陷入困境。赵军的阵形被白起的奇兵一分为二,陷入了孤立无援的状态。

赵括没有看出这一点,反而带领军队继续追击,最后赵军被迫在自建的防御工事内等待支援。可惜,这一切都在白起的掌控之中,他直接切断了赵军的粮草供应线,赵军只能在围困中挣扎。经过46天的绝望等待,赵军的士兵们甚至开始自相残杀,饥饿和绝望让他们几乎失去理智。

最终,赵括带领精锐尝试突围,却在战斗中被射杀。赵括死后,赵军40万人选择投降。面对这些投降的赵兵,任何一位将领都会感到棘手,但白起却冷静地执行了一项决定:假装接受他们的投降,但最终将所有人一网打尽,仅将240名未成年的士兵释放回赵国。

这让人不得不疑惑,白起为何如此残酷地处置这些降兵?在历史上,降兵一般都会被宽待,白起为何如此决绝?

史记中对白起做法的解释指出,白起曾在攻陷上党时对降兵不杀,但上党的百姓依然不愿归顺秦国,反而转投赵国,这让白起深感赵国百姓反复无常。若这些赵国降兵被放过,迟早会成为秦国的祸患。

后世的学者也分析认为,白起的决定并非没有道理:

第一,粮草问题。

史料显示,白起的军队孤军深入赵国,粮草供给不足,无法支撑更多的降兵。若接受40万赵兵,秦军将面临粮草枯竭的危机,导致原本的士兵无法继续作战,甚至可能激起内乱。

第二,士兵管理问题。

40万降兵的存在,意味着巨大的安全隐患。若其中有诈降之人,或是这些降兵可能在途中起义,局势将变得不可控。即便这些士兵真心投降,如何保证他们不会在白起返回途中发起叛乱呢?

第三,白起的军事风格。

白起不仅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将领,也是在秦国崇尚歼灭敌军的政策下成长起来的军事指挥官。白起的战术更注重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而非占领城池。因此,他选择了对这些降兵采取彻底清除的方式,以防后患。

总之,白起为了秦国的长远利益,做出了极为残忍的决策,最终坑杀了40万赵国降兵。巧合的是,长平之战之后不久,白起便被权臣所陷害,最终被赐死。

1995年5月22日,山西省高平市永录村的李珠孩照常带着儿子李有金去梨园劳作。在挖掘过程中,李珠孩的铁锹碰到了一堆交叠的白骨。他们开始沿着这些白骨继续挖掘,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尸骨。

奇怪的是,李珠孩的儿子在白骨中发现了一串发绿的刀币,一共17枚,还发现了铜镞嵌在疑似胯骨上的痕迹。李珠孩感到这些遗物可能具有文物价值,于是向文物局报了警,最终引起了当地的重视。

几个月后,考古人员开始在此地进行挖掘,发现了一个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长平之战遗址——一号尸骨坑。专家们惊叹于这一发现的价值。

尸骨坑位于地下约0.3米深处,考古人员发现坑内大约埋葬了130具士兵的尸骨,几乎所有尸骨都是男性,且大多数死于战斗创伤,部分尸体可能是被活埋。

此外,考古人员还发现,附近地区有多个类似的尸骨坑,这让他们推测,附近可能埋藏了上千具赵军士兵的遗体。

李珠孩在这段挖掘过程中,始终坚守在现场,成了这片遗址的守护人。尽管工作艰苦,李珠孩依然无怨无悔。多年来,他依靠每月仅有的十元补贴,守护着这片历史遗址。即使条件艰苦,他从未放弃过。八年后,遗址展示厅建成,李珠孩的辛勤付出才得到了回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侯杨方:看待明朝衰亡需寻找历史... 《明亡清兴:1618—1662年的战争、外交与博弈》 作者:侯杨方 版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25年...
原创 陈... 在肖伟俐所著的《帅府家风》中,详细记录了许多开国元帅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些内容充满了浓厚的家庭...
原创 抗... 谭炳云同志,您真是我们的大功臣啊! 在1951年国庆庆典的盛大场合上,彭德怀举杯对这位穿着简朴的男子...
原创 日... 一个岛国,资源穷得叮当响,地震海啸年年闹,却偏偏几百年、上千年盯着东亚大陆不放,非要把中国搞亡国灭种...
原创 日... 很多人认为,日本的投降是因为美国投下了原子弹,但实际上,日本人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投降的真正原因与...
原创 清... 清官类电视剧的剧情往往引人入胜,除了故事情节外,演员的精彩演技以及华丽的宫廷服饰也让观众无法自拔。通...
原创 赤... 《——·前言·——》 在赤壁之战爆发前,孙权面临着一个极为关键的抉择:是选择向北方强敌曹操投降,...
原创 山... 阎锡山晚年生活在台湾,境遇可谓极为落魄和尴尬。自从他失去了权力之后,便开始修建窑洞作为住所,然而这种...
原创 孙... 一张尘封已久的老照片,记录了一段隐藏在岁月长河中的往事。照片中的孙中山,目光坚定、神采奕奕,仿佛能看...
原创 四... 1946年,为应对日益复杂的战争局势,东北民主联军根据不同的战斗需求,先后组建了1纵、2纵、3纵、4...
原创 玄... 秦琼,作为《隋唐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以其威猛的形象深受人们喜爱。他骑马挥枪,英勇无敌,是战场上的传奇...
原创 清... 前言 在清朝的历史上,有一种极其残忍的刑罚——站笼,这种酷刑在短短两个月内就让370人丧命。它的残忍...
原创 襄... 公元219年,关羽指挥的军队发起了著名的襄樊之战。在这场战斗中,他成功生擒了曹操的部将于禁,斩杀了庞...
中国视角回应“何谓欧洲文明” ... 今天(11月22日),中国历史研究院发布《欧洲文明进程》,这是国家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成果、“十三五...
原创 西... 1936年12月12日,西安发生了一个震动全国的重大历史事件——西安事变。张学良和杨虎城联合发动了针...
原创 北... 北宋和南宋是后人根据历史划分的两个时期,所以我们按照这种划分来讨论。北宋的开国皇帝是赵匡胤,他的弟弟...
原创 同... 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为了满足个人野心,不断发动战争、修建豪华工程,民众因此苦不堪言。这个动荡的时代,...
原创 李... 书同文,车同轨,这些影响深远的政策,都是李斯所推行的。李斯通过这些改革,极大地推动了大秦帝国的统一和...
原创 梁... 在梁山百将中,有一派主张招安,也有一派坚决反对招安。主张招安的首领是宋江,这一派在梁山中占有很大的势...
原创 忍... 唐朝末代皇帝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朝代之一,以大唐盛世闻名于世。无论是在经济、文化还是外交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