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博古想打压毛主席,却不敢指名道姓,就编了个“罗明路线”
迪丽瓦拉
2025-09-16 15:03:36
0

我党在历史的漫长征程中,曾走过不少弯路,其中一些重要的历史阶段往往被以关键领导人的名字来命名。比如“王明路线”和“立三路线”,这两条路线的名字都来源于其背后的核心人物——王明与李立三。这是一个普遍的做法,常常用人物名字标识一段历史的政治主张或策略。

然而,历史上有一条比较特殊的路线——“罗明路线”,这一名称却让人感到有些困惑。毕竟,罗明并非我党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为什么会以他的名字来命名一条路线呢?

事实上,所谓的“罗明路线”,真正的目标并非罗明个人,而是毛主席。毛主席自从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后,尤其是在开展游击战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胜利,接连战胜了国民党军的三次重围,逐渐让自己的名字在中国的革命历史中传播开来,甚至远在苏联的共产国际也听说过他的大名。

尽管毛主席在国内深受人民爱戴,尤其是农民阶层的推崇,他的地位逐渐如同传说中的“土地神”或“山神”,却在一些共产国际的“天上神仙”眼中并不被看重。这些“天上神仙”大多数是长期留学苏联、醉心于“原装马列主义”的知识分子,他们自诩为“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认为只有他们才掌握了马列主义的精髓。他们通常对于中国革命提出指导性意见,甚至不惜给不同声音的同志扣上种种帽子。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王明。王明在苏联居住多年,享受洋楼洋餐,尽管他对中国革命几乎没有任何贡献,甚至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并不熟悉,但由于他的身份和背景,他靠近了共产国际远东事务主席米夫,成为了当时的“红色钦差大臣”。王明的“得力助手”博古也回国后,逐渐掌握了临时中央的领导地位。博古开始肆意攻击和打压中国革命中的本土派,特别是毛主席。他们先是批判毛主席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为“富农路线”,又将毛主席的游击战术斥为“狭隘经验论”,甚至直接将毛主席称作“右倾机会主义者”。

到了1932年10月,中央在宁都会议上剥夺了毛主席的军事指挥权,要求他离开前线,回到后方主持政府事务。尽管毛主席依然保留着“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的头衔,但实际上已经没有多少实权。在那个时刻,毛主席内心深感压抑,他深知红军远不是国民党军的对手,唯有游击战术才能找到与敌人周旋并最终胜利的机会。然而,毛主席在中央的指挥下,形势却变得不容乐观。他们盲目模仿欧洲战场的硬碰硬战术,忽视了中国革命的特殊性,这无异于以卵击石。

在这段期间,毛主席因焦虑过度而患病,被送往福建长汀的“福音医院”治疗。医院院长正是著名的傅连暲。住院期间,毛主席的病友是当时福建省委的代理书记罗明,二人因在同一病房而结识,并迅速成为朋友。罗明与毛主席常常深入交流,讲述了福建革命根据地的困境——福建的红军主力由于参加第四次反围剿而返回赣南,留下的不过是几千装备差、训练不够的地方武装,这支队伍显然不是敌军的对手,局势相当危险。

毛主席向罗明详细解释了自己的游击战术,并分享了三次反围剿的宝贵经验,罗明听后茅塞顿开,深感佩服,决心借鉴毛主席的经验开展游击战。出院后,罗明立即返回上杭、永岩和龙岩等地,指挥地方游击队展开战斗,并迅速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博古和临时中央的权力高层并不欣赏这些成果。1933年1月,博古一行从上海租界返回中央苏区,途经福建上杭时,罗明特意去见了他,并汇报了工作。博古对罗明的表现感到不满,他质问罗明为何不专心处理全省事务,而跑到偏远地区“搞游击战”。罗明自信地回答道:“我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在这里开展游击战。”博古听后愤怒不已,立刻反问道:“什么毛主席?你对中央有意见吗?”罗明误以为博古是在征求意见,于是热情地解释了毛主席的革命理论,并对毛主席大加赞扬。

这一番话,无疑激怒了博古。博古当时没有立刻反应,但不久后,罗明收到了中央的批示,要求他进行自我批评。

随后的几天,中央又下达了一个命令,要求江西和福建必须大力扩充红军,所谓“百万铁军”的口号再度响起。然而,那个时期的“扩红”并非广泛深入人心的自愿行动,而是带有强制性质的政治任务。罗明在压力下只好照办,但令人遗憾的是,许多新招募的红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训练与装备,最终被调往江西,福建的地方力量几乎被抽空。当敌军大举进攻时,福建革命根据地陷入了危机,罗明只能再次依靠毛主席的游击战术来应对。

面对严峻的局势,罗明急切地向上级写了一封《关于杭永岩情形给闽粤赣省委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提到,边区群众情绪波动大,许多地方无法集中武装,甚至有群众质疑这种局面会导致灾难。他恳求中央能派遣毛主席、项主席、周恩来同志等亲自到福建进行政治宣传,以此鼓舞民众的斗志。

这份报告的急切语气和直接表达,也引起了博古的愤怒,尤其是“我们的最好的领袖毛主席”一语,明显站队毛主席,并对中央提出了挑战。博古迅速决定惩罚罗明,并利用他对毛主席的支持作为借口,发起了“反击罗明路线”的运动。这场运动不仅导致罗明失去了一切职务,甚至福建几乎所有的县委书记和游击队领导都被定为“罗明分子”,遭到了严厉的打压。

博古的“打压毛派”行动不仅限于罗明,中央苏区的邓小平、毛泽覃、谢维俊和古柏四人也被打压,成为所谓的“毛派分子”。显而易见,博古的目标是明确的。

直到1945年4月20日,在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上,中央对“罗明路线”作出了正式的平反。此后,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博古曾公开表示,反对“罗明路线”,实际上是在反对毛主席在苏区的正确路线和作风。

尽管遭遇过重大政治波折,罗明在之后的革命斗争中依然坚持不懈。在长征中,罗明因伤与组织失去联系,但抗战爆发后,他重新与组织取得了联系,并积极投身抗战事业。建国后,罗明先后担任过南方大学副校长、广东民族学院院长、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重要职务,并于1980年恢复了党籍。1987年4月28日,罗明在广州去世,享年86岁,最终得以善终。

(参考资料:《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年谱》《党史文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侯杨方:看待明朝衰亡需寻找历史... 《明亡清兴:1618—1662年的战争、外交与博弈》 作者:侯杨方 版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25年...
原创 陈... 在肖伟俐所著的《帅府家风》中,详细记录了许多开国元帅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些内容充满了浓厚的家庭...
原创 抗... 谭炳云同志,您真是我们的大功臣啊! 在1951年国庆庆典的盛大场合上,彭德怀举杯对这位穿着简朴的男子...
原创 日... 一个岛国,资源穷得叮当响,地震海啸年年闹,却偏偏几百年、上千年盯着东亚大陆不放,非要把中国搞亡国灭种...
原创 日... 很多人认为,日本的投降是因为美国投下了原子弹,但实际上,日本人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投降的真正原因与...
原创 清... 清官类电视剧的剧情往往引人入胜,除了故事情节外,演员的精彩演技以及华丽的宫廷服饰也让观众无法自拔。通...
原创 赤... 《——·前言·——》 在赤壁之战爆发前,孙权面临着一个极为关键的抉择:是选择向北方强敌曹操投降,...
原创 山... 阎锡山晚年生活在台湾,境遇可谓极为落魄和尴尬。自从他失去了权力之后,便开始修建窑洞作为住所,然而这种...
原创 孙... 一张尘封已久的老照片,记录了一段隐藏在岁月长河中的往事。照片中的孙中山,目光坚定、神采奕奕,仿佛能看...
原创 四... 1946年,为应对日益复杂的战争局势,东北民主联军根据不同的战斗需求,先后组建了1纵、2纵、3纵、4...
原创 玄... 秦琼,作为《隋唐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以其威猛的形象深受人们喜爱。他骑马挥枪,英勇无敌,是战场上的传奇...
原创 清... 前言 在清朝的历史上,有一种极其残忍的刑罚——站笼,这种酷刑在短短两个月内就让370人丧命。它的残忍...
原创 襄... 公元219年,关羽指挥的军队发起了著名的襄樊之战。在这场战斗中,他成功生擒了曹操的部将于禁,斩杀了庞...
中国视角回应“何谓欧洲文明” ... 今天(11月22日),中国历史研究院发布《欧洲文明进程》,这是国家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成果、“十三五...
原创 西... 1936年12月12日,西安发生了一个震动全国的重大历史事件——西安事变。张学良和杨虎城联合发动了针...
原创 北... 北宋和南宋是后人根据历史划分的两个时期,所以我们按照这种划分来讨论。北宋的开国皇帝是赵匡胤,他的弟弟...
原创 同... 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为了满足个人野心,不断发动战争、修建豪华工程,民众因此苦不堪言。这个动荡的时代,...
原创 李... 书同文,车同轨,这些影响深远的政策,都是李斯所推行的。李斯通过这些改革,极大地推动了大秦帝国的统一和...
原创 梁... 在梁山百将中,有一派主张招安,也有一派坚决反对招安。主张招安的首领是宋江,这一派在梁山中占有很大的势...
原创 忍... 唐朝末代皇帝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朝代之一,以大唐盛世闻名于世。无论是在经济、文化还是外交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