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邦问张良:我该如何给众人封侯?张良:王上最恨谁就先给谁封
迪丽瓦拉
2025-09-16 18:32:44
0

汉高祖刘邦,毛主席曾评价他为封建王朝中的最杰出皇帝,这一评价无疑体现了刘邦非凡的历史地位和实力。刘邦和后来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样,均出身于贫寒农民家庭,但刘邦的出身相较之下稍显优越一些。

当刘邦在战功封赏时陷入两难,谋士张良便提出了一条妙计:“皇上最忌恨的人,就先赐封于他。”这招为何如此高明?细细道来,刘邦的个性和经历非常特别。众所周知,一般男子腿上的体毛不过是零星几撮,而刘邦腿上一条就布满了黑痣。

经过后世仔细考证,发现刘邦那条腿竟然密布72颗黑痣,黑点如星辰般繁多,极为罕见。正是因为这独特的体征,身边的人普遍认为刘邦必是天命之子,这种预感后来也逐渐得到事实的印证。

刘邦小时候虽怀揣伟业梦想,但早期的他也曾迷茫,对未来道路一时无所适从。直到有一天,命运的转折出现——他偶遇了秦始皇。

当时刘邦正赶往咸阳,途中意外遇见了秦始皇乘坐的豪华马车出巡。那马车奢华无比,犹如行走的阿房宫,金碧辉煌、雕刻精细,花费惊人。刘邦望着这场面,心中暗自叹服:“真正的英雄该是如此威风凛凛!”正是这次偶遇,让他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成为像秦始皇那样的人。

与刘邦同代的项羽,也曾有类似的经历。项羽曾随叔父项梁见到秦始皇乘船巡游,他当即评价:“这人终究是会被替代的。”这里说的“这人”,正是秦始皇。听了这话,项梁大为震惊,可惜历史最终只有一个胜者,只有一人能登上王者之位。

与朱元璋的白手起家相比,刘邦的才能稍显突出。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地方亭长的官职。那种考试有些类似现代的公务员选拔,这也说明刘邦的确具备一定的才干。

秦朝末年,徭役繁重,百姓生活痛苦不堪,纷纷萌生起义的念头。刘邦则冷静劝告:“别急,先观望‘出头鸟’。”他的意思是,首批起义者往往首当其冲,极易被镇压,最好等待时机成熟后再行动。

果不其然,首支反秦起义由陈胜吴广领导,很快激发了全国各地的起义浪潮。刘邦的队伍初时并不强大,但已经聚集了萧何、曹参等能臣,甚至意外结识了奇才张良。

本来张良和刘邦是要投奔同一阵营,途中偶遇,两人交流后,刘邦欣赏张良的才智,遂邀请他共同谋划大业。张良被其诚意打动,毅然决然跟随刘邦。

有了这些贤才辅佐,刘邦的势力逐渐壮大,开始有了“一统天下”的气势。刘邦深知自己无法单打独斗成为像秦始皇那样的帝王,他更像是一个善于发掘人才的伯乐。

韩信便是刘邦伯乐眼中的绝世奇才。韩信初入刘邦帐下时,仅是粮食官员,没人看出他未来的雄才大略。但萧何慧眼识英雄,几日谈话后便极力推荐刘邦重用韩信为大将军。

刘邦起初震惊不已:“这是谁,竟敢如此狂妄想当大将军?”在萧何的多方劝说下,刘邦才勉强同意封韩信为将军。

但萧何提醒:“不行,必须是大将军才留得住他,而且要隆重举行授衔仪式。”否则韩信会觉得刘邦不真诚,即使名义上是将军,也不会全力以赴。

于是刘邦照办了,隆重封韩信为大将军,众人闻讯纷纷惊讶:“这人究竟是谁,怎么突然成了大将军?”

随着战局不断向刘邦有利发展,他麾下的能人越来越多,且刘邦变得更加懂得用人,最终在楚汉之争中笑到了最后。

战争结束后,众臣纷纷催促刘邦即位称帝。刘邦神色淡然:“既然如此,那我便答应吧。”他深知这其中的真正用意,是功臣们渴望通过封爵获利。

面对如何公平封赏功臣而又防止权臣作乱的难题,刘邦找到了谋士张良寻求对策。

张良建议:“皇上要封赏,先封您最忌恨的人。”原理其实很简单且高明。

刘邦心头恨的,正是部下叛变的雍齿。雍齿先是叛逃魏国,魏国覆灭后又投奔项羽,项羽失败后再次归顺刘邦。这种反复无常的叛将,让刘邦痛恨至极。

但因天下刚定,刘邦不便马上动手,只是暂时留下了他一条命。

张良见机行事,劝刘邦先封雍齿为侯,借此震慑其他功臣。刘邦采纳后,众将领见雍齿都得封侯,自然不敢再争执不休。

起初,各路将领间因功劳大小争执不断,刘邦为难之际求助张良,这招果然管用,令军心稳定。

刘邦建立汉朝时,共封侯超过百人,封“王”的有七位。刘邦深知封“王”必招不满,只能权衡取舍。天下安定后,他便开始逐个削弱甚至铲除这些“王”,除了长沙王外,其余皆被肃清。

这番手段,虽狠厉,却是权衡天下大势后的无奈之举。刘邦如同后世朱元璋一样,先忍耐稳固根基,后痛下杀手,维护王朝长治久安。

在那七位“王”中,最知名的莫过于韩信。韩信虽建奇功,但性格高傲,甚至在刘邦危难时威胁要封他为王,令刘邦心生不满。

项羽自刎后,刘邦迅速夺取韩信军权,显示他早有戒备,恐韩信掌权后另起炉灶。

最终,那六位“王”几乎全部被刘邦斩杀,韩信亦未能幸免。令人费解的是,像雍齿这样背叛多次却未作乱之人,反倒被优待善终。

刘邦对待被俘的降将相对宽厚,许多忠诚的项羽旧将都被封侯。然而,主动投降的将领却多遭杀害,因刘邦认为他们不忠于原主,恐怕同样不忠于自己。

这种严酷手段虽显残忍,但其内在逻辑也有可取之处。只是,刘邦行事过于果断狠绝,难免让人感到心寒。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民... 1922年,蒋介石的军旅生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一位女子竟然用枪顶住了他的脑袋。 这位勇敢无...
原创 大... 11月7日,日本新任女首相高市早苗在日本国会的答辩中发表了极其错误且危险的言论,涉及所谓台湾有事。她...
原创 从... 西汉时期的外戚专权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且深刻的政治现象。外戚专权指的是皇帝的亲属通过政治手段掌握了实...
原创 关... 三国时代,英雄辈出,其中蜀汉的两位名将关羽和张飞堪称其中的佼佼者。作为刘备的左右手,他们在《三国志》...
原创 嬴...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国历史中,谁是最强的帝王呢?有人认为是秦始皇嬴政,有人则推崇汉武帝刘彻,也有支...
原创 如... 毛主席曾说过一句话:崇祯是个好皇帝!我个人也非常赞同这一看法。那么,崇祯究竟好在哪里呢?他的优点和缺...
原创 他... 细数民国时期那些乱世出身的将才,真是令人惊叹。比如叶挺,二十出头就成为军长,有人看过电影会觉得他很狂...
原创 南... 1970年对柬埔寨来说,毫无疑问是充满灾难的一年。那一年,柬埔寨发生了剧变,国内政局动荡不安。当时,...
原创 刘... 两汉时期约持续了四百多年,随着朝廷不断推动汉室宗亲的分封政策,刘氏家族在这段时间里逐渐扩展,繁衍生息...
原创 唐... 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诚挚邀请大家点击关注按钮,这样可以方便后续获取更多相关文章,也能更好地与我们互动...
原创 张... 张郃为什么看不起张飞,却一见赵云就不战而逃?听了你可能不敢相信 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很多读者...
原创 曹... 东汉末年,曹操能够成为最强大的诸侯,不仅因为他能够吸纳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才,还因为曹氏和夏侯氏等宗室的...
原创 李...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是唐代乃至中国古代历史中两个非常辉煌的时期。贞观之治发生在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社会...
原创 秦... 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朝,到1912年溥仪退位,中国的封建帝制持续了2000多年,历经了494...
原创 一... 杨家将的故事几乎成了每个中国人心中永恒的英雄传奇。 这些英勇的杨家子弟,代代相传,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
原创 庞... 在三国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有两位人物总是与平定乱世的伟大任务联系在一起,那就是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
原创 刘... 事实上,刘备之所以最终选定刘禅(即扶不起的阿斗)为继承人,背后有三个主要原因,而其中第三个理由尤为关...
原创 都... 在很多谍战剧中,我们常常看到军统和中统这两个特务组织的名字。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无论是军统还是中统,...
原创 刘... 蜀汉的灭亡总是让人深感遗憾,尤其是众人总会提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说法,似乎那时蜀汉已经没有了合...
原创 李... 公元620年7月,22岁的李世民亲自统领着唐朝的七万精锐大军,向洛阳进发,目标明确——摧毁王世充所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