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1日,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最大饭店内,灯火辉煌,欢声笑语充斥着空气。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在这里举办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国庆招待会。五百多位来自瑞典各界的贵宾齐聚一堂,共同庆祝新中国的周岁华诞。作为中国驻瑞典的大使,耿飚肩负着主持这场重要盛会的责任。尽管他到任尚不满两个月,但他深知这场宴会对新中国的重要意义。虽然中国的实力尚未完全强大,但新中国绝不是任人欺凌的弱小国家。耿飚暗自提醒自己,要以大国使节的风范,保持庄重和自信,赢得瑞典各界的尊重。
宴会厅内,宾客们谈笑风生,举杯共庆。突然,一位瑞典皇家海军的高级将领走到耿飚面前,语气中带有些许轻蔑,询问道:“听说您是将军,曾经带过多少兵?”话语中的轻视之意不言而喻。耿飚心中微微一沉,瞬间意识到这位瑞典将领是在试探自己,可能想借机贬低新中国。然而,耿飚并未因此愠怒,而是保持微笑,沉稳地回应:“大约十多万吧。”简单的回答却凝聚了他深厚的内涵。
瑞典将领听后愣了一下,随即神色发生了变化,眼中透露出敬意。他郑重地放下手中的酒杯,“啪”地一声,向耿飚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随后,他主动伸出手,和耿飚紧紧相握,真诚地说道:“真了不起!您带的兵,竟比我们整个国家的军队还要多!”这一幕顿时让在场的宾客们目光汇聚。许多人惊讶于中国军队的庞大规模,更为耿飚的风度和气度所折服。曾经略带轻视的瑞典贵宾们,此刻也不禁对这位中国大使肃然起敬。
时光倒回到1909年8月,湖南醴陵的严家冲山乡,一个男婴在哭声中来到这个世界。谁能想到,名叫耿飚的孩子,后来会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星辰。岁月如梭,转眼间,耿飚16岁时便怀揣着满腔热血,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4年底,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在湘江一战中,耿飚率部坚守阵地,持续五天五夜,面对敌人的猛攻,他们毫不退缩,浴血奋战。鲜血染红了湘江,许多革命英烈牺牲在了这片河水中。最终,红军前行至乌江,滚滚江水仿佛要吞噬一切,但耿飚毫不畏惧,带领队伍强渡乌江,克服了这道天然屏障。
娄山关素有“夔门天险”之称,但在耿飚的带领下,红军士兵们齐心协力,攻克了这一险关。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在耿飚的指挥下都变成了现实。长征的路上,耿飚始终冲锋在前,担任中央红军的前卫指挥。从江西到陕北,一路充满硝烟与血泪,耿飚的名字在红军中如雷贯耳,大家亲切地称他为“耿猛子”。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国内局势依旧动荡。在这一关键历史时刻,外交官的角色尤为重要。他们不仅需要维护国家利益,展现新兴大国的风范,同时还肩负着将新中国推向国际舞台的责任。周总理,这位革命老前辈,深谙外交工作的艰巨与复杂。他认为,外交官应该具备特殊的素质和经历。首先,他们要有丰富的地下工作和统战工作经验,这为他们打下了强大的交际能力基础。其次,外交官要从久经沙场的军人中选拔,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锤炼出的应变能力和沉稳气质,恰恰是外交工作所需的。最重要的是,这些军人身上特有的不卑不亢的气质,正是大国外交官应具备的核心特质。最后,国家也要选拔一些青年才俊,他们热情洋溢,专业素养高,为外交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这一群体中,耿飚的名字尤为突出。作为时任第十九兵团副司令兼参谋长的他,很快成为了外交领域的佼佼者。不久之后,耿飚和同事们静静等待毛主席的接见。片刻后,毛主席缓步走入大厅,目光慈祥而威严。当他走到耿飚面前时,俩人紧紧握手。毛主席亲切地说道:“老乡,又见面了。在战争年代,你风风火火;现在搞外交,要加强调查研究啊!”这句话包含着期许,也饱含着嘱托。曾经身披戎装、带领队伍冲锋陷阵的耿飚,此时面对外交工作却感到些许不适应。他知道,外交的方式不同于军事,更多需要耐心、谋略和细致的智慧。
看到耿飚的迷茫,周恩来总理走到他身边,语重心长地说:“外交工作和军事一样,不过外交是文打。”总理的话语,如同一盏明灯,点亮了耿飚的心扉。外交和军事虽然形式各异,但它们的本质都需要周密的准备和策略。为了帮助外交官们快速适应新角色,外交部安排了精心的培训,从跳舞、穿西装到西餐礼仪,每一项基础技能都需要不断练习和提高。耿飚与其他学员们一样,虽然一开始不太适应,但都在努力调整和学习。
1950年10月1日,斯德哥尔摩的秋风中,带着丝丝凉意。然而,瑞典首都的豪华饭店内却依然温暖如春。中国驻瑞典大使馆举办的国庆招待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耿飚作为新任大使,正与宾客们愉快交谈。突然,一位身着笔挺军装的瑞典皇家海军将领走到耿飚面前,好奇地问:“听说您曾经是中国的将军,带过多少兵?”耿飚淡淡一笑,简洁地答道:“十多万吧。”这一回答仿佛一颗炸弹,瞬间引起了宴会厅的注意。周围宾客纷纷围上来,惊讶于这位看似儒雅的中国大使,竟然曾是一个战场上拼搏过的百战将军。宾客们或惊叹、或钦佩,目光中充满了敬重和赞许。
耿飚微笑着,谦虚地接受着大家的赞美。然而,他心中清楚,自己曾经的战场经历虽精彩,却已成过去。他此刻代表的是新中国,肩负的是国家与人民的重托。窗外,斯德哥尔摩的夜空璀璨夺目,饭店内宾客欢聚,觥筹交错。耿飚站在人群中,脸上挂着坚定的笑容,知道今晚过后,大家将用全新的眼光来看待新中国,也将重新审视这位曾经的将军,今天的外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