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湖北军区正式成立,上级任命李先念担任司令员兼政委,王宏坤和王树声分别担任第一副司令员和第二副司令员。这一任命的顺序引起了不少人的困惑,尤其是王树声。过去他在红四方面军担任副总指挥,而李先念和王宏坤两人仅是军级将领,按照常理来看,排名应当反过来。那么,为什么他们的职务安排如此不同?
其实,这一任命背后有其深刻的背景。当时,江汉军区、桐柏军区、豫西军区和豫皖苏军区等多个军区已被撤销,合并进了新成立的湖北军区和河南军区。唯一没有被并入的,是王树声所领导的鄂豫军区。由于鄂豫军区当时的战勤任务仍然繁重,一时难以完成合并,因此王树声的工作需要继续保持。而在湖北军区成立之初,上级已决定任命王宏坤为司令员,李先念为政委。然而,王宏坤主动提出,自己愿意担任副职,最终他被改任为副司令员,而王树声则因到任较晚,最终担任第二副司令员。
对于这一任命,王树声并未过于放在心上。自抗战开始以来,他便频繁担任边缘地区的指挥工作,先后在晋冀豫军区、太行军区担任副司令员。1944年,他调任河南军区,开始独立发展豫西根据地。抗战胜利后,中原军区成立,尽管王树声名义上担任副司令员,但实际上他一直在1纵服役,且此时的司令员正是李先念。
李先念之所以能担任司令员,有其多方面的原因。抗战初期,他便被派往鄂豫边开辟新的根据地,并逐步成立了新四军第五师,指挥数万大军。其部队长期驻扎在鄂豫边区,且在当地深具影响力。虽然王树声担任了河南军区司令员,但他的部队主要集中在豫西,并未拥有太多兵力。因此,从兵力、影响力等角度来看,李先念担任司令员的位置显得更加合适。
在中原突围时期,李先念在鄂豫陕地区开辟新根据地,而王树声则在鄂西北开展了艰苦的战斗工作。这里的自然条件恶劣,敌军实施了连坐囚笼的政策,致使部队发展极为艰难。李先念部队随后挺进山西进行休整,而王树声的部队则分散在大别山和江汉地区,坚持与敌作战。
1947年8月,刘邓军挺进大别山,李先念召集旧部组成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2纵南下,开辟江汉根据地。此时,王树声得知主力部队南下后,虽然身体抱恙,却毅然决定跟随南下。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继续发挥作用,无论职务高低。此后,王树声担任了鄂豫军区司令员,带领部队进行游击战斗,并有效牵制敌人。当兵力不足时,他便向桐柏军区的王宏坤部队借调兵力,逐渐巩固了自己的力量。
此时的王树声已完全甘愿为刘邓的战略布局贡献力量。他并不在乎自己的职务如何变化,反而认为自己做好军区工作就是对战局最有力的支持。陈锡联、王近山、杜义德、陈再道等昔日部下也都在主力战斗中,尽管他非常渴望亲自上前线指挥,但他深知,自己的角色是确保军区工作井然有序,这才是最大的支持。
在担任湖北军区第二副司令员期间,王树声亲自承担了清剿土匪的艰巨任务。那时,鄂豫皖三省的匪患严重,局势十分复杂。王树声指挥三省部队与四野42军共同配合,通过三线纵深部署,灵活调整战斗方式,很快便取得了显著成绩。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剿匪人数高达1.54万,为巩固三省边缘地区的社会秩序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0年4月,王宏坤调离湖北军区,王树声接任湖北军区司令员,并在1954年被调任新成立的八总部之一的军械部担任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