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淞沪会战前“是打是和”争执不下,戴笠站起说了3句话,震动全场
迪丽瓦拉
2025-09-17 00:01:47
0

1937年8月7日,国民党各界的军政要员齐聚南京,召开了一次国防联席会议。此次会议的主题是探讨如何应对日军侵略,特别是如何决策“是打还是和”的问题。然而,在会议过程中,与会者意见纷杂,讨论陷入僵局。正当气氛凝重时,戴笠突然站起来,简短地说了三句话,震动了整个会议厅。

早在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就意识到中日冲突的严重性,但国民党高层对是否进行全面抗战心存犹豫。蒋介石曾在7月12日的日记中写道:“不到万不得已,不宜宣战。”虽然当时他已经表示日本的挑衅已经触及底线,但似乎内心仍然担心宣战的后果。他又在4天后记下:“宣战对倭寇的影响,究竟是利是弊,仍需进一步探讨。”

即使在庐山谈话后,蒋介石依旧没有做出明确的决定,他在日记中表示:“是否因伯明书发表而引发全面战争,尚不确定。”这样的疑虑一直困扰着他,直到7月25日廊坊事变后,蒋介石才再次发出激烈的警告,他告诉孔祥熙,日本已经占领了廊坊,北平岌岌可危,和平的希望已不复存在,“应与日本绝交,立即宣战。”

然而,蒋介石虽然言辞激烈,行动上却总是迟疑不决。在8月1日的日记中,他再次反复琢磨着“宣战”的时机和可能带来的效果,显现出他在关键时刻的犹豫和拖延。这时,国民党最高军事指挥机构的磋商也陷入了长时间的困局,虽然形势已经越来越紧迫,但是否宣战,始终未能得到明确的答案。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的军事委员会从7月11日起便开始频繁召开战事汇报会和战略讨论会。在这段时间里,何应钦向与会者报告了蒋介石计划发布一份“申明书”,表示虽然国民党并未明确宣战,但依然表达了和平的愿望。这一行动反映出当时国民党高层对是否断绝与日本的外交关系、是否宣战的严重分歧。

7月16日,军方的讨论进一步深入,何应钦指出,如果战争全面爆发,宣战几乎无法避免,但如果我们在经济、军事、外交上都做不够准备,极可能陷入困境。因此,国民党决定继续“保持外交关系,不宣战”。但在这个结论作出时,蒋介石的庐山谈话已经引起了全国的广泛关注,国民党高层的内部矛盾和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8月7日,国民党高层终于在南京召开了至关重要的国防联席会议,目的是确定最终的抗日方针和国策。此次会议的召开前,蒋介石特地邀请了曾与其关系不睦的广西桂系首领李宗仁和白崇禧,甚至派专机将两人从桂林接到南京。与此同时,戴笠、冯玉祥、阎锡山、刘湘等各路重要人物也纷纷抵达南京,汇聚在一起。

当天上午,蒋介石主持了国防会议,并发表了开幕词。会议过程中,参谋总长程潜报告了前期的国防会议情况,军政部长何应钦汇报了卢沟桥事变后的战况,军委会副主任吴思豫则讲述了敌我形势以及四大战区的划分。接着,关于是否应当对日本采取强硬态度,会议内部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让人惊讶的是,国民党高层此时依然无法统一意见。部分人主张宣战,部分人主张继续求和,甚至有人提议继续妥协,试图通过“边打边谈”的方式解决问题。甚至,仍有部分人认为卢沟桥事变只是“地方事件”,不需要中央政府直接干预,最好通过道歉和更换驻军来平息事态。这些分歧的存在,让会议气氛变得异常紧张。

就在会议进入休会时,戴笠突然站了起来,坚定地对大家说:“这次我们一定要打了。”听到这句话,众人纷纷转头望向他。国民党元老吴稚晖问道:“我们的武器、经济都远远不如日本,凭什么打?”戴笠毫不犹豫地回答:“哀兵必胜,猪吃饱了等过年,难道等到被宰杀才反应过来吗?”这一番话立即让全场为之一震,戴笠的直白和激烈让人印象深刻。

戴笠说这话,并非完全出于民族大义,而是由于他手下的军统特工已经深入到各个战场,参与了大量的情报工作。如果继续拖延,等到战争全面爆发时,他的特工可能会成为牺牲品。而且,这也是军统壮大自身的一个机会,可以趁机提升组织的影响力。戴笠认为,打起来的机会和利益远大于不打。

会后,随着日军在华北战场的攻势愈加猛烈,国民党高层决定采取行动,将日军的主力从华北转移到长江流域,以避免敌军包抄陕西、四川等地。8月13日,中国军队在上海展开了反击,淞沪会战正式打响。紧接着,国民政府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宣布中国决不放弃领土,并表明中国有权行使自卫。

这一战役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了全面的战斗状态。短短一个月,日军从卢沟桥事变逐步扩展至华北,最终蔓延至华中,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军事压力。然而,即使在战争爆发的关键时刻,戴笠依然在上海积极清理共产党的嫌疑人,表现出国民党内部分高层的复杂态度。虽然表面上形成了抗日统一战线,但实际上,背后暗流涌动,互相掣肘。

随着抗战全面打响,戴笠的特工网络在上海如火如荼地展开,然而,日方也在加紧反情报工作,逐渐摸清了中国的情报体系。在这种大环境下,戴笠不得不采取措施保住自己的军统组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姜... 姜子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大多数人都通过《封神演义》认识了他。书中的姜子牙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人...
原创 项... 项羽,那个满怀雄心壮志并且自负的楚国霸王,正在与刘邦率领的汉军展开激烈的对抗。尽管韩信在军事上拥有出...
原创 以... 我一直觉得《三国》这本书,前期有些拖沓,后期则显得有些乏味。但最让我着迷的部分,莫过于诸葛亮的登场。...
原创 武... 《三国演义》中,十八路诸侯联军攻打董卓,而迎战关东好汉的正是董卓的猛将华雄。华雄先后斩杀了包仲、孙坚...
原创 解... 西晋的创立者,实际上是三国时期的司马懿。他在曹魏王朝的历史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曾先后在曹操、曹丕...
新华视点|生土为墨 岁月为笺—... 在福建的群山褶皱里,一座座圆楼方寨如大地隆起的年轮,承载着中原移民的乡愁,凝结着东方建筑的智慧。从宋...
原创 假... 如果吕蒙没有杀关羽,还把关羽放回荆州,三国历史可能会有非常不同的发展。这个问题充满了假设性和想象空间...
原创 长... 长坂坡之战是一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刘备和数十万民众在乱世的压力下艰难逃亡。在这场逃亡过程中,勇...
原创 开... 郑 珂 吴奇松 微信版第1833期 熊兆仁(1912年2月—2019年4月7日), 福建永定人,17...
原创 三... 兴势之战发生在三国后期,是蜀汉军队在兴势成功抵御魏军进攻的一场重要战役。此战是一个典型的古代以攻势防...
原创 吕...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大家乘坐鹦鹉螺号,跟随我一起遨游知识的海洋。 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
原创 爱... 爱新觉罗是宋朝皇室的后代吗?这个问题常常被提起。我们都知道,靖康之耻时,徽钦二帝被金国俘虏,后来被安...
原创 三... 三国杀移动版 说到三国手杀,谁的实力最强?且看小锋来为大家分析。各位朋友们好啊,又到了小锋和大家...
原创 洪...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采取了一系列旨在改善民生的措施。他下令让农民回归耕作,鼓励开垦荒地,修建水利设...
原创 庞... 在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战略,建议刘备先稳定荆州和益州,再找机会北伐中原。经过赤壁...
原创 关... 关羽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名将,也是汉末时期的英雄之一。关羽失荆州一事,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然...
原创 庭... 蚂蚁庄园知识问答中的问题是: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位唐代诗人?选项为A、杜甫...
原创 诸... “观其雄略内断,英猷外决,殄公孙于百日,擒孟达于盈旬,自以兵动若神,谋无再计矣。” 这句话是唐太...
原创 原... 纸币这个概念对大家来说一定不陌生。在过去的几年里,纸币曾是我们日常交易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而如今它已经...
原创 王... 王陵是沛县的一个知名豪门大户,他与另一位豪强雍齿有着深厚的交情。那时,刘邦在沛县担任亭长,渴望进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