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淞沪会战前“是打是和”争执不下,戴笠站起说了3句话,震动全场
迪丽瓦拉
2025-09-17 00:01:47
0

1937年8月7日,国民党各界的军政要员齐聚南京,召开了一次国防联席会议。此次会议的主题是探讨如何应对日军侵略,特别是如何决策“是打还是和”的问题。然而,在会议过程中,与会者意见纷杂,讨论陷入僵局。正当气氛凝重时,戴笠突然站起来,简短地说了三句话,震动了整个会议厅。

早在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就意识到中日冲突的严重性,但国民党高层对是否进行全面抗战心存犹豫。蒋介石曾在7月12日的日记中写道:“不到万不得已,不宜宣战。”虽然当时他已经表示日本的挑衅已经触及底线,但似乎内心仍然担心宣战的后果。他又在4天后记下:“宣战对倭寇的影响,究竟是利是弊,仍需进一步探讨。”

即使在庐山谈话后,蒋介石依旧没有做出明确的决定,他在日记中表示:“是否因伯明书发表而引发全面战争,尚不确定。”这样的疑虑一直困扰着他,直到7月25日廊坊事变后,蒋介石才再次发出激烈的警告,他告诉孔祥熙,日本已经占领了廊坊,北平岌岌可危,和平的希望已不复存在,“应与日本绝交,立即宣战。”

然而,蒋介石虽然言辞激烈,行动上却总是迟疑不决。在8月1日的日记中,他再次反复琢磨着“宣战”的时机和可能带来的效果,显现出他在关键时刻的犹豫和拖延。这时,国民党最高军事指挥机构的磋商也陷入了长时间的困局,虽然形势已经越来越紧迫,但是否宣战,始终未能得到明确的答案。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的军事委员会从7月11日起便开始频繁召开战事汇报会和战略讨论会。在这段时间里,何应钦向与会者报告了蒋介石计划发布一份“申明书”,表示虽然国民党并未明确宣战,但依然表达了和平的愿望。这一行动反映出当时国民党高层对是否断绝与日本的外交关系、是否宣战的严重分歧。

7月16日,军方的讨论进一步深入,何应钦指出,如果战争全面爆发,宣战几乎无法避免,但如果我们在经济、军事、外交上都做不够准备,极可能陷入困境。因此,国民党决定继续“保持外交关系,不宣战”。但在这个结论作出时,蒋介石的庐山谈话已经引起了全国的广泛关注,国民党高层的内部矛盾和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8月7日,国民党高层终于在南京召开了至关重要的国防联席会议,目的是确定最终的抗日方针和国策。此次会议的召开前,蒋介石特地邀请了曾与其关系不睦的广西桂系首领李宗仁和白崇禧,甚至派专机将两人从桂林接到南京。与此同时,戴笠、冯玉祥、阎锡山、刘湘等各路重要人物也纷纷抵达南京,汇聚在一起。

当天上午,蒋介石主持了国防会议,并发表了开幕词。会议过程中,参谋总长程潜报告了前期的国防会议情况,军政部长何应钦汇报了卢沟桥事变后的战况,军委会副主任吴思豫则讲述了敌我形势以及四大战区的划分。接着,关于是否应当对日本采取强硬态度,会议内部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让人惊讶的是,国民党高层此时依然无法统一意见。部分人主张宣战,部分人主张继续求和,甚至有人提议继续妥协,试图通过“边打边谈”的方式解决问题。甚至,仍有部分人认为卢沟桥事变只是“地方事件”,不需要中央政府直接干预,最好通过道歉和更换驻军来平息事态。这些分歧的存在,让会议气氛变得异常紧张。

就在会议进入休会时,戴笠突然站了起来,坚定地对大家说:“这次我们一定要打了。”听到这句话,众人纷纷转头望向他。国民党元老吴稚晖问道:“我们的武器、经济都远远不如日本,凭什么打?”戴笠毫不犹豫地回答:“哀兵必胜,猪吃饱了等过年,难道等到被宰杀才反应过来吗?”这一番话立即让全场为之一震,戴笠的直白和激烈让人印象深刻。

戴笠说这话,并非完全出于民族大义,而是由于他手下的军统特工已经深入到各个战场,参与了大量的情报工作。如果继续拖延,等到战争全面爆发时,他的特工可能会成为牺牲品。而且,这也是军统壮大自身的一个机会,可以趁机提升组织的影响力。戴笠认为,打起来的机会和利益远大于不打。

会后,随着日军在华北战场的攻势愈加猛烈,国民党高层决定采取行动,将日军的主力从华北转移到长江流域,以避免敌军包抄陕西、四川等地。8月13日,中国军队在上海展开了反击,淞沪会战正式打响。紧接着,国民政府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宣布中国决不放弃领土,并表明中国有权行使自卫。

这一战役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了全面的战斗状态。短短一个月,日军从卢沟桥事变逐步扩展至华北,最终蔓延至华中,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军事压力。然而,即使在战争爆发的关键时刻,戴笠依然在上海积极清理共产党的嫌疑人,表现出国民党内部分高层的复杂态度。虽然表面上形成了抗日统一战线,但实际上,背后暗流涌动,互相掣肘。

随着抗战全面打响,戴笠的特工网络在上海如火如荼地展开,然而,日方也在加紧反情报工作,逐渐摸清了中国的情报体系。在这种大环境下,戴笠不得不采取措施保住自己的军统组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1... 1975年国庆节过后不久,毛主席收到了华罗庚的一封长信,信中透露了华罗庚的个人感情与思考。此时,毛主...
原创 为... 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欢迎点击“关注”按钮,这样您将能够持续接收到类似内容,同时也能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
原创 胆... 在经历了无数艰苦战斗之后,终于在毛主席的卓越领导下,新中国迎来了成立的曙光。这个伟大的历史时刻,不仅...
原创 作... 好的,我会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每段原意不变,同时加入一些细节描述,字数变化不大。以下是改写后的版本...
原创 一... 1957年12月的一个深夜,张云逸大将收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信件。这封信来自一位军官,信中的内容让张云...
原创 洪... 1952年,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即将返回祖国,大家纷纷赶来送别。当一位匆忙赶来的身影出现在众人中...
原创 刘... 在夷陵之战的惨败之后,刘备的蜀军几乎一败涂地。这场战役的失利不仅重创了蜀军的战斗力,也使得刘备身心俱...
原创 被... 1564年,舒尔哈齐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家庭,他的父亲塔克世是建州左卫的指挥使,母亲额穆齐则是都督阿古的...
揭秘三国城建奇迹:天工职业改写... 在东京六本木之丘的玻璃幕墙下,某位城市规划师轻敲着城市沙盘模型,全息投影中的商业综合体在虚拟土地上拔...
原创 一... 2025年5月15日,在西安博物院内,以“一半烟火一半诗”为主题的长沙窑的生活美学展开幕。这里以“烟...
原创 杨...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许多中央领导和将领不幸陷入了有心人的阴谋之中,而杨勇上将便是其中之一。身陷困境...
原创 1... 1985年春天,朝鲜外交部用最高礼遇接待了一对来自中国吉林省的普通兄妹。这对兄妹并非来自显赫之家,也...
原创 4... 1948年的某一天,宋时轮驾驶吉普车前往执行任务,意外闯入了敌占区。敌军迅速发现了他们,立即举枪包围...
原创 古... 古代巨型船只的建造,不仅展现了当时技术和智慧的高度结晶,更是承载着那个时代宏大的理想与抱负。那么,究...
原创 清... 这些珍贵的老照片令人感慨万千,回望过去的时光,仿佛看见了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世界。清朝的服饰与发型在许...
原创 蒙... 明朝的建立是在元朝衰落之后,而元朝是由蒙古人所建立的。蒙古的崛起起源于12世纪,而蒙古帝国的辉煌时期...
原创 皖... 1941年1月,国民党策划并发动了震惊全国的皖南事变,包围并袭击了正在向江北方向转移的新四军部队。皖...
原创 秦... 如果提到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许多人都会立刻想到康熙皇帝,但要说活得最长的皇帝,大家知道是谁吗?...
为什么龙出现在这么多文化中 古代人可能一直在解释史前化石或他们世界中不同寻常的大型动物,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制作一个原型恶棍。 ...
原创 笑... “你以为是在为难他,其实是在成全他。” 要说三国时期最具文化冲突感的场景,非“七步成诗”莫属。此时...